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曦
摘 要:設計管理起源于19世紀50年代的日本和英、美國家并發展起來,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已具有相對成熟的理論知識和系統框架,然而進入中國的時間卻不長。近年來各類設計教育會議持續提到設計管理議題,以及設計管理大會備受關注,一些高校也開設了設計管理課程,但多是選修課形式,缺乏普及學生設計管理能力的觀念,加上具有實戰設計管理經驗的教師較少,導致設計管理教學存在嚴重不足。因此,完善和加強設計管理教學改革,對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設計管理;工業設計;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工業4.0時代的到來,導致企業和制造終端在市場競爭中越來越重視設計的作用,設計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屬于設計師的個人行為,包括產品、包裝、宣傳等各種零散工作,如何建立溝通橋梁和合理利用設計資源,作為交叉學科的設計管理應運而生,通過設計管理組織結構,如產品設計管理、品牌設計管理、城市設計管理、商業設計管理等等維護商業環境,使設計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Hollins and Hollins(1991)指出:“Products need to be designed,Design is a process ,This process must be organized,This organization is the job of management.”即產品需要設計,設計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必須被組織,組織過程就是管理工作。隨著國內設計行業飛速發展,國產藝術設計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走向國際化的理念開始注重技術與管理的結合。例如,過去在公司從事設計管理的人員,可能出身于市場部門,由于不懂設計,在兼任設計管理人員的時候很難準確理解設計意圖。基于這些不足,導致設計產業對設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變化:從過去具備基礎設計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設計師),逐漸升級為兼具設計能力和設計管理能力的人才(具備管理能力的設計師),尤其是具有設計背景的設計管理人才更受企業歡迎,開設設計管理課程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市場需求,培養學生在工作中有條理有規范地應對設計工作,并且當前市場對設計管理類人才需求存在極大缺口。
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設計類學生的專業管理能力進行培養,尤其是工業設計專業,通過設計管理課程為學生在設計產業工作打下基礎,或者是成為有管理技能的職業設計師,使其對團隊工作、策略等方面有較寬泛的認識。學生學習后可在以后的設計工作中提高整體效率,用設計管理的統籌思想來引導整個設計過程。
1 設計管理課程現狀
國外設置情況:據某留學機構統計,全球約有30所高校開設設計管理相關專業,其中美國有21所高校提供設計管理的研究生課程,英國有7所也是研究生課程。例如,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的MBA design Strategy,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的Master of Science in Strategic Design and Management。一些學校也有本科階段的設計管理專業,主要為創意產業的商業初級職位輸送人才,除此之外設計管理均作為選修課程形式存在。
國內設置情況:國內高校在藝術學專業下開設藝術管理研究生課程,如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藝術管理與文化產業、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院的藝術管理專業、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的藝術學理論有藝術管理等。也有一些重點高校在設計學專業下開設設計管理研究生課程,如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的設計管理與策劃研究方向。但在本科階段沒有設計管理專業,雖然很多高校開設了設計管理課程,如清華大學、湖南大學等,但其中有的高校是必修課,有的高校是選修課。
2 設計管理課程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點
隨著近年來各類設計教育會議不斷重復的設計管理議題,如清華大學的國際設計管理大會。在國內設計管理學者持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開設設計管理課程的必要性,尤其是工業設計專業。當學生對設計有一定的基礎認知后,學習設計管理課程更能理解和掌握并應用技能。但是由于進入中國不久,很多高校設計管理課程處于摸索中,加上缺少在企業有過實質鍛煉的設計管理人才對學生進行授課,純粹是高校教師理論上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難度。從調研情況看,當前設計學學科的設計管理教學設置嚴重不足,導致設計管理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2.1 設計管理課程教學觀念中缺乏對學生的培養意識
過去的中國以制造業大國著稱,對設計的要求不高,現在一些中小企業中的設計師更像是一個繪圖技術員。以工業設計專業為例,很多教師認為使學生精通3D建模軟件(如RHINO,3DMAX等)、效果圖渲染軟件(如C4D、HYPERSHOT或KEYSHOT等)這些基礎設計技能,就能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不需要進行設計管理教學。這種觀念在一些普通院校極為常見,甚至某些學生也誤以為如此。軟件操作是一名工業設計學生具備的基礎技能,屬于設計教學范疇,但是不適合大量的時間教學,因為這些技能可以在任何一個培訓機構學會,甚至某些培訓機構的兼職老師在操作技巧上更勝一籌,教師教給學生的應該是設計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以及如何統籌管理設計的能力。
其次,一些高校老師也感受到當下設計管理的教學需求,但因為設計管理這種讓人空洞乏味的理論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因此而讓學生反感,導致學生教學投訴,教師的工作績效評估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很多老師更愿意把保守的教學設計方法教給學生,不愿意去冒險探索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2.2 設計管理課程教學資源不足
(1)缺乏符合設計學的合適參考教材。當前設計管理課程的教材和圖書資料嚴重不足,全國高等院校設計藝術系列教材參考大概分為三類:一、純理論:偏向于理論基礎,如劉國余的《設計管理》,這一類著作重點在闡述設計管理的基礎理論,以當前學生有限的設計知識很難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二、純案例分析:如黃蔚翻譯的《設計管理歐美經典案例》,通過歐美成功的設計管理案例來舉證說明。另外有參考價值的《設計管理》雜志,每一期都會有全球最新的設計管理項目和專題,以及啟發性的設計管理實踐和思想,這一類重點闡述設計管理執行的結果,缺少對過程的合理解說,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三、理論與案例結合:在設計管理方面有較大影響的如劉瑞芬的《設計程序和設計管理》,陳汗青、邵宏、彭自力等的《設計管理基礎》等,這一類教材相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更容易理解和體會設計管理的內容。
