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竹竹
摘 要:《設計色彩》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基礎課程。它有別于其他專業的色彩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后續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緊扣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才能發揮出設計色彩教學的作用。筆者結合近年的實踐教學,從三個方面對《設計色彩》課程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即以色彩寫生為基礎,培養學生從自然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以歸納色彩訓練為主,培養學生主觀的色彩意識和創造力;注重色彩心理與色彩情感表達,培養學生的主觀色彩表達能力;色彩的通感表達,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提高學生色彩設計的靈活運用能力。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設計色彩》;教學
1 《設計色彩》課程教學的現狀
《設計色彩》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基礎課程。該課程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的同時,協助學生認識色彩表現規律,通過主觀的設計將大自然中的客觀色彩歸納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再按照解構、重構、意向等方法表現畫面。課程的目的是訓練學生初步形成色彩的主觀創造能力,以及對色彩靈活應用,表達個人感受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設計課程的學習打基礎。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色彩應用水平和色彩創造能力的高低。
設計色彩是由色彩構成演變而來,與色彩構成注重點、線、面的構成主義的表現形式不同,色彩設計更注重色彩視覺作用實質,強調色彩應用的規律和方法。如何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與所學專業相適應的設計色彩知識,培養良好的色彩應用能力,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夯實基礎,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2 《設計色彩》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2.1 色彩寫生為基礎
以色彩寫生為基礎,培養學生從自然中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傳統的色彩課程教學證實,色彩寫生是學生形成主觀色彩意識的必經的訓練,區別于簡單的寫實色彩組合,針對設計色彩課程的寫生,教師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1)設計色彩與繪畫色彩的區別與聯系?!对O計色彩》課程教學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把握好設計色彩和繪畫色彩的區別和聯系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設計色彩》要求主觀地設計色彩,通過歸納、采集、解構、重構等手段表現主觀情感,注重色彩的調和、聯想和象征意義。繪畫色彩是研究光作用下自然物象的色彩變化,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理清二者間的區別。其次,要讓學生明白,寫生只是訓練對自然色的觀察的手段,不是目的。在寫生訓練時,要加強學生對色彩的成因、要素等色彩基礎知識的學習。
(2)訓練學生的色彩歸納能力。以往的《設計色彩》課程脫離不了繪畫色彩的觀察訓練模式和色彩構成的內容,不注重訓練學生寫生中對色彩的采集歸納,影響了開發學生的色彩應用能力,不利于后續專業學習。教學開始,可以先要求學生完成一幅寫實的風景或靜物寫生,以處理清楚外光色彩的特點與規律,取景、構圖與透視相關的知識。接著,要求用5種~6種色彩對第一張作業所畫景物再次寫生,從繪畫色彩寫生平緩過渡到設計色彩寫生,以培養學生對自然色彩的歸納概括的能力。最后,通過色調調和、解構重構、意向表達等手法對同一景物進行色彩歸納的強化練習,如“意向色彩歸納寫生”的作業,要求學生對所寫生景物的色彩主觀地再設計,使畫面能放映和表達出如“驚恐”、“孤寂”、“傲慢”等的情緒情感。通過這一連串的色彩歸納練習,使學生了解繪畫色彩和設計色彩的區別,拓展其對色彩的觀察和應用表現的方法,形成概括和歸納色彩的能力,通過色彩的設計練習逐漸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色彩創造力和思維方式。
2.2 色彩心理與色彩情感表達
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大師田中一光先生在其著作中寫道,“顏色本身是一種很客觀的東西,沒有美與不美之分。對顏色的好惡完全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本能來進行判斷,對顏色的感覺也因人而異”,[1]此番對色彩的描述精辟地反映了色彩與人的心理和情感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色彩基礎課時要緊扣色彩與人的心理情感體驗的關系,從色彩產生的心理作用入手,如色彩象征性、色彩聯想、色彩與情感等方面,加強學生主觀的色彩表達和創造的能力。
教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尋常的事物訓練學生的色彩聯想能力,讓學生了解,色彩的聯想有視覺經驗的聯想和心理因素的聯想。色彩聯想受到觀察者年齡、性別、性格、文化、教養、職業、民族、宗教、生活環境、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設計中的色彩應用要找到反映色彩聯想的共性,才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和認可。作為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學習色彩心理的最終目的是學會應用色彩來傳達情感。這部分知識掌握得好,有助于學習后續的包裝設計、海報設計、標志設計等課程。
2.3 色彩的通感表達
色彩的通感表達是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的一種方式,是色彩心理學習的延續。色彩的通感表達是建立在學生掌握色彩象征性和色彩聯想的基礎之上,結合五感(視知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的刺激,用設計色彩的形式“復述”情感。訓練要求學生用色彩表現情感,如味覺感受到的“酸、甜、苦、辣”、聽到的不同節奏和風格的音樂等。
色彩通感表達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豐富課堂教學手法,借助道具、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加深學生對教授內容的印象;二是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五感的聯想訓練有利于升華學生的主觀色彩設計能力,為今后專業學習和發展夯實基礎。
3 《設計色彩》課程改革的成效
首先,學生了解了設計色彩和繪畫色彩的區別和聯系,在課程中,緊扣所學專業更有針對性地學習,不再直接復述客觀色彩,而是通過色彩采集、歸納、重構的方法對色彩進行主觀的設計。通過著重學習色彩心理的知識,學生掌握了色彩的象征意義和關于色彩的聯想,并能應用色彩反映和表達人特有的情感情緒,在作業中逐漸形成了主觀支配畫面元素來表達信息的專業意識,為后續學習專業課程鋪墊背景理論知識。
此外,課程改革加入的色彩通感表達的內容,延展訓練了學生的色彩聯想能力,能通過色彩來表現不同感覺刺激帶來的信息,為以后設計工作可能遇到的不同行業、客戶、主題、產品的要求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設置的課堂練習作業有一定的新穎度,避免了學生直接抄襲書本“經典”,增加了挑戰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思考和競爭、討論的積極性。原創作業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程教學的效果。
4 結語
《設計色彩》并不是一門新課程,對相關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的研究。作為一門基礎課,如何讓課程教學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學習后續課程,是教學工作者共同的目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設計色彩》課程教學的改革應該是有針對性的改革,它建立在專業的特點之上,著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色彩設計的意識,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手法和練習作業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色彩設計的靈活應用能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 田中一光(日).設計覺醒[M].朱鍔,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75-180.
[2] 魯道夫·阿恩海姆(美).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朱疆源,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 李硯祖,王明旨,柳沙.設計藝術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35-155.
[4] 王令中.設計符號學視覺藝術心理:美術形式的視覺效應與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