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斐 劉猛 趙宇 南春梅 夏雪巖 李順國

摘要 蔚縣和武安作為河北省兩大谷子種植大縣,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在河北省乃至全國谷子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兩縣谷子產業發展結構截然不同,與武安相比,蔚縣的谷子產業發展較緩慢。該研究對河北省兩大主產縣的谷子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政府政策扶持、科技進步、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市場的需求以及產業文化的挖掘是武安谷子產業良好運行的重要保證,蔚縣的谷子產業發展要以武安為榜樣,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以達到共同均衡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山區;谷子產業;對比;武安;蔚縣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6)05-239-04
Abstract Yuxian and Wuan as two large counties of millet planting in Hebei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iv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Hebei Province and Chinas millet production, but they hav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tructure of mille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Wuan, millet industry in Yuxian is more slowly. The structure of mille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wo counties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ultivating new business entities, the market demands and industrial culture mining ar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a good run in Wuan County, millet industry in Yuxian should speed up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chieve common balanc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ountainous area; Millet industry; Contrast; Wuan; Yuxian
河北省作為全國谷子種植大省,有著悠久的谷子種植歷史[1-2],目前河北省谷子生產面積約占全國1/4,產量占全國的1/3,貿易量占全國的近1/2[3]。我國古代“四大名小米”之一的“桃花米”就產自河北蔚縣,2005年河北武安市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小米之鄉”;武安小米、蔚州貢米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4]。蔚縣和武安作為河北省種植面積較大的兩大地區,谷子產業發展結構截然不同[5]。對兩縣谷子產業發展進行對比分析,可為兩大縣域的谷子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對于提升河北省整體谷子產業發展水平乃至全國谷子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縣域谷子產業簡介
1.1 蔚縣谷子產業簡介
蔚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按地形地貌可分為南部深山區、北部淺山區、環周丘陵區和中部河川區,由于地形復雜,形成了復雜多變的氣候類型,也造成了農作物結構與品種布局的多樣性。蔚縣是谷黍之鄉,常年種植谷子、黍子等作物,當地有一句老話“沒有二十萬畝的谷子,二十萬畝的黍子,養不活蔚縣人民”,說的是谷子在蔚縣的種植時間很久,且規模很大。蔚縣谷子因“四大名米”中的“桃花米”而聞名,“桃花米”又稱“九根齊”,原產于蔚縣桃花、吉家莊鎮一帶,有千余年的種植歷史[6]。
蔚縣旱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比重高達80%,谷子常年種植面積在1.2萬hm2,種植面積在河北省僅次于武安市,是河北省第二大谷子生產縣[7]。2002年蔚縣被河北省農業廳命名為“河北谷子之鄉”。目前全縣在生產上推廣的春谷品種繁多,如桃花米(九根齊)、(蔚縣五谷雜糧)冀張谷5號、承農2號、沁州黃、晉谷21、東方亮、大毛龍、小紅苗、壓塌車、牛鞭谷等[8],這些都是種植多年的優質農家種,2009年引入了張雜谷系列品種,產量雖有所增加,但是增長較慢。2013年8月成立蔚縣吉家莊鎮小雜糧協會。
