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企業生存的關鍵有賴于管理的實施,管理的模式受到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制約。文章對企業管理模式和企業管理現代化進行重點分析,分析幾種常見的管理模式的特點,并進行總結概括。
【關鍵詞】企業管理模式;管理現代化;以人為本;智能化管理
國民企業為構成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理所當然的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被國民視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細胞。在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中,企業通過長期不間斷的努力也漸漸發展了獨特的管理模式。不過,企業管理者清楚的認識到中國的企業發展與現代模式技術的對接上依然存在阻礙。在21世紀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企業管理應該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改革自身的管理模式。本文以下將對我國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進行分析,希望企業管理的相關人員得以借鑒并給予指導,使其更加完美的呈現在周刊或者報刊雜志上。
一、正確選擇企業管理模式
企業的管理模式,在宏觀的角度下被定義為,企業為實現經營目標,對企業的資源和經營活動的框架以及方式進行組合??v觀我國的企業,如今能夠在企業管理上發揮作用的主要包括企業資源計劃、制造資源計劃以及企業重組或者是企業生產技術優化等方面。我國正處于全新的信息技術時代,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了,也不能促進現代化企業的健康地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可以說,企業若在經濟的大激流中得以完好的生存,得以穩定高效的發展,就應該向企業管理現代化邁進。
準確的選擇企業的管理模式,正確的選擇管理模式需要企業管理者掌控三個最為基本的大方向。(1)責任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確立主要是使企業管理者在企業的發展中明確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在一個成功企業的戰略目標的制定中,不僅僅要實現企業對經濟利益的追求目標和壯大該企業的自身發展,還要顧及企業本身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在我國,與企業管理相關的管理人士明確的指出,企業在制定各種長期的規劃的過程中,涉及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社會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因此,很多企業的戰略目標之一便是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協調一致的發展。在管理方面,只有把社會責任感當做企業的核心內容,才能真正促進該企業經濟等方面的發展,最終實現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大目標。(2)文化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之所以能夠成為企業的管理模式的內容,是因為它是在企業的自身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而形成的的一種管理方式。文化管理模式完整地體現了該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歷史及其發展進程,還包含了該企業建立的核心價值觀念及該企業的精神。這種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使該企業的員工對企業文化充分的認識和理解,能夠從思想上,心理上團結該企業的員工,統一他們的職業素養,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使他們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共同努力奮斗。另外,文化管理也能在情感上給予員工支持,盡最大努力滿足員工的需求,使其歸屬感得到滿足。因此可以說,文化管理模式對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發揮著最巨大作用。(3)知識管理模式,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十分重視信息技術手段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高爾基說過,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動力。在企業管理中將知識作為企業的寶貴財富加以有效的管理,通過知識以培養企業信息技術的高端人才,以迎合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同時通過建立知識管理模式,可以實現企業知識的共享,使員工對企業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增進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企業領導之間的信任感,從而提升工作熱情。在此,知識管理模式淋漓盡致地將其優勢發揮。
二、企業管理現代化的未來發展形勢
隨著“新三論”即系統科學領域的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的深入研究,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這些變化將成為未來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發展的走向及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現代化重點突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在這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隨著這個理念的廣泛傳播,社會責任感這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社會責任因而也成為了企業的共同職責。它涵蓋的內容較為廣泛,包括人文關懷、對國家的利益、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等。社會的蓬勃發展需要每一個成員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即觀念。一個擁有對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才能得以發展、壯大。
2.以人為本。無論是在企業管理還是社會公共管理方面,以人為本的理念都是被提倡的,在當今社會它也是耳熟能詳的。企業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日益提倡的戰略目標和口號。以人為本是建立在“本質論”的基礎上,它有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以及實現企業管理手段的有效統一。員工是企業的最大財富,企業發展的任何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員工的參與。因此企業的管理現代化要求企業的管理人員充分重視以人為本,真正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在企業管理上要做到認真了解企業員工的需求,重視員工的心理感受,積極與員工之間進行溝通,按照每一位員工的具體情況將他們安置在合理的崗位上,通過培養、訓練、鼓勵等多元化管理措施實現企業思想與員工觀念的價值統一。
3.實現智能化管理。企業進行大數據和數據挖掘的管理等智能化技術,智能化管理在此中會起到重大的作用。信息化系統以及智能化數據庫的合理,有效建立,能夠使企業決策準確度得以提升。企業實現智能化管理因為采用了高度準確的高端設備和先進的技術通訊與處理設備,再加上企業科學規范,優質高效的管理制度,使該企業所追求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得以實現,助長了企業壯大的苗頭。
三、現代企業的三種常見管理模式的優劣
當下,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是非常多的,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各地區經濟的發展情況以及發展趨勢是千差萬別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各地區的歷史文化,傳統習慣以及風俗的差異,因此現代化管理模式又很多類型。本文以下將對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情感化的管理模式和血緣關系的管理模式分別進行闡述。
1.制度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的管理模式起源于美國,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對一系列的組織行為實驗的研究,特別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期階段的研究中,對人性以及工業化的發展進行探究,企業的制度化管理模式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了。這種管理模式的實施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規范化,使企業管理者對員工進行管理時候有所依據,使企業員工真正的服從企業的管理,避免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混亂現象的發生,維護了企業的秩序,促進了企業的和諧穩定發展。另外,每個企業的制度都不是由一個人制定的,而是由企業各部門進行參考,是經過修正達成一致的管理共識后而制定的。這種管理模式的制定流程雖然是科學的,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它的實質是在“經濟人”為基礎的觀點上所建立的一種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帶有西方資本階級觀念的色彩。有時候強制要求員工遵循制定的要求,這種制度的長期實施,會導致企業員工對管理者喪失自信心,削減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最終會對企業的整體化發展造成障礙。
2.情感化的管理模式。情感化的管理模式是相對于制度化的管理模式而產生的一種新穎的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情感化的管理模式實際上運用的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去對企業員工實施管理。西方的組織行為學實驗及相關管理學表明,人類除了一般的工作需求之外,還需要很多其他方面得到滿足,比如在工作過程中情感的滿足,特別是激勵的因素,因此現代企業的管理人員漸漸注重員工情感的需求,在這種情形下,情感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企業管理人員重視關心員工個體的發展,幫助員工解決生活及工作方面的問題,并且將這種互相之間的幫助是企業文化中的一項內容,一種美德。在企業的發展中注入情感的元素,對企業的運營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如果過分的強調情感管理模式,會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情感主觀意義的泛濫會使企業的管理制度處于松弛狀態,長期下去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負擔,甚至導致該企業的衰亡。
3.血緣關系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實際上也被稱之為家族式的企業管理模式。家族式的企業是從封建主義時代傳承下來的,以家中血緣關系作為紐帶,家族的成員作為企業當中的重要職位和骨干,依靠天然的關系維系企業之間的聯系,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是這種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企業的決策權往往由他們掌控,在很多家族企業為了壓制不同的見解,甚至會采取一系列的壓迫手段,雖然這種形式在創業期有一定的輔助效果,但是對于企業的后期發展起到了制約的作用。
四、結束語
總之,在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時刻要做到與時俱進,將創新理念合理的安排到實際管理中,在實踐中完善企業管理現狀,并且總結歸納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企業的管理模式,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最終提升企業的社會地位及其聲望,促進企業平穩、高效、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燕霞.論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J].現代商業,2011.
[2]黃志建.論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4.
作者簡介:尹大偉(1987-),男,遼寧大連人,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