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才鋒 陳煒

[摘要]職業教育的發展是中國當前社會轉型過程中獲得優質人力資源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職業教育的發展受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制約。文章從利益相關者以及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利益相關者兩個方面出發,探討利益相關者與職業發展的關系,并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共同訴求進行分析,最后從政府、行業、企業以及院校本身四個方面來分析各自對職業教育發展所提供的動力,以促使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 職業教育 動力機制
[作者簡介]蔣才鋒(1984- ),男,江蘇宜興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實習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江蘇 宜興 214206)陳煒(1965- ),男,江蘇蘇州人,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板料塑性成形理論和技術。(江蘇 鎮江 212013)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4-0038-03
職業教育是當前中國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轉變方向,也是中國社會發展,走人才戰略之路的關鍵一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對于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政府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相關行業起指導作用,而企業則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全過程。雖然校企合作已經有了較長時間的發展,但還是首次將之納入國家教育發展規劃,這也標志著中國職業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改變,這一改變推動我們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思考職業教育的發展之路。
一、利益相關者與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利益相關者
任何一個組織機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間存在著眾多聯系,這些聯系最終決定了組織機構的存在和發展,所以相互之間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利益關系,職業教育亦不例外。
(一)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的概念,最早是美國學者福瑞曼(Freeman)在1963年提出的,他認為組織的目標不是組織自身意志的完全體現,而是受該組織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影響。顧名思義,利益相關者就是相互之間有著利益的相關性,或者有著共同的追求與目標的利益共同體。在當今社會之中,利益相關實際上是普遍存在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管是組織還是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與周圍的群體或者組織發生關系,獨立的利益主體或個人很少出現在當今社會。正是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聯系加強,才使得獨立主體有了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決策權,不斷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二)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利益相關者
在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最初的決策權在職業教育者自身,而后來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成熟、理性,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成為各個方面利益相關者進行博弈的綜合過程,各方在博弈的過程中不斷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利益相關者:
從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形態來說,職業教育的利益相關者有著主體多元的特征,涵蓋了國家、政府、行業組織等職業教育的周邊組織,它們都在不同程度上構成了現代職業教育的利益相關者,而其中的利益主體則是職業教育。
從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的內涵來說,包括職業教育發生的參與者,諸如職業教育教師、學生、職業教育管理者等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各種角色;從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的外延來說,涵蓋了政府、企業、媒體、職業教育聯合會等沒有直接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第三方機構或者組織,但是這些機構和組織都與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利益發生的主被動關系來說,可以將職業教育發展的利益相關者區分為主動利益相關者和被動利益相關者,其中最為主要的被動利益相關者則是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而主動利益相關者則涵蓋了政府、企業、職業教育院校、與職業教育相關的行業四個方面,這四者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其具體關系如39頁圖所示。
二、職業教育發展與利益相關者的共同訴求
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在于能否為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提供一份可靠的工作,因而,對于中國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來說,最為重要的環節在于對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之間共同訴求的關注。
(一)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和供給
培養專業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人力資源極為豐富本來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優勢,但是,特殊專業技能人才的缺乏,導致豐富的人力資源成為剩余勞動力,成為社會發展的包袱。要想充分利用剩余勞動力,就不得不將之轉化為專業技能人才,使其能為經濟建設做貢獻。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經濟發展要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以往以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其所需要的勞動力不需要具備太多的專業技能就能獲得相應的收入。而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其工種從體力勞動向技術勞動轉變,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由此,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也發生了變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推動經濟的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從而使得職業教育成為解決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發展一定要轉變運轉模式,一定要促進產業結構和區域產業結構升級。這些轉變都需要專業技能人才的參與,也就需要職業教育提供相關的技術人才。對于當今社會來說,職業教育應打破傳統的發展模式,逐漸地呈現出開放性,采用由地方政府、職業院校、相關行業和相關企業共同決定的教育模式。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符合各方面的共同意愿,才能成為現階段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二)節約人才培養成本,提高人才質量
在英國有“培養一個紳士,需要三代人”的說法,在中國也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諺語。對人才的質量要求越高,前期的教育投資自然也就越高,資金投入問題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因為政府的資金投入相對有限,所以職業教育必須吸收外來資金,以支撐高額成本。職業教育以前就在利用相關行業、企業的資源進行辦學,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教育模式由傳統的“講—學”模式逐漸轉變成工學合作、頂崗實習。另外,科技發展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才會直接推動產業升級,促使經濟總量快速增長,而只有高質量的、能夠適應科技發展變化的人才才能推進科學技術發展的進程,這就提高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對于職業院校來說,畢業生在短期內的職業能力是相當重要的。企業與職業院校的結合,使得相關企業、行業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最終實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降低人才培養成本的目的。
