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教育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平面設計項目工作室模塊化課程改革的提出符合市場和專業化發展的需求。通過對平面設計師各個崗位職業核心能力的分析,構建符合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探索適應崗位需求的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方法,努力尋找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與市場行業人才需求標準之間的對接點。通過研究實踐為其他同類院校同類專業或相關專業提供參考和模板。
關鍵詞:高職;平面設計;模塊化課程;實踐
當前,國家高等教育環境營造良好,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的高職教育也進入更深層次的改革發展階段。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2015年年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高職發展站在新的起點。”[1]不容置疑,近年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猛,但透過繁榮表象的背后,當前高職教育實則面臨諸多困難,不少問題與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勢,正如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巡視員王繼平針對專家提出的問題回答的那樣,“職業教育仍是教育領域的薄弱環節。”[2]在經過了初創、發展、創新、保持等諸階段后,高等職業教育正進入一個更高起點的發展階段。
1 高職平面設計工作室課程現狀
通過調研分析,目前高職平面設計課程呈現出以下特點:
1.1 課程設置仍受本科教學的影響
1996年,全國人大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從法律上確定了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而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中級層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骨干力量。我國的平面設計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本科教育尚且如此,作為低于本科教育階段的高職教育在很長的時間里都沿襲本科教育的路前行。雖然當前高職教育在辦學理念、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人才質量等方面有了較大改觀,也形成了自己的課程特色,但在整體課程模塊和框架設置上仍無法擺脫本科教育的大框架。
1.2 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對接不夠
當前職業教育行業空間大,市場的多元化發展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3]換言之,社會需要高職教育,高職教育就必須為市場和地方經濟服務。這也是高職教育的社會價值所在。因此,市場被看作是檢驗學校教育質量的標準。近年來,各院校越來越重視校企合作,通過召開專業研討會、課程改革座談會、校企合作洽談會等措施優化平面設計專業,整合課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由于學校教育和行業在師資管理、教學實施、設備更新、教學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分歧,校企無縫合作存在難度,在課程設置上與職業崗位實踐的要求銜接仍然不夠。這種情況會大大削弱高職教育的功能,無法彰顯職業教育的特色。
1.3 工作室模塊化課程體系沒有建立
高職教育課程模塊結合自身特點包括通識性課程、專業群基礎課程、崗位能力課程。在這三大模塊中,崗位能力課程對接市場崗位需求,對學生就業的競爭力起著關鍵作用。但目前高職教育平面設計的崗位課程多是以印刷物為媒介的視覺傳達設計。課程設置沒有形成項目模塊,仍然是單一的課程。
2 高職平面設計工作室模塊化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通過對高職平面設計課程現狀分析,發現問題,結合我院專業特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2.1 項目工作室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指的是以工作項目代替簡單傳統的課程任務,將教室與生產實踐融為一體,將傳統的學校封閉式教學變為面向生產實際的開放式教學,以課程知識為基礎,以專業技術的應用為核心,以承接技術項目為主要任務,將生產與教學緊密結合,由教師帶領學生在承接和完成生產技術項目的過程中完成綜合專業技術的訓練。
高職項目工作室提倡“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教師團隊和企業共同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學生是項目執行過程中的主體,教師是其服務者、指導者,企業是最終的評委。具體地講就是把實訓項目貫穿教學,采取企業或公司出項目——項目貫穿教學——教師和企業提供指導——學生方案被企業擇優采用——給學生物質肯定或證書等形式的認可,從而推廣學院和企業,達到雙贏的教學效果。
2.2 崗位模塊化課程體系
目前許多高校在教學改革中都提出了模塊化課程建設,但由于市場需求、地方經濟、行業特點以及學校政策和條件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模塊化課程實踐無法落到實處。平面設計專業模塊化課程構建必須針對平面設計行業崗位職業能力的構成要素,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課程體系按照行業的實際工作流程進行重構。針對該專業各崗位需求確定核心能力,每項核心能力對應相應的課程包,而這個課程包會形成一個課程模塊。掌握了每個課程模塊,就會基本具備該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當然這個課程模塊是移動且富有變化的,因為崗位需求的能力會隨著市場的變化產生變化。
