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堃
[摘要]高等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與發展關乎全體國民素質的培養及民族未來的進步。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效開展不僅關乎大學生正常的成長和發展,對于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大數據在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我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抓住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迎接大數據時代的挑戰,積極開展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2-0170-02
在多元化辦學體制的指導下,我國各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管理體制也存在差異。各個高校所采取的管理理念不同,如素質教育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以人為本理念都是目前我國高校崇尚的多元化指導思想。多數高校都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一些高校則推行實踐教育活動。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受到了一定影響。高校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也極其容易受到信息以及網絡時代的影響。而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是關于高校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引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性發展。
一、大數據的變革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
大數據是近幾年來興起的一個概念,原意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1]這本是一個IT概念,但近些年來,被廣泛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對高校教育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首先,隨著科技的變革,信息以爆炸的速度膨脹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拓寬了高校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渠道,微博問政以及微信朋友圈的發展使得學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發表個人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和看法,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和熱情,有利于促進學生歷史使命感以及政治素養的提升和強化。
其次,大數據時代出現大大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晒┦褂玫馁Y源十分豐富,高??梢晕蓪iT的人員進行資料的采集和信息的推廣,加強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最后,大數據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靈活性極大地增強,拓寬了高校進行思想政治宣傳教育的平臺,突破了以往講座、授課等枯燥的教育方式,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靈活性,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
但是隨著全球化以及社交平臺的發展,社會思潮日益多元化,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隨著社會發展日益更新。[2]同時,宗教思想以及國外思想的涌入,高校學生接觸的觀念日益豐富,面臨的選擇也十分多樣化,由此出現了大學生信仰多樣化的狀況。目前,我國高校信仰宗教的學生居多,雖然大多數學生表示信仰馬克思主義,但仍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表示馬克思主義并不是自己的唯一信仰,信奉多樣化思想逐漸成高校學生信仰的一種趨勢。另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助長了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的傳播,例如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物質主義等思想,這些不良思潮的廣泛傳播給學生信仰的選擇提出了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同時也面臨著其他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和挑戰。人是需要信仰的,對于高校學生和教師而言,信仰的力量更是十分重大。信仰不僅為學生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價值導向,而且對于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信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大部分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日益弱化,對于高校學生學生而言該種狀況十分突出。越來越少的學生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個人信仰,一部分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不是十分堅定,極易受到其他社交平臺上各種言論的影響,改變個人的立場和觀點,同時,由于大學生各方面還不是十分成熟,信仰弱化的狀況比較嚴重。
二、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發
(一)更新教育理念
所謂理念,是指人們對某一事件或事物的理性認識,理念對于高校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于高校而言,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指導教學事業的健康發展,而對于高校學生而言,享受到先進教育理念的熏陶則有利于學生順利進行學習和生活,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對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3]因而,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學校要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善待學生”。追求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所要提倡的最終境界。在知識經濟大放異彩的21世紀,創新思維能力已成為當代學生必備的素養之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及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平臺的優勢,更新教育觀念,倡導學生進行自主發展、個性解放,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學校應該以學生為基本的立足點,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求,鼓勵學生積極開拓、自由創新,保護學生的天性和創造力,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構建大數據時代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的運行機制
大數據時代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的運行機制是保證互聯網在我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實發揮作用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基礎。因此,運行機制的構建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4]:
第一,關注互聯網發展現象,構建多維互動的動態機制。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應該主動放下身段,融入網絡時代的大潮中,爭取與高校學生群體的思想觀念相融合。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感知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概況,了解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也能夠拉近與學生群體的距離,構建教學相長的教學氛圍,營造和諧互補的師生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規劃以及暢想利用互聯網平臺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宣傳和普及,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構建家長與學校的良性互動平臺,使得家長能夠及時得知學校的發展現狀、發展規劃,從而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服務質量。學校、學生、家長三者聯動的動態機制將最大限度的發揮網絡時代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進優化作用。
第二,建設導向清晰明確的思想教育平臺。運行機制的建立以及完善需要統一的思想進行約束,以此規范網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秩序,因此,要建立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明確思想導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立需要從兩個方面做起:首先,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建設力量,需要不斷提升隊伍的互聯網意識,樹立先進的教育觀念,積極與高校學生進行互動,充分了解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網絡的發展現狀。同時,要提升收集信息的能力,對于思想政治導向變化做出敏捷快速的反應。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要建立健全監管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借助學生組織的力量,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組織化程度的提升。高校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主力軍,承擔著端正思想政治導向的重要任務。同時,高校學生作為網絡平臺的主要使用者和參與者,對于各種思想政治觀念也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如何統一學生的思想觀念、端正學生思想態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第三,德育先行,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在網絡時代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確、科學的利用網絡則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因此,要加強對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意識,端正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態度,嚴禁不良思想和言論的出現以及蔓延,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發揮大數據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作用。此外,在運用互聯網平臺時,不能僅僅一味追求信息傳播的效率和范圍,也要注重信息傳遞的質量,將高校學生的德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
(三)科學規劃網絡平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對于學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堅定依賴于網絡教育平臺的建立和發展,因此,學生要利用互聯網平臺科學規劃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開展豐富多彩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動。科學規劃互聯網平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5]:
第一,走進學生生活,將互聯網平臺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機融合,促進教育常態化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高校學生的行為方式以及思想觀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要想使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取得實效,首先必須走進高校學生的生活,借助互聯網平臺發展的契機,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二,創造平等溝通的互動平臺,制作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之所以沒有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在與沒有與高校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動,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死板僵硬,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在互聯網平臺的引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門應該主動拉近與高校學生之間的距離,破除溝通障礙,促進溝通。交流的人性化以及親民化,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傳播。同時,要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溝通方式和教育方式,教育內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可以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引導學生從關心身邊的小事開始逐漸過渡到對個人思想政治素養以及國家政治發展的關注。
三、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我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的優勢,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為大學生的長遠以及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J].大數據時代,2012.
[2]于運國.文化交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3]徐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傳播研究[D].復旦大學,2013.
[4]陸曉紅.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5]張行行.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3.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