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鵬
[摘要]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潮席卷而來。大學教育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越來越大眾化。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環境變化,以及通訊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對新的教育環境下學習的大學生提出了挑戰。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具體表現在對學習價值理解膚淺、學習興趣易受波動、學習心理存在障礙等問題。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學習動機的表現,從當代大學生缺乏受挫教育、面臨巨大就業壓力和價值觀偏差等因素淺談大學生動機的缺失。
[關鍵詞]教育 大學生 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2-0116-02
新的形勢對大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作為教育主體的大學生。近幾年來,學校教育氛圍越來越具有功利色彩,學生出現厭學情況,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主積極性極大地受創。在校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將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自主性學習受學生學習動機的推動和引導,學習動機是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動機是一切活動的動力,推動著活動的開展,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反映著學生個人的需求。大多數情況下,學習動機表現為學生對學習的渴望、求知欲望、興趣和好奇心,進而積極主動認真地學習。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機動機現狀,淺談大學生學習動機缺乏的原因。
一、大學生學習動機現狀分析
(一)對學習價值理解膚淺
大學生的學習價值影響著學習行為以及學習效果。學生的身份是在校大學生的主要角色,學習是學生角色的主要表現。大學生的學習價值是學習行為的主要動力之一。當前社會環境即處于知識經濟時代,學生能夠普遍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但是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逐漸改變著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也影響著學生學習價值觀念。因為市場經濟處于發展中,許多機制并不健全,例如不公平競爭和錯誤的金錢觀對學生的學習價值造成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在商業充斥的環境內,大學生更加注重個人名望和名利,追求個人成功。這在一方面,使得大學生學習價值扭曲。大學生學習價值理解膚淺除了社會環境影響外,還與個人選擇有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習是為了就業、為了高收入,而并不是學習獲得知識,豐富自身;另一方面,學習在競爭缺乏公平的情況下,關系社會對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的挫敗,部分大學生忽略學習而注重關系積累。
當前,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巨大,為了完成就業或者取得某項資格證學習,學習成為獲得就業機會的主要途徑。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明顯帶有功利性,并不是滿足自身精神需求。功利性的學習會使得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缺乏長久性。由于并不是滿足自身豐富精神內容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但從另一方面來談,一些學生雖然同樣面臨著就業壓力,但是由于競爭機制不公平,人脈在人們就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識無法轉化成經濟,在不能滿足個人生存的基本情況下,削減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使得一些擁有人脈的學生失去學習動機,因為這部分學生有可能利用人脈解決就業問題。在這樣的價值觀影響下,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在扭曲的價值觀影響下,學生學習的精神無法到達一定的高度,無法利用意志增強學習效果和質量。
(二)學習興趣易受波動
當前大學生普遍是“90后”和獨生子女,養成了喜新厭舊的情緒,很容易對學習的新方法或新科目產生好奇,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喜新厭舊的心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環境下,當今時代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包羅萬象,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他們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得不同的信息和更多的娛樂刺激,從而影響學習興趣;小環境下,不同的班級、教師和學習方法等等都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班級團結,同學與同學之間互相鼓勵,自發形成學習小組,學生對學習就非常感興趣;但是如果班級或者學校氛圍不好,則會嚴重影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對學習產生影響。教師講得好,課堂氛圍活躍,實踐性強,學生就會普遍對該科目產生興趣,學習該科目;反之,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手段和方法對學生學習興趣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學生使用的學習方法不當,產生功倍事半的效果,則會大大挫傷學生的成就感,從而產生失落感和失望,對該科目失去興趣。學習教材枯燥或者教學內容繁瑣復雜,沒有條理,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對該科目的掌控力,學生也會逐漸對該科目失去興趣。以此觀看,影響學生興趣因素有多種多樣,學生主觀認識能力和意志力以及外部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都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
(三)學習心理存在障礙
隨著“90后”逐漸進入校園,“90后”新生的思想獨立、追求獨特,存在心理成熟和抗壓能力弱的矛盾。雖然接觸的新事物繁多,對外部世界的理解成熟,但是缺乏社會經驗,以及家庭教育影響,導致這部分學生的心理較脆弱,抗壓能力弱。離開家長保護后的當代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失落和不安全感,在陌生的學校環境和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更容易不知所措,產生迷茫。當遭遇學習或者人際關系的挫折后,有的學生消極應對,自我放棄;有的學生學習下降后或者產生厭學心理,分析原因,卻把主要責任推到外部環境,忽略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技巧的錯誤,采取視而不見的消極態度。
