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孝
【摘 ? ?要】物理是高中課堂上極為關鍵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是銜接初中物理與大學課程的重要節點。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門理科基礎課程,因其理論性強,遭到很多學生心理上的排斥。興趣教學是提高學生對物理課堂的學習興趣,學好高中物理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高中物理 ?教學方法 ?興趣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37
高中物理是理科高考必考科目,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涉及的知識點范圍更廣,難度更大,且更注重物理知識的實際運用,這就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心理上的恐懼與排斥。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對物理課程的恐懼感與排斥心理,使學生接受并熱愛這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一直以來是各個高中物理老師所認真探索的。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授課過程中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一、傳統授課的弊端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上,老師只是注重知識點及物理公式的講述,這種講述是非常功利性的,主要是為了高考得分,卻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錯過了學生的興趣點。因為高中物理的理論性非常強,本身就極其抽象,若教師上課時只是單純講授理論、公式,而不穿插一些形象化的、容易使學生接受的實驗或者其他方式的話,那么這節課的講授必然是枯燥無味的,學生對其理解勉強或是完全不懂更是可以理解。這種情況下,興趣教學模式的優勢就凸現出來了。
二、興趣教學的優勢
何為興趣教學?簡而言之,興趣教學,即教師根據所教學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及授課內容的難易程度,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利用所教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使教師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將別人眼中的艱難困苦看作自己即將攻克的堡壘,戰斗力十足。興趣教學能改變原來傳統物理課堂的枯燥無味,使學生在物理課上不再是艱難地背公式,而是充滿興趣與好奇地去探索某個物理公式的來源與變形。使學生對知識不再是死記硬背,對公式不再是生搬硬套式解題,而是能靈活運用各個物理知識,有針對性地運用某個知識點做題。學生上課興趣提高了,排斥與恐懼心理不見了,自然會身心愉快地投入到物理課程的學習當中,在學生們的配合下,老師的授課當然能更有效率地進行。
三、興趣教學的展開方式
高中物理課堂上的興趣教學展開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授課教師根據授課對象靈活運用。在我看來,高中物理的興趣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創設情境,積極引導
很多學生之所以感覺物理課堂枯燥無味,主要是因為授課教師在上課時只注重知識點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問題。若是能夠在講解知識點前,用些許方式引起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的興趣,很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需要老師對知識過多地強調,學生就會憑借自己的興趣點尋求答案,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極為有效的一種方式。例如,在講授“重力”這一節課時,我從“三個著名的蘋果改變世界”——誘惑夏娃的蘋果,砸醒牛頓的蘋果及福布斯手中的蘋果開始講起,學生的興趣大增,一改往常兩眼無神的狀態,興奮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話題的重點自然是“砸醒牛頓的蘋果”,從而引出今天的授課內容——重力。經試驗證明,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學生始終保持興奮的狀態,積極投入到新學“重力”的知識中,提的問題也非常具有針對性,這節課的成功說明,創設相關情景,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積極引導,則會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區分難易,多多鼓勵
所謂一堂成功的課,不僅是成績良好的學生能吃透知識點,更要對此門課程感到吃力的同學也能聽懂老師講授的重點,這就需要全班同學的努力及授課教師的積極鼓勵。通常而言,對物理具有排斥心理的學生,更多原因是因為對課程聽不懂的恐懼,高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反叛心理及榮譽心理強烈,若是老師提問的問題回答不上來,他們會覺得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了臉,從而備受打擊,對該課也就更加不感興趣;若是老師因此訓斥或是責罰他們,反叛心理強烈的學生可能會放棄該門課,甚至會在課堂上違反紀律。
因此在高中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基礎知識的薄弱,區分知識的難易程度,針對不同學生講授、提問難易度不同的題目,對學生多多鼓勵,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使其從而更好的學習。例如,在講授“速度”一節的時候,讓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多做基礎題,一般都是簡單的套用公式題,讓他們也體會到做對物理題目的樂趣,然后循序漸進做點稍微復雜的題目,讓他們感受到攻克難題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日積月累,會漸漸克服學生對物理的恐懼與排斥,提高學生對高中物理的興趣。
(三)重視實驗,推導公式
跟其他科目相比,物理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高中物理尤甚,其艱澀的理論、復雜的公式及各種公式變形,很難使學生徹底理解透徹。這就需要授課老師在上課時候多多通過具體的、形象化的物理實驗,使學生們在實驗中找到樂趣,并通過自己動手得出課本上的知識及公式。公式推導也是一種物理授課的好方法,通過一個實驗,推導出課本上的基本公式,同時,根據這個基本公式推導出其他的公式,這些都會激發學生在動手中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與物理實驗,進而推導出公式,這個過程是妙不可言的,它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可以鍛煉學生“將具象的物理實驗現象或數據轉化為抽象的物理公式”的歸納能力。例如,講解“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這節課時,我在講解了基本定義后,就帶領全班同學做了“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這個實驗很簡單,試驗器具也比較少,所以做起來并不復雜,每個同學都會做,課堂上,我將全班同學分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每個人都用打點計時器測了速度,并派出一個同學匯報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課堂上,學生們都積極參與,憑借好奇心做完實驗,又憑借好勝心得出結果,并按照要求畫出速度——時間圖像,在教師的引導下推導出速度公式。重視實驗、推導公式這種授課方式,不但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更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當然,興趣教學若是運用不當,也是有弊端存在的。例如若教師經常領導全班同學進行物理實驗,那么在課堂學習時間的分配上可能會受影響等。
總而言之,興趣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物理課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師在展開興趣教學時也應注意學生學習時間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