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成軍
摘 要: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隨著時代發展,教育界對識字教學越來越重視,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量,讓學生輕松進行大量閱讀成為小學語文教學關注的重點。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要在主體參與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教學情境和學生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識字能力。本文從提高識字教學課堂效率出發,在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的同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有效的主體參與識字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主體參與 教學策略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調整教學方法,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快樂地識字,提高識字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從培養學生識字能力、主體參與意識等方面展開研究,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主動參與語文識字,在識字過程中獲得樂趣。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分析
識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識字多少和快慢不僅影響讀、寫能力,還影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識字階段,小學生通常以讀、背、記、寫為主,由于識字量大,內容比較枯燥,有的小學生學得非常辛苦,但往往識字效率不高,導致他們對學習漢字缺乏興趣,失去學習信心,在識字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
(一)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師在這一教學階段要指導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個至1800個,其中800個至1000個會寫,充分堅持認寫分開、多識字少寫的原則。現在的小學生上學早,剛進入學校就接觸大量漢字,導致他們難以消化理解。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學生的特點,在開展識字教學的過程中組織形式轉變太快,給學生造成壓力,挫傷學生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二)學生在識字過程中過分依賴課本,處于被動地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課本,沒有結合學生生活實踐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課本,僅根據教師的講解掌握漢字形、音、義,被動接納教師傳授的知識,缺乏主動學習漢字的意識。漢字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用生動有趣的方法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結合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克服畏難情緒,主動接受漢字學習。
二、改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
(一)探索多種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識字教學中,就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潛能。但識字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不應拘泥于一種,要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需要選擇。
1.字謎識字。
低年級教師可以根據漢字字形特點,采用適合兒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聯想方法,編成字謎讓學生猜,使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印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準確性。比如,教學“碧”時,某教師編了這樣的謎語:“白先生和王先生同坐在一塊石頭上。”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教師還鼓勵學生根據漢字特點,自己動腦筋編字謎幫助識字。
2.實物識字。
對于一些僅從字面上解釋,學生很難理解的名詞,可借助實物,使學生既理解字義又激發興趣。比如,教學“禾”時,教師拿了一株稻穗,并講解了“禾”的演變,這樣,學生對“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上就記住了“禾”字。
3.生活中識字。
識字不應僅限于課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拓寬識字渠道,提示他們在生活中識字。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嘗試認識食品包裝袋上的字,墻壁上的標語等。
4.表演識字。
對于動作的詞,可以用動作表演,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觀察中理解字義,比如,教學“拍”時,我請幾位學生拍皮球,這時,教室里氣氛活躍,枯燥的識字教學充滿了樂趣。
這幾種識字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還更好地促進了學生對漢字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確立了學生在語文識字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二)構建學生主動參與識字課堂教學的模式。
1.合理組建合作小組,提高合作效率。
教師根據班內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如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成員找出自己會認的字和不會認的字,不會認的字在小組內交流解決,解決不了的,全班交流。這樣變換角色,讓學生自主識字,學生更樂于接受。
2.教師進行適時靈活的指導,確保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課堂中提出生活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字,讓學生相繼回憶,并在日后加強對生活用字的注意。如教學生“雷”一字時,提問學生“用什么好方法能記住這個字”,學生會回憶生活中關于“雷”字的詞語:雷聲、雷達、雷雨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嘗到發現的喜悅、識字的快樂。
3.進行準確積極的評價,鞏固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準確積極的評價,使學生明確自己每一次學習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反思自己是否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教師的每一次總結和表揚,對學生而言都是一次激勵,都是一次指導,長此以往,學生會對主動參與課堂有更深刻的認識。
本文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兩大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多種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快樂學習漢字,鍛煉學生識字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彪.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劉月萍.如何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興趣[J].文教資料,2015.
[3]陳昕.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識字教學探討[J].教師,2015.
[4]王芳.談如何優化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J].吉林教育,2015.
[5]周星宇.興趣識字,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新課程(小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