二、大學生學習動機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挫折教育
當代大學生普遍是“90后”,在改革發展的影響下,這類群體大部分從小生活優越,且由于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庭過度的保護下,缺乏對生活的獨立自主能力。在進入陌生的學校環境后,有的學生遠離家鄉,缺乏了父母的保護和寵愛,面對與他人的矛盾,很難獨立處理,又因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缺乏包容心,很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和學習受挫的情況。
可見,學生的受挫教育一方面來自于家庭,一方面來自于社會。由于家庭對獨生子女的過度保護,一旦有事情發生,家長都會替孩子承擔,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對父母產生依賴,不能辨別是非,從而影響了其步入大學后的生活;還有父母普遍存在為孩子事事包攬的情況,喜歡為孩子“鋪路”,有時候有些父母甚至靠自己的經驗阻止孩子對某件事情的創作,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容易發生失敗的情況,從而更無法談起面對挫折時,應該如何解決。當這類教育下的孩子步入大學,從未受過挫折的學生在新環境下受挫折,大部分會不知道如何處理,但這時的學生早已經有了自我獨立的意識,在自己無法解決也不求助于他人的情況下,很容易消極對待,從而影響自己的學習。在大的社會環境下,例如學校教育一般都是正面積極教育,從未嘗試過“挫折教育”,也造成了學生對挫折正確反應的教育缺失。
(二)就業壓力大
目前高校大學生面臨著就業的巨大壓力,對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從就業環境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人才的引起和人才評判標準的綜合性,就業的市場競爭,考驗著學生畢業后對就業問題的解決。一方面,當前我國進入大眾化教育,大學生數量多,相對而言造成學生受教育質量下降,大學生數量和質量在這一方面影響著學生的就業情況。另一方面,就業市場競爭機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就業不公平現象。過重的就業壓力導致了學生無心學習,把時間都用在了解決就業問題,或者采取消極對待,逃避學習。另外,雖然競爭機制有助于學生學習,但是學生缺乏對學習堅強的意志。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受教育的費用升高,教育投入過高,但是就業情況不理想,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投入雖然是為了孩子能夠獲得知識,但更多的是希望孩子通過學習改變自身的狀況,找到一份“好”工作,獲得更高的收入。所以,家長在無形中也為孩子增加了一份就業壓力。另外,“高投入低產出教育—就業反差”也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學習的情緒。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當前用人單位并不是以學歷來錄取人才。除開部分企業采用標準化的人才引進,能夠保證就業的公平外,大部分企業或用人單位更多地從關系、相貌、口才等等非學歷和非成績的因素出發,錄取人才。當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于社會當中時,很容易造成學生對社會的厭惡,從而自暴自棄,荒廢學業。
(三)價值觀偏差
“90后”是伴隨改革開放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的價值觀念對學生價值觀有巨大的沖擊。當代大學生在充滿功利化、勢利化和金錢至上的消極觀念中生活,自然而然耳濡目染,在內心中也有極強的功利化傾向。另外,價值觀和信念教育的缺失使得“90后”這類獨特的群體十分容易受到不良價值觀的誤導。具體表現在學生個人、家庭、學校教育三方面。
首先,在互聯網新時代,“90后”能夠接觸不同的思想意識和事物,使得這類群體十分具有接受新鮮事物的包容力和思考力。但是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下,“90后”受環境的影響,思想也非常多變。他們是一類十分獨特的群體,以自我為中心,追求獨立,思想成熟,具有喜新厭舊的價值觀,但是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人利用或者受環境影響。他們在面對社會多種多樣的價值觀時,雖然有自己的一套獨立思考方式,但是往往會受到周邊人的影響,為了與群體保持親密,會選擇群體的價值觀。一個人的價值觀將會影響一類群體的價值觀,一類群體的價值觀會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這些都會造成部分學生價值觀偏差。
其次,許多家長也非常贊成功利化的思想意識,對學生進行大量的功利化商業化教育;有些家長雖然不認同功利化思想意識,但是因為缺乏教育方法或者教育知識,無法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最后,學校雖然有思想政治教育課,但是因為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的枯燥,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更無法談起學生學習正確思想意識的效果質量。種種因素,使得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起到的作用十分微小。
三、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學習動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在改革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學生心理、就業壓力和學生價值觀。良好的心理,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協調教育,積極培養學生的受挫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功能,有助于學生調節自身的情緒,處理好人際關系,從而為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境。
【參考文獻】
[1]張小紅.當代大學生學習動機現狀與原因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6,21(05):755-758.
[2]朱楠,程琳.淺析當代大學生學習動機現狀與成因分析[J].卷宗,2013(09):70-70.
[3]肖海鷗,龍慧.大學生學習動機現狀與原因分析——以吉首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53):64-65.
[4]姬長全.大學生網絡學習動機現狀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
[5]徐學智,羅建國.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現狀及對策[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09(04).
[6]高光珍,賈天俊.大學生學習動機現狀調查[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33(05):130-132.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