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
【摘 要】私募基金市場已成為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很大。但由于私募基金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制度尚不完善,監管無法到位,在資金運作和法律地位上都存在一定缺陷。就私募基金發展中存在的信息披露、監管制度、市場退出機制等進行分析,從而為私募基金的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私募基金;問題分析;對策研究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已成為亞洲最為活躍、最具發展前景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之一。私募基金的發展不僅能活躍我國的金融市場,提供靈活的交易工具,而且也為市場上的閑散資金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也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我國對私募基金的研究還不深入,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健全,這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造成了一定潛在風險。本文從研究私募基金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當前我國私募基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我國私募基金的健康發展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一、私募基金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與監管力度的逐步加強,私募基金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雖然目前我國私募基金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形成,但已形成了相當規模,而且形式日趨多樣化,其發展態勢也很迅猛。
(一)私募基金的存在形式及資金來源
目前我國的私募基金存在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四種: 一是工作室形式,一般以比較有名的股票評論專家命名,負責給客戶做出比較詳細的投資計劃。二是咨詢公司或顧問公司,這種是以委托代理的方式進行基金管理。三是代客理財的證券公司和信托公司,這兩種公司通過吸收客戶的資金,在證券市場或者其他金融市場進行投資,很多情況下,是不經過客戶的委托,因此可以集中營業部的資金優勢進行打新股等操作。四是管理自有資金的投資公司,這種形式的私募基金在我國目前并不多見。
我國私募基金的資金來源有許多是民營企業和私人投資者,也包括一些國有機構。其中企業在投資客戶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因為這與私募基金的投資資金需求較大是分不開的。
(二)我國私募基金的規模及發展趨勢
對于我國私募基金目前的投資規模,因為各個專家或者機構的劃分標準不一致,所以彼此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據 2006 年《中國私募基金報告》稱,目前我國已經存在的私募基金投資規模估計約為 7 000 億元。盡管這并不能完全代表現在所有的私募基金,但僅此數字就充分說明私募基金已經在事實上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上一支重要的投資力量。
自2005 年以后,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首先,基金經理更加精英化、專業化,由于私募基金市場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很多不合適的基金經理都已被市場淘汰,而且殘酷的市場競爭也磨練出了一批優秀的基金經理。其次,投資理念更加成熟,由初期的過度投機轉向長期投資與投機結合的投資模式。再次,個人投資者的比重進一步加大,這與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民間資本積累加快是分不開的。
二、我國私募基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私募基金在近幾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種種缺陷以及外部客觀環境的限制,因此還有如下問題亟待解決。
(一)信息披露不透明
由于私募基金存在封閉操作的特性,其信息披露明顯不足,這也成了限制其健康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為了保持私募基金投資的靈活性,不能要求私募基金像公募基金那樣進行嚴格的信息披露,但是為了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避免私募基金的內幕交易,規范操作市場的行為,必須對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做一定的規定,建議相關監管部門可以將私募基金披露的信息予以保密處理。
(二)基金管理人誠信度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目前私募基金的管理一方面是基金管理人對持有基金股份進行利益捆綁,另一方面是依靠基金管理人良好的信用記錄。由于私募基金市場的監管不嚴且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使得私募基金與客戶簽訂的合同得不到法律的保護,也給了信用較低的管理人以可趁之機。我國的基金管理人大多沒有經過較長期的市場競爭,難免有不少不合格的基金管理人混于其中。有的基金管理人私下建立“老鼠倉”,這樣會引起與投資人之間的沖突。也有一些私募基金的管理者缺乏職業道德規范,以增加返傭為目的,對委托資金進行頻繁的短線操作。這使得委托資金的投資風險大為增加,受其指導的資金賬戶也間接深受其害。這些現象的存在危害的不僅僅是投資者的利益,因其私募基金的資金量巨大,其不規范的操作也給我國的金融市場帶來的很大的風險。
(三)投資活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雖然私募基金具有操作的隱蔽性、靈活性以及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等諸多優點,但是在基金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直接以業績為目標和私募基金經理個人能力的限制等內外部諸多因素的限制,必然會導致私募基金投資活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現在資本市場上流行的“基金投資散戶化”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越強,這種狀況越發明顯,而且這種狀況有愈演愈烈之趨勢。
