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龍雨 徐釗
摘 要:本文以構建和諧的酒店環境設計為出發點,結合酒店旅客活動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重點探討現代酒店環境設計的人性化、無障礙化等環境特征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環境設計;酒店設計;人性化設計;和諧觀
近年來,我國酒店行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舊的酒店空間形式與設計理念已經無法滿足旅客對新生活的精神需求,迫切需要提升酒店空間的設計品味,完善酒店空間的人性化設計,以提升酒店環境服務的質量。對于現代酒店設計,人們有很多人性化的需求:空間的便捷性、通風、采光、保暖、隔音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要求我們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滿足旅客的生理、心理及情感需要;實現酒店空間環境的無障礙、人性化設計;滿足旅客健康、安全、舒適的酒店環境需求。筆者拋磚引玉,結合酒店設計的空間、材料、陳設等,進行如下思考:
1 現代酒店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人性化的現代酒店設計需要符合人的行為特征,在設計細節上注意人的舒適度與方便性,同時要考慮旅客的心理因素,創造使旅客心情舒暢、感官舒適的酒店空間。
1.1 空間規劃的合理性
從科學的角度講,目前的酒店設計存在平面布局不夠合理、能源浪費較多、交通流線與使用功能紊亂、居室內配套設施與使用需要不相協調等問題。例如,餐桌與座椅的布置沒有考慮背后通行的必要空間和旅客的使用空間;在過高的位置上擺放常用物品。這些都給旅客的住宿帶來諸多不便,需要設計師深刻反思。
1.2 空間尺度的舒適性
舒適度主要是從“能否達到旅客的正常使用標準”來評價,設計中需要準確的尺度。因此,要深入了解旅客的基本生理和感官尺度,并將其作為確定酒店空間設計活動范圍的依據。例如,人體動態尺寸與靜態尺寸的設計把握、旅客年齡與性別的差異、區域環境及生活習慣等差異,都會直接影響舒適程度。處理好酒店空間尺度與實際使用的和諧關系,是提高空間舒適度的關鍵。
1.3 空間私密的安全性
旅客需要更多的私密空間,特別是老年旅客,因生理衰退,需要獨特的空間設計。酒店除功能合理、布局明確、有良好的私密性以外,還需要動靜分離、居寢分離,尤其要注意客房與衛生間的私密性。實現合理的私密尺度和空間私密性,才能為旅客提供心理的安全性。
2 現代酒店材料的人性化設計
材料的質感帶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對于旅客而言,材料不僅需滿足空間視覺表現與情感變化,還需考慮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舒適性、功能性,滿足旅客特殊的環境需求。
2.1 材料選用的安全性
酒店人性化設計的核心,首要是保障居住安全。當今很多材料存在環保隱患,苯、甲醛、氡等有害物質含量超標。材料的不當選擇可能造成隔熱保溫缺失,嚴重影響旅客的身心健康。同時,還需考慮地面材料的防滑性和易于清理,減少靜態肌肉受力造成的勞作疲勞。
2.2 材料選用的功能性
要考慮室內保溫隔熱的控制、白天遮擋強光照的需要、對環境噪音的控制要求等。控制噪音的有效途徑是界面材料對噪聲的吸收、衰減,可以選用面層的各種礦棉板、巖棉板、石膏穿孔板、鋁合金板等。同時,要考慮防火、防潮、防腐的要求。
3 現代酒店陳設的人性化設計
陳設的人性化設計,主要是酒店家具、設備、裝飾織物、綠化等方面的設計處理。需要對家具的合理使用、設備的安全性、綠化功能的多重性等因素進行合理的設計與考慮。
3.1 酒店陳設的合理選擇
不宜放置較高的家具。對旅客而言,家具盡量采用周邊式的布置,家具的適宜高度和開啟方便是考慮的關鍵。應不用或少用折疊家具,也不宜使用過高大的組合家具。旅客喜歡穩健的家具造型,色彩宜和諧,以結合軟硬家具為主,盡量避免棱角突出的家具。
3.2 酒店設備的注意事項
設施設備是否合理直接影響酒店環境的空氣、聲、光、熱以及水質的污染問題。特別是廚衛的設施設備及排污管道,是細菌、病毒傳播擴散的主要途徑。在廚房不宜直接安裝地漏設施,為防爬蟲傳播病菌及廢氣的污染,宜選有水封隔臭的類型。
3.3 酒店綠化的合理選配
綠化,可以幫助旅客緩解壓力、調節情緒、陶冶情操,營造怡人的酒店氛圍,使人從精神上得到滿足,提高住宿質量。綠化能夠凈化空氣,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益于人的健康。一些植物如夾竹桃、梧桐、棕櫚、大葉黃楊等可吸收有害氣體,松、柏、樟桉等的分泌物有殺菌的作用。同時,還要注意有些花粉容易引起過敏,不益在客房內擺放開花植物。
4 現代酒店的人性化設計策略
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實現現代酒店的環境和諧性、空間健康性。可通過以下措施進行完善:
4.1 加強酒店環境的安全性
例如,酒店地面特別是餐飲區地面,采用防滑耐磨的材料鋪裝,以防止旅客發生滑倒現象;家具的無尖角處理,以及行進路線的無障礙設計,都避免了旅客行動中發生危險與磕碰;衛生間等特殊部位應設置扶手及防護設施,提高酒店使用的安全性。
4.2 合理改進酒店細節設計
實現酒店人性化,可采取坡度較緩的斜坡處理酒店的地面高差,在樓梯處及相應的部位設置扶手,使旅客行動方便;適宜的過道寬度,確保拄杖或輪椅可以通過;考慮門窗及開關的形式,便于老人使用;亦可設置自動通訊系統,方便旅客呼叫及與前臺交流。
4.3 設置安全識別系統
設置可識別標示,避免過大酒店范圍內不易辨別方向,提高旅客的識別能力;設置可視對話系統,為旅客客房獨處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在客房及衛生間設置自動報警及自動關閉裝置,防止用電等操作遺忘而帶來的安全隱患。
4.4 關注旅客們的身心健康
注重采光、自然通風,根據實際需要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設置;加強空間的私密性,保持居住安靜,避免與其他旅客交往時產生摩擦;改善交流空間的設計,避免旅客獨處時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
5 結語
和諧語境下的酒店人性化設計是當今設計師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體現了酒店對旅客的關心與幫助,也是人性化設計師必備的技術素養與責任感。相信在全社會人的共同關心與努力下,人性化的環境設計將逐漸朝著更加系統化、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不久的未來,現代酒店的設計會展現出空間深邃的文脈意境與格調,賦予酒店環境獨特的靈性與活力!
參考文獻:
[1] 吳良鏞.人居環境的人文科學思考[DB/OL].中國建筑學會網.
[2] 崔龍雨,徐釗,郭晶.基于環保理念的室內空間環境營造探析[J].藝術科技,2014.
[3] 崔龍雨,徐釗.酒店陳設藝術與空間品質[J].現代裝飾,2015.
[4] 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環境的意義[M].北京: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崔龍雨(1982—),男,西南林業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在讀,工藝美術師,北海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室內設計與理論。
徐釗,西南林業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