李仕樓
【摘要】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在城市務工,導致缺乏了家庭的關愛,在性格、行為方面與其他學生相比可能存在些許差異。因此筆者在本篇文章當中,針對鄉鎮留守兒童管理當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人本主義 留守兒童 管理教育
一、留守兒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家庭教育
為了給子女帶來更好的生活條件,很多農民選擇離開家鄉進城務工。但是因為他們每月的收入并不高,同時在城市里居無定所,很難支撐孩子在城市上學的開銷,因此會將子女留在農村。雖然現在通信技術越來越發達,孩子與父母之間可以通過手機每天溝通,但是這些溝通方式顯然不能替代孩子與家長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同時有時候因為工作繁忙,家長可能很長時間才可以和孩子通一次電話,這就導致孩子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同時也缺失了家庭教育。
(二)學校教育管理條件差
城鄉教育事業發展不平衡是眾所周知的,有的農村地區學校因為地理位置偏遠,辦學的條件也很差。學校缺乏辦學必備的基礎設施,導致很多教學活動根本無法開展,同時也無法為遠處的學生提供住宿的條件。師資力量的缺乏,導致學校并沒有開展專門的心理課程,更不用說配備專業的心理老師。學生長時間接受不到心理輔導和教育,學校也無法時刻了解學生心理的變化,這些都影響著兒童的心理發展,同時也為班主任的管理造成困難。
二、做好留守兒童管理的途徑
(一)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
班主任在管理留守兒童的時候,一定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這方面也需要學校的大力配合。通過增加心理咨詢室,可以對學生定期展開心理疏導的工作,強化兒童心理抗壓能力,使他們不至于在困難面前顯得無能為力。同時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當中,也應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學習、生活變化方面,關注他們思想上面的變化情況,在管理中注入更多的個人情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班級這個大家庭帶來的溫暖,能夠找到在班級中的歸屬感。
(二)創造良好教育環境
班主任要與學生家長之間相互合作,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教育環境。將學生每天的表現做好記錄,并且利用各種通訊方式及時向家長回報這些信息,讓家長隨時了解孩子在課堂當中的表現,以及思想狀態方面發生的變化。在每年春節的時候,教師都應當盡量勸說家長能夠回來和孩子團圓,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在平時也鼓勵孩子自己與家長多交流,訴說最近在學校的表現,這樣學校和家長才可以形成一股合力。班主任在學生與家長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讓家長認識到了關系孩子的重要性,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孩子的教育當中。中國最古老的通信方式是鴻雁傳書,而如今孩子與家長分居兩地,這種寄信的通信方式仍然可以適用。班主任鼓勵孩子用信件與家長保持交流,孩子可以在信件當中詢問父母最近工作的情況,在工作當中有趣的事情,以及自己最近的表現,家里面的變化等,既可以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也可以和家長傾訴煩惱,通過寄信的方式拉近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在征得雙方同意且保護隱私的基礎之上,可以對每季度的優秀信件在班級展示并且表彰,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寫信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三)培養學生責任感
在外面打工的父母會定期給孩子寄零花錢,因此可以說孩子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孩子認為讀書好壞無所謂,對班級這個集體也缺少責任感,因此班主任需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首先,要培養他們對生活負責的態度。有絕大多數的孩子厭倦學習,甚至出現逃學的情況,究其原因是他們沒有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通過培養他們對生活積極負責的態度,讓他們明白自己只有現在認真讀書,學習知識,今后才可以實現更好的發展,這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其次,不僅要培養學生自我負責的態度,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對班級集體、家庭負責的態度。孩子成長在家庭、班級集體當中,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老師的關心,父母的疼愛,其他同學的幫助,但是有很多孩子只懂得對外索取,但從沒有想過回報或者付出。這些學生通常表現為對集體活動不積極,懶惰自私。老師一方面需要通過思想正面引導學生,讓他們認識到付出與回報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與家長的聯系,讓家長為孩子提供付出的機會,同時通過開展集體活動的方式,讓孩子學會關系他人,將集體的榮譽放在心頭。
(四)讓學生陽光生活
班主任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意識,在管理留守兒童的時候補課出現歧視的現象。對于留守兒童缺乏家長監護這個特點,老師應當從情感上加強對他們的關系,以彌補他們家庭溫暖方面的缺失。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日常生活管理當中,都應當將關愛滲透在每個細節之中,用自己的情感與感化他們。很多留守兒童是祖父母在撫養,他們之間缺少溝通,導致孩子出現了性格孤僻、敏感的情況,老師要通過開展感恩教育等集體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健全他們的人格。總而言之,老師從行為和語言兩方面感化學生,讓他們的生活更加陽光。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因為家長都進城務工,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與教育,導致在性格、行為等方面可能存在些問題。學校在對這部分弱勢群體開展管理工作的時候,需要為他們創造出健康的成長平臺,開展科學的管理方式,增多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使他們之間有更多的情感溝通。同時通過思想疏導、開展課外活動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集體這個大家庭溫暖,同時也能夠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周宗奎,孫曉軍,范翠英.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問題與對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06).
[2]李佳,馮麗婷.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環境因素[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8(05).
[3]李濤.公平視野下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趨勢及其歸因[J].學前教育研究,200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