1.2 武安谷子產業簡介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的太行山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9]。作為世界谷子最早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與豐富的種植經驗,谷子常年種植面積在450 hm2,總產在10萬t,同時武安也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近些年隨著第二產業的不斷發展,對周圍的資源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0],因此,政府部門開始了“由黑轉綠”新的發展模式,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種植業結構,充分發揮谷子種植優勢。2009年以來,農業部門依托河北省農科院谷子研究所,武安市承擔并實施多個谷子產業項目,大力推廣優質高產的谷子新品種冀谷19、冀谷31,良種普及率達到 99%以上[11-12]。
2 蔚縣谷子產業發展分析
2.1 蔚縣谷子產業發展歷程
蔚縣谷子產業發展與武安不同,縱觀蔚縣谷子產業發展,雖有技術的引進、品種的更新以及企業的推動,但是總體發展依然緩慢。
2.1.1
自然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前,蔚縣谷子主要種植桃花米、狼尾巴、大毛龍、小紅苗、壓塌車、牛鞭谷等地方農家種[13],這些品種經過多年的種植已經出現品種嚴重退化、產量較低等現狀[14]。農戶種植方式屬于自給自足的谷子生產方式,除草間苗靠人工完成。谷子豐產年份就出售,獲得少許經濟收入,歉收年就自食自用。
2.1.2
品種更新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后逐漸出現的了冀張谷5號、承農系列品種;進入21世紀,又出現了張雜谷系列新品種,但是在蔚縣并未出現較大影響,雖然張雜谷系列品種產量有所突破,但受到品質的影響,并未有大規模品種更新[15]。直到現在,蔚縣谷子加工企業樂于收購的仍然是桃花米、冀張谷5號等品質優良的品種。可見,品種更新階段并沒有給蔚縣的谷子產業發展帶來進步。
2.1.3 地膜谷子栽培的引進。2013年地膜栽培在蔚縣進行了示范,提高了產量,產生了較大影響。2014年在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的支持下進行了滲水地膜以及全膜穴播谷子生產技術,產量又提高了一個新臺階。2015年繼續對谷子全膜穴播機進行改進,目前谷子長勢非常好。
2.2 蔚縣谷子產業發展SWOT分析
2.2.1 優勢(Strengths)。
2.2.1.1 自然優勢。蔚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處于114°11′~115°04′E、39°33′~40°12′ N。海拔高度835~2 882 m,是張家口市壩下的一個農業大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由于地形復雜,海拔高差懸殊,形成了復雜多變的氣候類型,也造成了農作物結構與品種布局的多樣性。年均降雨量380 mm左右(主要集中在6~8月)。由于獨特的氣候特點,為谷子的生產發展提供了自然優勢。另外,自古以來蔚縣“桃花米”是中國四大名米之一,借助名米的效應,大力發展谷子產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如山西沁州黃也是四大名米之一,目前沁州黃在全國非常知名,因此,借鑒沁州黃的發展經驗也是蔚縣谷子發展的另一優勢。
2.2.1.2 區域優勢。蔚縣毗鄰北京,逢年過節以及周末,從北京來蔚縣觀光旅游的人非常多,抓好雜糧品牌建設和宣傳工作,為谷子產業發展提供了區域優勢[16-17]。另外,蔚縣吉家莊鄉建有全國最大的雜糧中轉站,其中80%是谷子,充分發揮雜糧中轉站的作用,對蔚縣谷子的發展也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2.2.1.3 科技優勢。蔚縣谷子產業的發展與科研緊密結合,2014年以前,在張家口市農科院谷子所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自2014年與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建立了聯系,引入了滲水地膜播種機,谷子全膜穴播機一體機。據調查,地膜谷子增產30%以上,大大提高了蔚縣谷子的產量。蔚縣與科研單位的聯系為蔚縣谷子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2.2.2 劣勢(Weaknesses)。
蔚縣谷子產業在發展中的劣勢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蔚縣谷子生產較落后,機械化水平較低。蔚縣地處山地丘陵區,谷子機械化發展受到一定制約,大型機械施展空間較小,調研發現,蔚縣農戶谷子生產靠人畜作業播種,人工除草間苗的比例約占80%,且收獲基本靠人工人收割[18]。第二,蔚縣谷子產業鏈較短。蔚縣“桃花米”雖有“四大名米”之稱,但是小米開發公司不多,目前只有蔚州貢米一家大公司,而且蔚縣吉家莊雜糧中轉站基本上是谷子的中轉銷售,并未有大量小米加工廠,大大限制了小米產業的延伸。第三,經營主體有待轉型,蔚縣谷子主要以農戶生產為主,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農戶”生產模式較少,調查顯示,只有蔚州貢米公司與少量農戶形成了“公司+農戶”的谷子生產模式,且該模式間利益機制不健全,農戶與公司矛盾較多。第四,谷子生產主體老齡化嚴重,蔚縣是山區較多,經濟水平落后,大量年輕勞動力外流,生產上主要是老年人主導[19],調研發現,農戶生產55歲以上生產者占85%。另外發現,老齡化與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并存,使得新品種、新技術的的推廣受到了限制。
2.2.3 機遇(Opportunities)。
