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弛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 510631)
?
舞劇《沙灣往事》視角下的廣東潮汕英歌舞發展
張逸弛(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510631)
摘要:舞劇《沙灣往事》是廣東潮汕英歌舞的巔峰代表作,受到了一直熱烈的好評。《沙灣往事》利用廣東潮汕英歌舞的形式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可歌可泣的抗日戰爭畫面,結合英歌舞氣勢恢宏、場面熱烈的特點表現出不屈不撓、奮勇拼搏的中華民族精神,使得《沙灣往事》成為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瑰寶。
關鍵詞:舞劇;沙灣往事;廣東潮汕;英歌舞
廣東潮汕英歌舞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廣場舞,也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舞劇《沙灣往事》則是將原本自娛自樂的英歌舞進行藝術再創作使其具有更加獨特的美感和張力,全面推動了廣東潮汕英歌舞的發展。本文將具體結合舞劇《沙灣往事》簡要談談廣東潮汕英歌舞的發展。
(一)廣東潮汕英歌舞的定義
廣東潮汕英歌舞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三千年,是漢族民俗舞蹈的一項重要分支。英歌舞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廣場舞,但是與普通的廣場舞不同,英歌舞的本質還是一項體育運動項目,其中包括了戲劇、舞蹈、武術等成分,舞者一邊手拿英歌槌以便組成不同的隊形和陣法,使得整體的舞蹈具有極強的藝術張力和感染力,充分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喜悅興奮的情緒。與陜北的安塞腰鼓齊名,成為了一種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在2006 年5月20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正式加入廣東潮汕英歌舞1。
(二)廣東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式
英歌舞在原來的遠古時代主要是用來祭祀和祈福儀式中需要表演的舞蹈,因此表演英歌舞的舞者必須是成年男性,女人、老人和小孩子是不能夠參與的。在跳英歌舞的過程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表演器具就是英歌槌,英歌槌其實本質上就是一根粗粗短短的圓木棒。舞者雙手拿著英歌槌在鑼鼓聲、吆喝聲或者海螺號下,一邊跳舞一邊用力敲擊英歌槌,英歌槌主要有兩種打法,分別是交替直槌和橫槌。交替直追是指舞者將兩根英歌棒相互翻轉敲擊,用藝術化的形式表現出武術短打動態,極大的表現出男子強悍的力量和英雄式的氣概;橫槌顧名思義就是橫向做擊槌運動,并且更多的是以對打的形式來表現,更具有攻擊性。此外,英歌舞的舞蹈隊形也是不斷變化的,根據具體人數和英歌槌打發的要求,隊形可以從普通的正規隊形進行任意變換,當眾人伴隨著剛健有力的鑼鼓聲和吆喝聲一起敲擊英歌槌的時候,形成了一個難以形容的精彩場面,相當震撼人心。另外英歌舞中帶有極強的戲劇色彩,部分舞者需要佩戴面具,或者用彩色顏料涂抹面部扮演成雜耍藝人,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和漢族的傳統文化氣息2。
《沙灣往事》是廣東音樂中以“何氏三杰”為代表的一場音樂禮贊,舞劇《沙灣往事》中的音樂節奏明快、樂曲悠揚清新,前半部分的音樂婉轉柔美后半部分的音樂慷慨激昂,這正好與《沙灣往事》所講的內容相符合,營造出一種美的意境。舞劇《沙灣往事》運用了大量廣東潮汕地區的地域色彩和音樂文化,演員用精湛高超的表演將男女主人公何柳年許春伶的小情小愛與抗日戰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民族大愛相結合,充分展現了潮汕人民英勇抗敵、不怕犧牲、奮勇向前的精神。舞劇《沙灣往事》在舞蹈編排上結合了廣東潮汕英歌舞,利用眾人敲擊英歌槌的形式營造出一種氣勢恢宏的場面,將嶺南名曲《賽龍奪錦》的激烈場面展現的淋漓盡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舞劇《沙灣往事》的服裝相當精美,燈光到位,全程采用電腦信息技術操控舞臺背景,使得整場舞劇美輪美奐,令人陶醉其中。《沙灣往事》運用傳統的嶺南音樂和廣東潮汕英歌舞相結合的方式,帶給廣大觀眾一場視覺上的盛宴。
