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清
【摘 ?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要注重通過辯論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應變的智慧,要通過有層次的提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會得以提升。
【關鍵詞】語文能力 ?聽說能力 ?辯論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55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培養(yǎng)哪些能力?如何培養(yǎng)呢?
一、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一般比較注重學生讀寫能力的訓練,而很少顧及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這和語文學科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不相適應。因此,我們應該從小學階段起,在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如何培養(yǎng)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聽說興趣,就能使聽說訓練成為自己的迫切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各種聽話、說話的機會,激發(fā)學生聽說的愿望。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說,而且有內(nèi)容可說。低年級教師的語言應是兒童化的語言,優(yōu)美,具有藝術性,充滿吸引力,讓學生想聽,愛聽,爭著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有意無意地進入學習情境,思想上產(chǎn)生共鳴。
其次,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運用錄音、錄像、多媒體等電教手段,盡可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語境氛圍,使學生樂意認識自然,認識社會生活,從而促進學生的聽說興趣。如教學《聰明的公雞》時,教師講到公雞發(fā)現(xiàn)自己身后有一只狐貍緊緊跟著準備撲上去要吃它時,有意停一停,讓學生產(chǎn)生懸念:公雞怎么跟狐貍斗的呢?有沒有被狐貍吃了以激起學生聽的興趣。同時,教師充分利用小學生好表現(xiàn)自己的特點,要求他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以激起學生說的興趣。
加強聽話訓練,聽說結合。低年級的聽話訓練,應從辨音、聽記練起。辨音練習在平常的教學中運用得很廣泛,比如一個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聽后糾正字音,即辨音。而聽記就不常用了。在聽記訓練中,應當循序漸進,可以先由詞到詞組,再到句子,最后到一個故事進行聽說訓練。在指導學生聽話之前提出要求。比如聽句子時,要求學生做到:1.聽清句子的主要意思和句子中各個詞的先后次序;2.聽清楚幾個主要詞語之間用什么詞連接起來;3.如果這句話比較復雜,由幾個小分句組成,那么還要聽清這段話中各個句子的順序。然后通過“說”的過程來檢查學生聽話的成績。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聽記能力,又促進了他們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
二、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辯論比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進行辯論賽,來綜合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變的智慧、思維的敏捷等。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往往只能按照教師精心設計和期望的軌道,“小心翼翼”地進行,不能有所偏離。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受到抑制。然而,從辯論課中,我們則看到:無論是辯題的確定,論點的選定,還是正反雙方人員組成,學生不必履行課堂教學中的循規(guī)蹈矩,可根據(jù)辯題,自由選擇觀點,收集材料,并精心加以組合。這些無不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進而為了使本方的觀點獲勝,在分頭各自準備收集材料的基礎上,小組成員開會討論、交流;刪選整理材料;設想各種情況,研究制定對策。這種在一般教學活動中較難實現(xiàn)的“積極參與、交往合作”的效果,在辯論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辯論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比課堂教學更廣闊的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在辯論會上,學生不必對自己的問答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老師的意愿而顧慮重重,學生也不必受選舉手后發(fā)言的紀律約束,對各自所持觀點,可根據(jù)自己已知的事實,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起或事先精心準備好的事例,暢所欲言,闡述觀點。同時,對對方所執(zhí)觀點,合力進行駁斥。在雙方的唇槍舌戰(zhàn)之中,學生的表現(xiàn)欲得到了滿足,成就欲得到了滿足,師生間、學生間的主動交往也增加了。
隨著辯論課的進行,我們還驚喜地看到:孩子們內(nèi)在的潛能、智能得到了挖掘、拓展和培養(yǎng),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zhì)、冷靜的頭腦、敏銳的捕捉力、應變的智慧、出口成章的口才、互相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逐步形成。更讓人高興的是:學生們學會了表達感情,學會了交流思想,學會了運用語言,學會了自己學生,學會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們想:這些綜合能力培養(yǎng)不正是素質(zhì)教育實施的目的所在嗎?
三、通過有層次的提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在學習一些具體的課文時,由于年代久遠,我們很難知道作者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但通過文章寫作背景的介紹,通過對課文進行分析,我們?nèi)匀荒軌蜃寣W生了解作者寫作的思想情感、思維方式和寫作技巧,從而讓學生掌握語文創(chuàng)新所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更加重要的是能夠通過之后的有層次的提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學《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課時,可先介紹文章寫作的背景。指出在眾多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中,為什么列賓的這幅油畫能聞名世界,且歷百年而魅力不衰呢?介紹完背景后,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進行學習和思考,不僅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愿望,而且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能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方法。接著老師引導學生們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層次的問題:1.為什么畫家畫的是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而不是葉尼塞河、鄂畢河或頓河上的纖夫?2.為什么是纖夫,而不是工人、農(nóng)民、士兵或乞丐?3.為什么既有老年人、中年人、小伙子和少年,又有身體強壯的和虛弱的,也有失業(yè)的工人、農(nóng)民和退伍士兵?
觀察油畫、學習課文、小組討論后,師生共同總結出:因為伏爾加河如同黃河之于中華民族一樣是俄羅斯民族的母親河,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所受的苦難代表了整個俄羅斯民族的苦難。在所有的勞動人民中,纖夫是最辛苦、最貧窮,而且生活最沒有保障的人,描寫他們的生活,對于揭露沙皇的黑暗統(tǒng)治和資本家的殘酷剝削,比描寫其他人群具有更大的深刻性,也對觀眾具有更強的震撼力。而各種各類人物的同時出現(xiàn),不僅使作品描繪的俄羅斯人民所受的苦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時也揭示了19世紀70年代俄羅斯各行各業(yè)失業(yè)率大增這一社會問題。
正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廣泛性和深刻性等特點,《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一油畫才成為震撼人心一百多年的世界名畫。從而了解我們作文也要注意選材的典型性,立意的深刻性和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性。這樣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課文,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敏銳性和創(chuàng)新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要注重通過辯論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應變的智慧,要通過有層次的提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會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