2.2.3.1 從消費者視角看,谷子是最佳的保健食品。老齡化、養生潮、二胎熱等引發了消費者對營養、保健、安全食品的高度關注。谷子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質元素等營養和保健成分,營養豐富,保健功效明顯[20],米油更是嬰幼兒的最佳輔食之選。谷子作為我國山區傳統的種植作物,谷農極少使用或不使用化學藥品[21],有效地保證了綠色、有機小米的生產,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需求。
2.2.3.2 從糧食安全視角看,谷子是重要戰略作物。
糧食作為特殊商品,是保障人民吃飯的戰略物品,2015年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二連增”,使得當前糧食生產潛能空間減小,步伐變慢。而以谷子為代表的雜糧作物具有抗旱耐脊的優良特性[22],在面對氣候干旱時可以保證有效產出,將是未來我國糧食增產增質的藍海領域,也將為我國糧食安全種質安全、產業安全方面提供重要戰略保障[23]。
2.2.3.3 從出口角度看,谷子可以創造更高效益。
目前蔚縣谷子通過吉家莊雜糧中轉站將谷子出口到韓國、日本等國家用于喂鳥,給蔚縣谷子的發展提供的一條發展途徑。另外國家出口數據顯示,我國年出口谷子約1.3萬t,約占我國谷子總產量的1%,因此發展谷子出口將為我國谷子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大發展機遇。
2.2.3.4 從飼草角度看,谷子是良好的飼草作物。
我國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對飼草作物的需求也逐年增大,內蒙古、河北壩上等地越來越多的農牧民自發栽培谷子用于飼草生產[24],可見飼草谷子的認可度較高。并且谷子在我國古代歷史中作為軍草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代戰爭中的軍草多是指收獲糧食后的谷子秸稈[25-26]。
2.2.4 威脅(Threats)。
2.2.4.1 品種雜亂、退化嚴重。
蔚縣谷子主要有桃花米(九根齊)、狼尾巴、大毛龍、小紅苗、壓塌車、牛鞭谷、冀張谷5號、大白谷、山西紅谷等品種,目前品種較雜亂[27]。且九根齊、冀張谷5號優質品種已經退化,產量和品種都有所降低[28]。
2.2.4.2 大宗作物的科技不斷發展。
谷子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同期作物諸如:玉米、大豆等一些大宗作物的生產威脅,無論是在種子質量、主產品產量、種植栽培、技術、推廣,還是種植管理層面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沖擊[29-30],直接導致谷子種植面積逐漸被這些大作物侵占。
2.2.4.3 市場需求疲軟。
任何一個產業的生產都離不開市場的需求,谷子從主糧淪落為輔糧,種植面積不斷萎縮足以說明谷子的有效需求疲軟[31]。其次,需求方面消費的單一也是阻礙谷子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谷子目前90%靠原糧小米消費,深加工產品較少。再次是谷子的出口較少,近幾年谷子出口占總產量1%。總之谷子的需求還比較狹窄。
3 蔚縣、武安谷子產業發展的對比分析
蔚縣與武安谷子產業發展對比分析見表1。由表1可知,蔚縣谷子產業整體發展水平落后于武安,主要表現在:一是單產水平偏低,蔚縣谷子平均單產為3 000~4 500 kg/hm2,而武安市通過品種更新,谷子單產已達到4 500~6 000 kg/hm2[32];二是產業組織程度低,蔚縣谷子種植大戶、種植合作社較少,在吉家莊鎮雜糧集散地,當地所產谷子蔚縣企業加工不完,需要調出[33];而武安谷子當地合作社、企業基本完全收購,有的年份還需要外調谷子;三是缺乏高端產品,武安倉盛興等公司產品系列化,高、中、低檔全覆蓋,1.5 kg裝高端壇裝產品售價達400元/件。
蔚縣谷子產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產基礎較差,蔚縣谷子生產區年降水量在380 mm左右,產量嚴重依賴年度降水量,谷子主產區交通條件較差,限制了谷子生產的發展;二是谷子主產區農民文化素質較差,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差,限制了新型谷子產業發展模式的形成[34];三是政府重視程度不夠,錯失戰略機遇期,武安從2004年開始在政府推動下,進行了品種更新、良種補貼、產業組織等系列政策,抓住產業發展戰略期[35],而蔚縣在2009年政府才開始重視谷子產業發展。四是龍頭企業發展緩慢,產品開發滯后。企業是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龍頭企業的發展才是谷子產業發展重要支撐,蔚縣對于谷子加工企業的培育較遲,擁有著“四大名米”之一的蔚縣未抓住“桃花米”這一巨大影響力的名片,產品開發較遲緩[36]。
4 武安谷子產業發展的經驗借鑒
4.1 政府是產業發展的助推手
武安市谷子產業的發展歷程中,政府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制定了全市谷子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37],統一了思想,作為谷子主產縣,政府部門結合實際生產狀況與當地自然優勢,劃定了合理的種植區域,對種植戶給予良種補貼[38],積極與科研院所聯系,率先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并加大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力度[39],鼓勵支持多種經營主體的建立,實施規模化種植,努力提高谷農的收益。
4.2 科技進步是產業發展的核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需求,武安市谷子產業發展立足于市場需求,大力引進培育高產、優質、高效、簡化以及機械化新品種[40-42],使得最新的科學技術能夠得以推廣與應用,部分村莊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大大提高了產出率,真正體現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4.3 多種經營主體共存是產業發展的先鋒