(一)提高廣東潮汕英歌舞的知名度
廣東潮汕英歌舞原本只是流行與廣東潮汕地區,后來逐漸擴大到嶺南一帶,但是在全國范圍來看,廣東潮汕英歌舞的知名度還是太低,許多人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英歌舞,更加不了解什么是英歌舞。舞劇《沙灣往事》則徹底打響了廣東潮汕英歌舞推向全國的第一槍,該舞劇不僅僅在廣東地區上演,而且多次在全國各大城市進行巡演,電視、網絡等其他新聞媒體競相報道《沙灣往事》的相關內容,隨著觀劇人數的不斷增加,人們對《沙灣往事》的關注度日益提高,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有機會接近英歌舞,了解和認識英歌舞。《沙灣往事》利用傳統的嶺南名曲《賽龍奪錦》將廣東潮汕英歌舞完美的融入進去,將英歌舞編排進雅俗共賞的故事劇情當中,使得其他從來沒有接觸過英歌舞的觀眾能夠快速了解和認識英歌舞,符合現階段人民群眾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眼光。例如在展現賽龍奪錦的激烈場面的時候,舞蹈演員將手中的英歌槌當做是龍舟槳,通過敲擊英歌槌的力度來展現龍舟賽的恢弘場面,運用交替直槌的打法,展現出龍舟槳擊打水面的場景,運用橫槌力度大、節奏快的特點,舞蹈演員將英歌槌槌打在自己的前胸、后腰、小腿處等位置,并且配合腿部踢彈、身體扭轉、大步跳躍等方式展現出比賽的激烈競爭性,營造出緊張確又激動人心的比賽氣氛,這些極具高難度的舞蹈動作均向觀眾充分展示了廣東潮汕英歌舞中武打與舞蹈動作相結合的特點,給人留下強烈的震撼和難以磨滅的印象3。
(二)壯大廣東潮汕英歌舞的隊伍
前文提到,在過去英歌舞主要是用于從事宗教活動或者祭祀儀式,因此參與英歌舞的人員必須是成年男性,女人、老人和小朋友都沒有資格參與其中。雖然后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廣東潮汕英歌舞的舞蹈隊伍逐漸呈擴大趨勢,但是女人、小孩子和老人的數量還是占少數,大部分廣東潮汕英歌舞還是以男子敲擊英歌槌的方式來展現男人獨有的力量和氣概。隨著舞劇《沙灣往事》的全國巡演,獲得了一致好評和熱烈的反響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廣東潮汕英歌舞感興趣,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學習廣東潮汕英歌舞,逐漸開始成立了老年英歌舞隊、女子英歌舞隊、甚至是兒童英歌舞隊。與此同時,舞劇《沙灣往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后,普通的民間教學機構和學校紛紛開始開展廣東潮汕英歌舞教學課程,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到更加專業化的指導和教學,不斷強化廣東潮汕英歌舞隊伍的建設,有效推動廣東潮汕英歌舞發展4。
總而言之,舞劇《沙灣往事》是中國現代舞劇的巔峰之作,高度凝結了嶺南特有的民族文化和音樂文化,在《沙灣往事》融入廣東潮汕英歌舞,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英歌舞、學習英歌舞,有效促進和弘揚了廣東潮汕英歌舞的發展。
注釋:
1.楊建琴.英歌舞中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音樂時空,2015(16):58.
2.陳儀.淺談英歌舞的傳承與創新[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 (5):213-214.
3.于平.“廣東音樂”的舞劇禮贊——大型舞劇《沙灣往事》觀后[J].舞蹈,2014(12):36-38.
4.廣東歌舞劇院推出舞劇《沙灣往事》[J].粵海風,201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