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健
摘 要:廣告設計人才屬于專業性復合型人才,其具體要求較高,需要擁有文化底蘊和廣告基礎知識,也需要有現代視野和前瞻性創新觀念。在新時期,尋求一套行之有效的廣告設計類專業人才轉型培養方案是適應當下新媒體時代的需求的必要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廣告設計;專業人才;轉型培養
中圖分類號:F713.8;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4-0282-01
一、新時期廣告設計類專業人才
廣告是主體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宣傳等,主動建立起的品牌,付出相應的費用,通過媒介將真實可靠的信息傳遞出去并推廣,集傳播、藝術、經濟和營銷于一體的專業性產業。其需要的人才也是極具市場觀念、專業技術和豐富知識的人才,還需要明確該行業的組成部分和重難點以及行業產業鏈中的關鍵性環節。當下,將傳統媒體作為推廣平臺的廣告公司面臨著極大的困境,走出困境就需要走進營銷傳播的價值鏈當中,并且需要將新媒體作為主要的業務平臺。
二、新媒體時代人才培養方案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型的廣告設計專業人才如何轉型成為適合新媒體時代的專業人才,首先要明確人才轉型背景、企業對廣告設計類人才的需要變化、在此基礎上確定廣告人才的轉型培養目標、定位、方向、重點、特色等。
(一)廣告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背景
廣告設計是企業樹立自己品牌的有力有效工具。我國廣告在高層面競爭中,其競爭已經不再是輔助性手段,而是關系到企業生存的發展戰略。把廣告設計類產業歸納到重點文化和現代服務業當中,將創意作為核心,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最終實現“制造”轉變為“創造”的創意設計。要更加重視推廣加營銷的模式,這也是傳統媒體發展的趨勢之一,可以在廣播媒體中產生持續性的效應。新媒體時代,自媒體將生活網絡化,如在微信、微博上可以進行事件的”第二次發酵”,其效果可以遠超傳統媒體產生的效果,并且在這個時代重點強調的是對各類信息資料的整合,體現新媒體的互動性魅力。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對傳統媒體形成了巨大、持續的沖擊。廣告企業隨著廣告主體的具體要求重整所有資源,主要體現出兩種趨勢化發展,一是營銷和廣告的界限不分明,兩者有相交融的部分;所服務的內容更加深化;二是自媒體時代和微時代的到來,生活聯網化,構成了大量的廣告資源,傳統廣告公司的進行轉型也是時代所趨。
(二)廣告設計類專業人才轉型培養目標及重點
產業升級和時代變化使得廣告設計行業人才要求發生改變。新媒體時代所需人才在以往基礎上有所提升,要求更嚴。創意推廣策劃型人才、廣告新媒體人才等才能滿足現代廣告行業的需求。由于現代社會需要具有前瞻性培養的目標性崗位,因此個體需要明確自身的職業方向和規劃,如移動界面設計推廣崗位。職業構架更加細化和清晰化,每個崗位的共同點就是創新,在此基礎上形成復合型要求的崗位。專業性的崗位確定晉升目標,使得培養方式和培養手段更加明晰。在新媒體時代,廣告企業需要立足于營銷價值鏈,形成企業人才的聯合培養。原來的培養方案中崗位設計已經不能適應市場要求,可以在此基礎重構培養重點,一是創意媒體,二是創意廣告設計。現在不少高校也建立起了創意媒體學院如臺灣昆山科技大學,重點培養互動媒體人才部分。
(三)專業人才轉型培養課程改革
隨著時代的變化,課程體系也隨之改變,提升創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版本,重視系統性、整體性和專業性。首先,在設置的課程內容上,具體內容不能與個性化發展相悖,根據市場需求、理論、重點方向等方面協調個性發展。高校中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系統,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實地考察、了解企業的具體運作,主動申請調研先進企業,作為修改課程的參考。人才培養課程的改革可以將基礎性課程模塊化合并,重新整合核心課程,將方向設為重點標桿,重視個體反饋,主動汲取行業前沿知識,構架崗位需求的新內容。其次,可以適當減少理論內容的培養,增加實踐環節。在高校中,實踐可以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內多為仿真式模擬,校外一般是在企業中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和知識。企業可以將實踐信息反饋到高校,方便高校做出適當的課程調整。最后,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體系,包括學生探究、教師講授、多媒體手段、校外專家和校內老師等多方面內容。
(四) 構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踐體系
參照新媒體時代廣告企業的發展程序和要去來確定高校的課程體系,優化課內外課程重組方式,形成提升職業能力、項目驅動的一體化整合課程。根據專業發展方向和發展前瞻性,適當探索前沿性課程,再配備完整的實踐性課程。
三、結語
新媒體時代廣告設計類專業人才轉型培養方案首先要明確培養背景,明確培養目標和重點,適當改革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構建起相應的實踐體系,提升廣告設計類專業人才的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倍貝.新媒體時代廣告設計類專業人才轉型培養方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4(03).
[2]曹曄華.新媒體環境下科技傳播人才的素質模型建構與高校創新培養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
[3]李名亮.廣告公司經營模式轉型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