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莉
摘 要: 學習習慣是指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固定態度和行為。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良好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關鍵階段,而堅強的意志、健康的個性和心理機制等是各種習慣養成的基礎,中學階段則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作者結合平時的英語教學,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關鍵詞: 英語學習 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 寫日記 競爭意識
一、貫徹新理念,實施新教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精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旨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變“要我學英語”為“我要學英語”,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英語這一學科的特點,可以圍繞與學生聯系最緊密的,既富有時代特色又符合青少年發展規律的事件,設計一些深受學生歡迎的話題。新教材內容貼近生活,應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喚起情感的共鳴,使單調乏味的反復練習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如在講授“現在進行時”過程中,我發現一名學生正在睡覺,我問他的同桌:What is he doing?S1:He is sleeping.另兩名學生開小差在說話,我問一個學生:What are they doing?S2:They are talking.這下全班學生興趣倍增,我又做投球動作,接著問:What am I doing?S:You re playing basketball.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蘋果問道: What am I doing?S3:Youre drawing.T:What are you doing?S4:Im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T:What am I doing?S5:Youre teaching / working.我又請兩名學生到前面來,一人做動作,另一名學生用英語說出他在做什么。這樣展開教學活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學習、不斷反思的學習習慣。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英語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
1.自主學習包括課前預習、課后鞏固、課外閱讀、查閱資料等,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擺脫依靠教師的心理,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讓學生選層次: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根據學生成績的高低,分別從識記、理解、掌握、運用四個層次設計一些達標練習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自選練習和作業,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嚴禁抄襲別人的作業,要求學生當堂或當天按時完成作業。
3.學生自評效果:讓學生自己檢驗每一節課、每一個單元的學習效果并總結學習經驗。每次考試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對試卷的分析,試后心得、改進計劃等,吸取教訓,盡快地提高應試能力。
三、緊密結合教學過程,嚴格要求,認真檢查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長期細致的過程,必須結合教學的過程進行。例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教師要提出具體要求,不僅要注意學生做得是否正確,還要檢查學生是否按教師提出的要求做,是否獨立完成作業,達到教師要求的應及時給予表揚。
四、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積累寫作素材,加強課外練筆,促進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從而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
五、培養競爭意識,增強學習自覺性
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高尚的思想品德,并身體力行地發動學生,可以分小組競賽,男女生之間競賽,自由組合競賽,個人挑戰賽等;學習單詞時,可以競爭誰讀得又快又準;學習對話時,可以競賽哪個組表演得正確、流利;學習課文時,可以競爭哪位學生先背誦出來,通過開展競賽活動,學生們的熱情立刻高漲起來,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培養他們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勇于表現、不怕競爭的精神,以適應現代生活的要求。
六、教師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工整合理的板書,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生也會模仿,即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上言傳身教,起楷模作用。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從各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在本學科的具體體現。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高過程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性格、品質的過程。古人云: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也是如此,有些學生之所以學習不好,就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只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經常與家長保持溝通、聯系,一起研究、探討、合作,尋找最佳方法,一定能盡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學生終身受益,有能力應對未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