武安市谷子產業的發展歷程中,新型經營主體的不斷涌現,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合作社等主體在各自的范疇內發揮著輻射帶動的作用[43],盡最大努力保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效調動了當地農民種植谷子的積極性。
4.4 市場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養生等食品成為消費者最青睞的產品[44-45],武安市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時,以市場需求為切入點,緊緊抓住時機,調整全市種植業結構[46],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開拓屬于自己的市場空間,謀取相應的利潤。
4.5 文化挖掘是產業發展的添加劑
農業產業是否可持續發展主要決定因素在本區域資源稟賦、市場條件,充分利用好各地資源稟賦,深入挖掘、豐富谷子歷史文化是提升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47-48]。武安作為中國小米之鄉、粟文化的發源地以及地理標志保護地區,在當地谷子產業的發展中功不可沒。武安當地也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資源,將全市谷子產業做大做強。
5 結語
通過蔚縣與武安谷子產業發展過程的對比分析,結合當前河北省谷子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河北縣山區縣谷子產業的發展應該學習以下經驗:一是依據自然環境條件,合理規劃谷子產業的發展,并建立獎勵機制[49];二是以企業合作社為中心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綠色無公害產品,提高谷子產業附加值;三是全力打造知名龍頭企業,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創建知名品牌;四是發展“企業+基地+農戶”的谷子產業運行模式,以政府和科研在政策和成果上進行輔助,各環節相互協助,共同發展;五是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發展高效率農業技術生產者;六是加強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力度;七是深度挖掘谷子文化,并創新谷子品牌形象[50-51];八是對于谷子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解決”。
參考文獻
[1]LV H Y,ZHANG J P,LIU K B,et al.Earliest domestication of common millet(Panicummiliaceum)in East Asia extended to 10000 years ago[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9,106:7367-7372.
[2]陳文華.農業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42-46.
[3]李順國,劉猛,趙宇,等.河北省谷子產業現狀和技術需求及發展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33(3):286-289.
[4] 2011-2012年河北省谷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EB/OL].[2015-12-20].www.china-consulting.cn/news/20120806/s6989.html.
[5]刁現民.中國谷子生產與發展方向[M]//柴巖,萬富世.中國小雜糧產業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32-43.
[6]王濱.“中國四大名小米”原產地述略[J].黑龍江糧食,2015(7):45-48.
[7]劉猛,李順國,張新仕,等.河北省主要雜糧優勢區域布局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6):174-180.
[8]劉玉貴.河北蔚縣農牧局拯救稀缺優質谷子品種下實功[EB/OL].(2013-07-11)[2015-12-20].http://www.farmers.org.cn/Article/Show Article.asp?ArticleID=297474.
[9]元利.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的武安市生態承載力研究[M].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10]陶金.武安市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及預警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9.
[11]尤蘭.武安小米:小米粒成就大產業[J].中國食品安全,2014(2):67.
[12]石利平.河北邯鄲武安小米做成大產業[EB/OL].(2011-10-12)[2015-12-20].http://yanzhao.yzdsb.com.cn/system/2011/10/12/011448764.shtml.
[13]蔚縣谷子[EB/OL].(2012-07-29)[2015-12-20].http://wenku.baidu.com/view/9a7ab00a4a7302768e993991.html.
[14]張履鵬.谷子的起源與分類史研究[J].中國農史,1986(1):67-70.