2.3 項目工作室模塊化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我院藝術設計專業前期已進行了項目工作室的改革與實踐,隨著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實施,其課程建設就成為勢在必行的工作。具體表現在對平面設計工作室現有的課程進行調整,針對平面設計師的崗位能力需求重新設置課程包,在每個模塊中設置課程內容。同時把項目貫穿整個教學,在執行項目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學習課程,這樣的好處有三點:一是工作室的項目來自于市場,能及時反映市場動態的變化,對課程有指導作用;二是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項目對學生乃至老師而言都有挑戰性,能較大程度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由入門新手逐漸成長為設計能手;三是項目是鮮活的,項目的完成不但能創造經濟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滿足學生的專業榮譽感。
(1)平面設計各崗位職業核心能力分析(如圖1所示)。
(2)項目工作室模塊化課程的實施方法。確立嚴格依據項目進行課程設置的理念,按照“崗位職業核心能力分析表”中的能力從下往上進行討論,既可以確保課程體系的完整性、邏輯的清晰性,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較短,為充分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縮短就業再培訓周期,學生通過1~3學期的職業基本技能學習,4~5學期進入校內工作室項目實踐的職業核心技能學習,教師邊做邊教,學生邊學邊做,在設計實踐中提升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由學生到職業設計師的角色轉換,努力為第6學期的企業頂崗實習和就業實現“零對接”。
3 平面設計項目工作室模塊化課程實施的保障
平面設計項目工作室模塊化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學院的政策扶持,企業的項目支持、行業的技術幫助以及雙師型教師的教學支撐。
3.1 學院政策扶持
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平面設計項目工作室的課程改革,增添了教學設備,如寫真噴繪機、覆膜機等,逐步實現產、學、研教學一體化。同時系部領導也大力倡導校企合作下的課程改革,并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措施,如每年派教師外出學習,鼓勵教師到企業鍛煉,為學生提供實訓崗位等。這些措施為模塊化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3.2 企業和市場的支持
項目工作室模塊化課程的實施離不開企業的支持,因為項目來自于企業,企業為學生提供項目實訓的平臺,這是完成項目教學、實施模塊化課程的前提和基礎。目前,我院平面設計專業在模塊化課程研究實踐的初期在各個崗位都完成了對接的項目(如表1所示)。
目前獲得項目的渠道有三處:一是參賽項目包括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四川省大學生藝術節等;二是從企業或行業中拿項目,穩定合作的企業或行業包括瀘州市旅游協會、中國鋼筆畫聯盟、瀘州市龍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瀘州市博物館、瀘州國窖醇酒業有限公司等;三是從互聯網上找項目,如標志征集網。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合作企業行業共同完成項目時,行業資深設計師的指導介入是完成模塊化課程的有力保障。
3.3 “雙師型”教師的技術支撐
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項目工作室模塊化課程的構建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是項目實施過程的指導者,要掌控整個項目流程,既要具備教師教學基本能力,同時也要有行業實踐經驗,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市場前沿動態,尋找合作企業和項目。換言之,教師要具備企業設計師和學院教師的雙重身份和雙重能力,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因此選派教師外出參加各類研討學習,要求工作室教師到企業進行技術更新的自我培訓,和行業設計師互相學習,共同完成項目課程的開發、實踐和評價等措施培養教師的雙師型素養。
4 結語
平面設計工作室模塊化課程的研究與實踐是基于真實的工作過程,在完成真實項目的時間、質量、評價方式等方面都以工作崗位為標準,既符合高職教育的要求,又符合行業和藝術設計專業特點。當然,課程改革面臨如教師教學能力和實訓能力的不平衡,獲得項目方式的不穩定性,社會和行業的認知度還不高等問題。發現的問題或即將出現的新問題必然使課程改革成為一項長期的研究工作,而每一位設計教育工作者都會努力成為解決問題的人。
參考文獻:
[1] 魯昕.在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2015年年會上的講話[Z]. 2015.
[2] 王繼平.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回眸與展望上答問[Z].2015.
[3] 馬曉天,謝偉玉.職業教育,即將放開的千億級藍海——“十三五”教育系列報告之一[Z].申萬策略.
[4] 唐春妮.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藝術與設計,2010(08):50-51.
[5] 楊友妮,何勁.重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工作室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2009(02):32-33.
[6] 王茂林,林南枝.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美術大觀,2010(01):41-42.
[7] 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2007(34):78-79.
作者簡介:唐春妮(1975—),女,四川達州人,藝術學碩士,副教授,高級廣告設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