(四)市場退出機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現有私募基金主要包括券商投資、信托公司的投資、投資公司的投資,以及其他一些民間私募基金。它們在投資、交易過程中就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通過上市、并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獲利。但是我國目前的私募基金在退出機制上還有很多的不足: 其一,投機性的投資心理比較嚴重,這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與金融市場的穩定。其二,IPO 是私募股權投資最理想的投資退出方式,但是目前國內的資本市場還不夠發達,限制比較多,企業上市比較困難。我國本土私募基金與歐盟資本市場相比處于劣勢,重要原因就在退出機制上。
(五)內部治理結構與外部監管缺失
有效的基金治理結構就是圍繞保護基金投資者的利益這樣一個目標,對基金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行合理的配置,以便在基金的運營過程中建立一個相互制衡的機制。私募基金的成立具有一定的私募性,不僅體現在參與人數上,而且人與人之間往往關系緊密,許多私募基金經理既是管理人又是投資人,充當著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角色,這必然造成私募基金內部治理機制的缺失。另外,由于私募基金缺乏強有力的監管,使得許多基金管理機構短期行為嚴重,經營風格激進,這給私募基金的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同時影響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目前我國信托業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證券市場由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但是當私募基金出現問題后,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人民銀行在行使行政管理權時,存在管理權的交叉和真空地帶,在對違規的私募基金進行處罰時,就會出現多個行政管理部門相互推諉的情況,因此建議應該明確由一家機構作為行政監管機構。同時應當對監管部門的權力范圍、職責做明確的規定,防止出現失職、瀆職行為。
三、促進我國私募基金健康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對私募基金信息披露要求
鑒于我國目前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極不透明的現狀,建議相關的監管部門要求私募基金定期地向投資者公布其資產、負債規模和結構,或者通過設立相應的查詢機構,使得客戶可以通過自己的客戶號查詢到資金的狀況,以增強其經營透明度。而且,私募基金應該定期就其投資情況、資產組合和資產狀況向監管部門備案,當然相關的部門應當對私募基金的投資情況予以保密,以維持私募基金的封閉操作的優勢。加強對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僅僅對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有重要意義,對促進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進行私募基金信用評級體系方面的創新
目前我國的私募基金數量很多,私募基金的管理運作與信用等級也良莠不齊。為了使廣大的投資者能夠了解私募基金的運作狀況,選擇合適的投資目標,建議信用評級機構能將私募基金的評級納入業務范圍,同時要建立相關部門的監管和行業協會的監督制度,使私募基金的信用評級能規范化、制度化。在對私募基金信用評級的內容中要具有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用的相關調查與評級。要加強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培訓與職業道德的教育,增強基金管理人的責任感和以客戶利益至上的意識培養。
(三)強化私募基金的內部治理機制
私募基金一般情況下存在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投資人這三種角色,其內部治理結構主要就是要規范這三個角色的具體權利、內容及其行使以及相互的制約關系。根據我國目前私募基金的運作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完善對私募基金管理人運作基金的約束。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私募基金治理結構中扮演核心角色,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和其決策的有效性關系著基金的生死存亡。因此,私募基金在賦予基金管理人對基金資產廣泛的自主經營權的同時,也必須設定相應的義務,以保持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堅決杜絕私募基金運作過程中出現的“一個人說了算”這種現象。第二,完善私募基金管理人運作基金的激勵措施。基金管理人在運作基金為投資人謀利的同時,也應該要有適當的激勵,否則基金管理人會失去積極性。第三,加強私募基金投資人權利行使的保障。如對于一些重大事項,私募基金的投資人要有決策權、監督權,必要的時候投資人可以借助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四)加強私募基金退出機制的制度安排
目前我國私募基金退出的方式主要有上市主板市場、上市創業板市場、并購、轉讓或管理層回購、清算等。這些退出方式在運作上都缺乏一定的制度安排,以致私募基金的退出安排混亂,投機現象嚴重。2009 年我國創業板市場的推出為私募基金的退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但是創業板市場的現狀卻不容樂觀,比如: 創業板推出的第四批星輝車模在七個交易日就已經落到破發的地步,這里除了暴炒的因素之外,創業板高市盈率上市本身就已經透支了太多投資價值,更多是由于股民的非理性帶來的后果,這給創業板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阻力。
建議監管部門盡快出臺相應的制度對私募基金的退出渠道進行監管和控制,避免不合理的套現行為,以防止出現機構投資者操作市場行為的發生。
(五)明確監管部門與監管內容
目前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還處在逐步規范、調整階段,相應的監管部門應該給予私募基金領域正確的發展引導,這對穩定我國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要加強監管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監管的部門,防止出現監管真空或者監管交叉的現象,可以由中國人民銀行或者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其中一個單位負責,也可以單獨設立一個機構負責對私募基金的市場準入、運營操作等進行監管。同時要注意的是該機構的監管內容一定要明確,避免出現監管的盲區,或者因為不合適的監管影響了私募基金的運營。
參考文獻:
[1]李東衛.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青海金融,2009( 5) : 23 - 26.
[2]李光.我國私募基金的風險及防范[J].特區經濟,2009( 5) : 72 - 73.
[3]陳筱貞.募基金退出機制對資本市場回暖的潛力分析[J].法制與經濟,2009( 5) : 101 - 104.
[4]彭虹.我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立法初探[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報,2009( 2) : 126 -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