[15]張新仕,王桂榮,王慧軍.農戶種植張雜谷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2):191-195.
[16]牛婷婷,竇學誠,龔大鑫.小米產業鏈各環節發展現狀及成本收益分析:以甘肅會寧縣為例[J].湖南農業科學,2010(13):135-139.
[17]吳志宏.山西農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特色農業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4.
[18]梁福同,趙孝.谷子機械播種技術推廣與實踐[J].河北農機,2014(2):23.
[19]劉猛,趙宇,劉斐,等.河北省谷子種植區域變遷的影響因素分析[J].農學學報,2012,2(9):59-67.
[20]趙謀明,任嬌艷,徐德峰.谷物雜糧方便食品開發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的市場前景[J].食品工業科技,2009(3):355-358.
[21]田志芳,鄧曉燕,陜方,等.小雜糧加工產業發展前景[J].糧油食品科技,2007,15(2):10-11.
[22]石英.太行山地區小雜糧節本增效技術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8.
[23]劉滇生.雜糧種植也應享受糧補[N].農民日報,2014-03-10.
[24]吳寶華,王偉斌,孫連震,等.不同品種谷子秸草的營養成分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6):33-34.
[25]高國仁.中國谷子起源與發展簡史[M]//李蔭梅.谷子育種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22-43.
[26] 刁現民.中國谷子產業與未來發展[M]//刁現民.中國谷子產業與產業技術體系.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20-30.
[27]陳曦,趙翠媛,張月辰.河北省雜糧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10,38(8):232-235.
[28]趙治海.國家谷子糜子產業技術體系(河北)調研報告[J].現代農村科技,2009(20):45-47.
[29]柴巖,馮佰利.中國小雜糧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3,21(3):145-151.
[30]李萍.雜糧深加工科技支持對策探討[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1(3):75-77.
[31]趙宇,劉斐,劉猛,等.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谷子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3(1):239-242.
[32]程汝宏.我國谷子育種與生產現狀及發展方向[J].河北農業科學,2005,9(4):86-90.
[33]劉猛,王艷青,李順國,等.山區谷子產業發展模式選擇與實現路徑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5,42(15):159-165.
[34]劉猛,趙宇,李順國,等.河北省太行山區谷子生產現狀與發展建議[J].農學學報,2011,1(9):57-60.
[35]羅河月,郭冬梅,張青華.邯鄲市小雜糧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8):72-74.
[36]劉素娟,段會軍,李川.淺析河北省小雜糧產業現狀[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3(12):61-63.
[37]李順國,劉猛,趙宇,等.2012年谷子糜子產業政策建議及趨勢分析[J].農業展望,2012(3):41-44.
[38]智慧,牛振剛,賈冠清,等.谷子干草飼用品質性狀變異及相關性分析[J].作物學報,2012,38(5):800-807.
[39]劉猛,趙宇,李順國,等.河北省太行山區谷子生產現狀與發展建議:以武安市谷子生產調研為例[J].農學學報,2011(9):57-60.
[40]李順國,王艷青,劉斐,等.我國谷子產業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啟示:以河北武安、山西沁州黃公司谷子發展模式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5(4):8-11.
[41]王桂榮,張新仕,王慧軍,等.河北省谷子單產水平變化與成因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5):353-357.
[42]藺桂芬.推廣優質谷子簡化栽培技術,促進邯鄲市谷子產業化發展[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6):115-116,119.
[43]張雪峰.中國谷子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3.
[44]許俊峰,王桂榮.河北省居民谷子消費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北方經濟,2011(5):74-75.
[45]邵瑞琳.保健食品消費呈大眾化趨勢[N].中國食品安全報,2011-12-15.
[46]牛建高,許曉明,曹燁.河北省山區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的探討[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1(6):65-69.
[47]張云,劉斐,王慧軍.谷子產業與文化融合發展新探[J].產經評論,2013(1):56-62.
[48]何紅中.中國古代粟作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0.
[49]蘇日娜.中國燕麥產業發展研究:以內蒙古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3.
[50]劉猛,王艷青,李順國,等.山區谷子產業發展模式選擇與實現路徑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5(15):159-164.
[51]劉斐,劉猛,趙宇,等.基于SWOT分析的谷子糜子品牌發展及對策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4(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