雖然在每個方面都有參考教材,但是數量不多,每本著作能夠交代的內容有限,一些書籍中又夾雜了其他的理論,并且很多書籍都是多年以前的版本,21世紀中國的設計在不斷進步,對設計管理認知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嚴重缺乏與時俱進的設計管理參考教材,更不用說符合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參考教材。
(2)缺乏有經驗的教師。從前面調查設計管理開設情況可知,具備設計管理學習經歷的研究生不多,再流入學校做教師的更少,而且這一類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做到全盤吸收設計管理知識,進入高校后只能依賴有限的設計管理知識完成教學。
另外國內高校教師的組成特征表明,很多教師都是直接在研究生畢業后選擇進入高校,沒有真正在企業鍛煉過,沒有豐富的設計管理實際運用經驗,而有設計管理經驗的這一類人士極少會進入高校教學,他們所具有的設計管理知識幾乎不能傳達到課程當中讓學生受益。
2.3 設計管理教學內容和方法不當
(1)教師教學內容照本宣科。設計管理參考資料的缺乏已經給教學普及工作帶來困擾,而教師教學的設計管理知識大部分都是從現有的參考教材中獲得,而目前的參考資料又以理論研究為主,理論內容冗繁復雜,教學時很難抉擇理論教學尺度,內容過多時擔心學生接受度不高,過少又不能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專業知識。加上教師實戰經驗有限,有的可能本身對于設計管理的理解就不夠,更無法正確判斷教學內容的取舍,只能講授已成定論的內容,將參考教材的內容枯燥地復制給學生。
(2)教師教學方法運用不當。教與學應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師沒有技巧和手段,學生很難掌握相關知識。就對于學習設計管理課程而言,很多時候由于學習內容過于理論,會導致學生的興趣度不高,尤其是設計管理一開始的課程都傾向于理論基礎知識介紹。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教材的搬運工,中規中矩做好教學課件,而沒有跟學生互動交流,學生只是被動地觀看教學課件,在這種單向的教學過程下,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仍舊會很差。
2.4 設計管理教學評價不靈活
目前很多高校依然保持期末考試的方式,作為專業課程學生學習質量的判斷標準,這是典型的中國式教育。筆者認為對于一個交叉學科的課程,而且需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是很難用卷面考試來說明學生的學習效果的。也有一些教師通過學生出勤率來適當給分,用態度來說明一切的做法過于主觀,不能真實反映和評價教學成果的好壞。
3 設計管理教學改革建議及方法再設計
第一,高校應該重視設計學中的設計管理課程教學,給予教師足夠的空間和支持,鼓勵教師在課堂上教授設計管理方面的知識。
第二,邀請企業或設計公司具有設計管理實戰經驗的精英人才進入課堂,分享企業或設計公司中產品設計管理實戰經驗,通過這個互動過程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基礎理論知識,理解設計管理。同時可舉辦小型workshop的交流形式,從過程中掌握設計管理的基本技能。
第三,教學評價不用卷面考試來判斷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結果。可通過虛擬研究課題(如果有實際產品設計項目更好)完成與設計管理相關的組織和策劃工作,通過模擬真實的項目運作過程,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并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根據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來評價教學成果。
設計管理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是培養學生在設計上的管理能力,以及未來從事管理工作時需要的設計管理知識與技能。設計管理教學方法,并非完全否定過去的教學方法,實際上,教學方法沒有一勞永逸和好壞之分,關鍵是教師需要根據設計管理內容特征,循序漸進,合理分配規劃好課堂教學(理論)和現場教學(實踐),從而改善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方法再設計,也不是一味地追求標新立異,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是不能摒棄,只是將過去的方法重新調整運用得更為合理。在此對一些傳統教學方式不再贅述,提出兩點新的教學方法供參考。
3.1 基礎理論知識可視化教學法(課堂教學)
理論知識學習是必需的,只有具備了基礎的理論知識,知道什么是設計管理,為什么學習設計管理,才能更靈活地去統籌如何做好設計管理。由于基礎理論知識的特點就是枯燥冗長,教學中可以將設計管理理論用知識結構關系的圖表表達,將各理論之間的關聯性和差異性通過關系梳理形成簡單明了可視化框架關系圖,利用可視化圖表豐富教學方式。
3.2 項目案例法(現場教學)
由教師組織,在公司或者是課程中開展(如果沒有合適條件可虛擬項目)。把一些符合設計管理課堂教學的獨立項目導入課程中,先將一些可供參考的案例提供給學生分析整理,并聽取公司設計人員分享這些項目案例的設計管理過程經驗,讓學生理解項目過程的本身,以提高學生的理解度,然后真實模擬項目運作流程,設置不同角色,讓學生通過參與項目親自體驗設計管理流程,掌握設計管理的相關知識,達到教學與實踐結合。
4 結語
設計管理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只要培養學生具備設計管理意識,增強學生的設計管理能力,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與企業的人才需求更趨一致,同時通過設計管理的學習能夠使自己把控和管理好每一個設計項目。教學的方法很多,教無定法,當代教育者應根據設計管理的教學內容特征,創造性地運用多種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學質量,使理論與實踐無縫銜接,為社會培養真正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David Walker.設計管理教學[J].設計,2004(9):52-53.
[2] 張偉明.設計管理在設計藝術教育中的探析[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2):101-103.
[3] 張蕾,張偉明,王松華.“設計管理學”的解讀與探析[J].藝術教育,2010(3):52-53.
[4] 劉春雷.設計管理——藝術設計教育中的新興學科[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4).
[5] 范希嘉.將“戰略管理”納入設計教學課程體系——應用型設計類本科教學課程改革初探[J].設計,2015(8):140-141.
[6] 張冰冰.論項目管理理論在工業設計教學中的引入[J].美術教育研究,2012(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