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玲
【摘要】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與經濟社會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日益完善,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滿足后開始追求精神生活質量的同時,攝影藝術充實了百姓的文化娛樂生活。攝影藝術,作為一種現代化傳媒技術,成為了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攝影 藝術 群眾文化 推動
一、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攝影藝術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對各族群眾的藝術學習和攝影所創作品有著很深的影響。攝影作為一門創作視覺圖像的藝術,是表達藝術思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隨著國家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高度重視和深入支持,優秀的攝影作品能恰好地宣傳黨的思想文化、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的幸福生活指數。隨著攝影器材的普通化普及化,老百姓都喜歡用攝影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生活的變化、幸福生活的點滴。新疆地廣物博,從農村田間地頭到城市一角,都有他們自我陶醉、認真拍照的身影,讓人倍感歡欣和鼓舞。全民大眾攝影有助于開闊人的藝術眼界和思想,豐富人的視覺和語言表現能力。對于一個從事群文攝影藝術人員來說,攝影也是我所從事的工作其一,相對于熱愛攝影業余者的熱情,我深有體會,也必將讓這股熱情轉變成一股社會力量,對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宣傳、普及,也必將用鏡頭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攝影作品回報群眾,推動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
二、攝影展覽、培訓、講座,充實百姓的文化娛樂生活,體現濃厚的人文生態、民族特色、風土人情
在和田地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中,文化館舉辦各類攝影作品展覽、攝影培訓班、攝影講座,就恰好體現出濃厚的和田特色風土人情、淳樸勤勞的和田各族人民真實生活寫照。好的攝影作品能使觀看者得到熏陶,內容深遠,韻味無窮。文化館通過舉辦攝影展覽,充分表現出所拍攝的城市、鄉村所具有的獨特民俗風情、人文地理、自然環境。攝影展覽的內容“去極端、促和諧”、“民族團結一家親”、平凡人物等,大多體現了作者們的生活環境縮影,受到觀看者們非常好的贊揚和好評,如其中作品一:和田沙漠胡楊,沙丘、湖泊縱橫交錯,景色壯觀迷人,到了傍晚落日與胡楊相襯,一片金色,讓人留連。沙漠胡楊,反映出新疆人吃苦耐勞、廣闊的胸懷,在經歷干旱、風沙埋葬,始終屹立不倒的頑強生命力。作品二和田烏魯瓦提景區,號稱“昆侖小三峽”,位于昆侖山南麓的喀拉喀什河上游山口處、和田縣朗如鄉境內,距離和田市區71公里,海拔1900米。通過攝影,可直接瀏覽烏魯瓦提景區是具有灌溉、防洪、發電、養魚、生態保護及旅游等多重效益的大型調節水庫。水庫區南頭有幾個小島,其上生長眾多植物,是灰鶴、野鴨、大雁等飛禽的樂園;庫區四周被干燥剝蝕的低山環繞,高峻挺拔,形態奇異,遠觀“銀裝素裹,原馳臘象”莽昆侖的風姿;近看湛藍色的湖水,水清浪靜,湖光倒影,景色十分秀麗,是國內唯一具有“綠水荒山”特點的景區。水庫周圍環境優美,是夏季避暑、乘涼、游泳、垂釣、劃船及觀光旅游的好去處。作品三經常出現的農村風俗民情攝影,描述和田雖然處于大漠邊緣,常年風沙,但不管在哪,特別在農村,百姓鄉風淳樸,性格樂觀,能歌載舞,熱愛土地,熱愛制作特色美食,讓人敬佩、贊嘆不已!
文化館在舉辦攝影培訓、講座的同時,也讓在和田從事攝影的工作者和熱愛攝影學習的人們,在一起可以有彼此交流攝影過程中的經驗、體會,因為個人的理解思維、想象思維都是有限的,如果要拍攝一個有主題、有想法的題材,在相互探討中可以得到提高,取長補短,有助于激發人的攝影藝術創新潛能,愉快地從事攝影工作,為群眾活動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圖片資源。
三、攝影藝術是群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層面上體現出它的組織性,攝影雖然是一項個體性很強的創作活動,但是基層攝影的普及還是比較依賴群體的組織,多個愛好相同的人聚集起來更容易激發創作的熱情,同時,拍攝活動也需要一個組織去管理和協調,這種組織甚至可以是一個小團體,可以是致力于相同題材拍攝的幾個人,結合實際情況,現今各區級文化館完全可以肩負起這個責任,利用其場地資源、信息資源、教育資源、創作資源、拍攝資源等為愛好者盡量提供幫助。攝影在群眾文化層面上也體現出它的參與性,眾所周知,攝影愛好者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演出、展覽、慶典、節日……到處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這體現了攝影活動本身必須和各種活動即現象相結合。這時他所擔負的是記錄表現的歷史作用,攝影者必須要參與進活動與現象中去,或忠實記錄或創意表現,攝影者便在這些活動中發現、欣賞直至表達。隨后再把這種表達傳遞給更多人看到,從而完成攝影創作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攝影者享受到了一種樂趣,這種樂趣在于自如的運用相機,深入細致的觀察了解周圍事物,并以自己獨特的愉悅的方式自由拍攝表現它們,這種樂趣不會在拘泥與陳規戒律,對器材的過分依賴和在題材或其他攝影者及其作品的束縛和限制下產生,它只在于攝影者自己,在于拍攝出攝影者所見到的,并從中有所感受的照片,是攝影者獨特視角的體現。在和田,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總體偏低,現代文化意識不強,文化館多方面尋找解決辦法,通過群文活動教育,來鼓勵維吾爾族群眾發揚自己的傳統文化,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加大抵制極端思想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在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攝影藝術不單單是“愛好”的問題,最主要的一點是還是要有思想、有悟性,再加勤奮相結合。把對和田故鄉的愛更多地融入攝影、融入生活、融入到自己的內心深處,更多地接觸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平凡事物,用鏡頭贊美家鄉的山水,用激情感染故鄉的讀者,用作品激勵對和田的熱愛,有助于開擴藝術眼界和思想,豐富人的藝術表現力,激發人創作的潛能,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交流人們的思想與情感,有力地增強了表達人物和事物的內涵。
總而言之,攝影工作因環境各異,常處于艱苦的環境中進行拍攝是常有的事,必須具備付出的高素質心理,有時為抓拍一個不到幾分鐘的鏡頭,必須要反復拍攝進行比較挑選。不管是敬業還是追求完美,攝影工作者自己,必須是感恩的、快樂的。
【參考文獻】
[1]章彤.陳珊妍.時尚與商業因素對當今人像攝影藝術潮流的影響[J].裝飾,2011(10).
[2]宋一葦.從“攝影作為藝術”到“藝術作為攝影”——視覺文化問題史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