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通過人體肢體運動來表達內心情感。舞蹈解剖學課程讓我們了解身體結構,掌握不同部位的運動規律,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身體特點,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舞蹈訓練和表演,減少舞蹈損傷,防止職業病。
【關鍵詞】舞蹈解剖學;舞蹈訓練;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190-01
舞蹈解剖學是人體解剖學的一個分支,是以人體的形態結構為基礎,研究人體形態結構、機能和生長發育與舞蹈訓練的相互關系,研究如何提高人體舞蹈技能的科學。舞蹈解剖學系統地介紹了人體的組成和基本結構和不同年齡階段身體結構的特點,尤其是運動系統的關節、骨骼、肌肉的特點。
一、重要的舞蹈理論基礎課程
舞蹈解剖學課程是一門重要的舞蹈理論基礎課程,課程主要分三個板塊,一個主要介紹人體各部位的基本結構及功能,對運動系統做了詳細介紹。二是指導實踐部分,對參與動作的肌肉和關節情況做了分析。三是對兒童少年與女子的舞蹈運動和訓練做了介紹和分析。讓我們既清楚地了解身體結構及功能,又學會舞蹈動作分析。
二、更好地了解和運用身體
舞蹈運動也就是肢體的運動,要想科學地運動,我們就必須了解人體各系統的特點,我們如果不了解身體的結構,關節的運動方式,肌肉的特性,骨骼的成分,呼吸系統的特點等身體各系統的情況,就不能更好地運用身體來舞蹈。舞蹈解剖學對人體的結構、包括骨骼、關節、肌肉三大器官,包括骨的結構、成分、性能及其生長,關節結構、功能及影響關節穩定性和令靈活性的因素以及舞蹈訓練對關節的影響都做了詳細介紹和闡述。只有了解了身體結構,才能控制和運用好自己的身體參與舞蹈運動、舞蹈訓練及舞臺表演。
三、促進舞蹈技能學習
舞蹈技能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不同年齡階段學習方法和要求是不一樣。舞蹈技能學習首先需要加強人體的力量素質、柔軟素質、協調素質、靈敏素質、耐力素質。這五大素質的訓練有最佳年齡階段的選擇,如果我們不了解人體不同年階段身體狀況和學習最佳時間,就會走很多彎路。
舞蹈技術技巧的學習,除了需要對五大素質訓練的了解,我們更要科學合理安排肌肉靜力訓練和動力訓練,讓肌肉進行等張和等長收縮,把拉伸訓練和肌肉張力訓練同時進行。因此,舞蹈中我們要根據舞蹈技術技巧的動作結構來選擇練習方式,以發展相關的肌肉群力量。我們還要了解主要肌群用力特點、工作方式、用力方向等等,來確定肌肉力量訓練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提高舞蹈教學和訓練效果
作為舞者,我們很多都會經歷舞蹈傳播和教學訓練,除了需要充分了解了學生身體的基本結構和每個器官及系統的功能,在舞蹈技能學習中就能更好利用身體來快速學習舞蹈技能。從事舞蹈教育及表演的工作者應在舞蹈解剖學的基礎上,研究舞蹈訓練對人體形態結構產生的影響,探索人體結構機械運動規律,并運用舞蹈解剖學知識分析研究舞蹈的技術動作,促進舞蹈技能的學習。
對于不同群體舞蹈教學和訓練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兒童少年和女子、老人的身體結構和成年人有很大區別,我們在舞蹈訓練和教學中只有了解了這一部分特殊人群的身體結構,才能更好地進行舞蹈教學和舞蹈訓練。因此,在舞蹈訓練和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情況和身體的結構特點,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和訓練方法對促進他們身體健康、掌握技能、提高表演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有利于舞蹈選材和傷病的防治
舞蹈除了后天的訓練和學習,在人的選拔上也比較重要,好的身體條件可以減少我們訓練時間。舞蹈選材的標準在舞蹈解剖學課程中也做了比較系統全面的介紹。讓我們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建立一個學習舞蹈者的標準,促進舞蹈學習和舞蹈訓練。舞蹈是舞者身體的運動,在運動中難免會對身體肌肉、關節造成一些損傷。
舞蹈運動損傷應引起舞者的高度重視,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科學地安排運動量,對于不同年齡、性別、健康水平的人,鍛煉時因人而異、循序漸進。課堂上發生的一些急性損傷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通過舞蹈解剖學了解了舞者身體的機構和機能,了解肌肉特性,關節運動情況,就容易避免盲目訓練造成的傷害。比如膝關節在直立情況下只能做屈伸,肌肉有粘滯性,和溫度成反比,溫度愈低,肌肉粘滯性越高,這樣肌肉越容易受傷,所以要求訓練前全身做準備活動提高肌肉溫度降低肌肉粘滯性。
舞蹈解剖學課程他在舞蹈訓練和技能學習中起到很好的基礎和引導作用。除了一些專業院校重視此課程的開設外,很多高校和學生都不太重視,課程開設參差不齊、缺乏授課教師、課時量安排過小、學生重訓練輕理論等情況制約舞蹈解剖學課程的發展而影響了舞蹈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高云.舞蹈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何穎.舞蹈解剖學在舞蹈基礎課中的運用[J].科學之友,2008(09).
作者簡介:
鄧曉彬(1978-),男,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講師,從事舞蹈教育和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