三、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機制
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利益相關者,而且這些利益相關者之間又都存在著共同的利益需求,所以從各個不同的層面來說,利益相關者都為職業教育提供了相應的動力機制,保障了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
(一)政府的完善與引導機制
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了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的關注,雖然政府與具體的職業院校的地位與側重點不盡相同,但是對職業教育發展來說,各級政府確實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動力,不斷引導職業教育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中央政府與各級地方政府都參與了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完善與引導。完善主要是從資金投入方面來說的,引導主要是從發展方向上來說的。中央政府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對職業教育結構的關注,保證職業教育的結構合理,才能保證職業教育能夠真正起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作用。中央政府還要把控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并通過出臺政策法規、引導項目等一系列方式,來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各項措施的落實,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出臺。
地方政府對于職業教育的關注重點在于人力資源結構,只有關注人力資源結構,才能為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集群發展等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地方政府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的引導,主要是從地方職業教育發展的區域性來思考,一方面會監督地方職業院校的發展與規劃,高度落實上級政府所制定的方針和政策;另一方面也會關注地方職業院校的財政投入與產出效益,以確保地方區域職業教育的綜合能力有所提升,最終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穩步發展。
(二)行業層面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機制
相對于政府來說,行業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的作用在于能夠給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更為具體的指導,以讓職業教育了解到最新的行業動態。一方面,行業指導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行業又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自己的期待,即希望職業教育能提供行業發展所需要的專業人才,以有效推動行業的成長與發展,有力提升本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事實上,政府對于行業也有相應的規范,這體現在2002年、2005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文件對行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位置給出了極為明確的指導性意見:對于行業人才的保障,可以從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兩個方面獲得;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應該根據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來制定;對于職業教育的內容,應該編寫專門的職業教育教材,選擇特定的專業內容;對于教育形式,應該組織和指導行業企業進行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對于教育質量的認證,應該制定本行業的職業資格標準,應該開展相關的職業技能鑒定,并頒發相應的資格證書。由此可見,行業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職業教育發展對于行業指導具有較大的依賴性,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發展與行業關系的界定具有明確性。
(三)企業層面的人才需求機制
對于企業來說,其主要目標是追求利益,選拔人才的時候主要是看人才是否能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本身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有雙重動力,首先,職業教育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這是內部動力;其次,企業本身也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必須在政府和行業的雙重驅動下,為職業教育畢業生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所以,各企業都不約而同地參與到職業教育的發展中來,參與的形式也就是校企合作辦學,其中最為淺層次的表現則是企業為職業教育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較為中等的層次則是參與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根據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對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配置等方面給予直接指導,達成訂單式培養協議,參與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這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然,企業自主辦學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雖然當今的職業教育能夠滿足大多數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但是對于極少數行業來說,當今的職業教育并不能滿足其對于人才的需要,這就為企業自主辦學提供了可能。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企業自主培養模式形成之后,可能會由于經濟負擔過重而選擇與職業院校對接,反過來主動與職業教育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又豐富和完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
(四)職業院校本身的動力機制
職業院校的社會使命與責任就是通過職業教育來培養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而這項使命正好讓職業院校有了發展的內部動力與外部動力。
職業院校的內部動力機制主要是指職業院校發展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國家會給予職業院校,尤其是公辦職業院校相應的財政投入,從而保證職業教育正常運行,保障職業教育能得以生存和發展,確保職業院校專項建設能夠順利進行。即使是民辦院校,國家也會通過各種政策給予相應的資金補貼。政府的財政投入成為當今職業教育發展極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促使職業教育不斷完善自身的建設。
職業教育發展的外部動力最終都落實到具體的職業院校。學生是被動的利益相關者,是長期在職業院校內生活、學習的主要群體。職業院校與學生群體的博弈最終都會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職業院校的變革,促使職業院校及時準確地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逐漸完善職業院校自身的結構,不斷健全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監督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最終讓教育改革更加深入,讓學生的人文素養更高,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服務于區域產業的發展,服務于行業的發展。
四、結語
任何一個社會組織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利益單獨體,而是多個利益相關者的結合,對于職業教育來說也不例外。事實上,職業教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利益相關者,其教育教學內容、教育發展方向、人才培養模式、都是利益相關者博弈的結果。在今后的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各利益相關者也會為職業教育發展指明具體的方向,提供有益的指導。
[參考文獻]
[1]李名梁.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及其管理策略[J].職教通訊,2011(21).
[2]吳一鳴,趙向軍.利益相關者視角下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機制[J].職教論壇,2014(9).
[3]肖鳳翔,史可可.簡論職業教育利益主體的演變[J].職教論壇,2012(13).
[4]姚樹偉,谷裕.職業教育發展動力因素分析及機制優化[J].現代教育管理,2013(12).
[5]Freeman R 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