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柱
【摘 要】寫好作文不僅對學習重要,對我們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實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作文,甚至怕作文,認為沒什么可寫,無從下筆。筆者認為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是對學生寫作思維的激活,特別是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作文教學大可運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寫作。
【關鍵詞】作文教學;信息技術;網絡資源
作文教學的直接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應該側重對學生寫作思維的激活,指導學生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適當采用網絡資源、激勵大膽創新,這才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
一、利用網絡操作的便利性,拋磚引玉,激活學生思維,捕獲創作靈感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作文教學中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是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核心。科研資料表明:“人處于積極狀態時思維是最活躍的。”因此作文指導時,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引導學生捕捉創作靈感,因為靈感對于寫作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初中學生屬于記憶清晰與模糊交織的時期,人對現實生活的五彩斑斕的記憶就是一座裝滿寫作材料的寶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啟這座寶庫的大門,從中選取寫作素材,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寫作材料時,可以先讓學生打開記憶的“閥門”,像過電影一樣,將無數平凡的小事再現,接著進行比較,再次篩選,將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材料記下來,并作簡要復述,再適時指導學生,從中提煉事物所蘊涵的道理。例如:教學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珍藏的記憶》時,為了讓學生緊扣“珍藏”的主題,做到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我引導學生每人在班級QQ空間的“群相冊”里上傳一張自己童年的照片,最好是笑得最開心的一張照片。作文課上,我與學生一起分享同學們上傳的照片,引導照片主人以“照片中的我”作為童年往事的回憶對象,依次介紹自己當時為什么會笑得那么開心?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往事?我首先做了個示范向學生展示了自己記憶中第一次照相留下的相片,并特地點擊“放大”,同時向學生講述了自己當初捂著嘴巴卻又笑得那么燦爛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第一次照相,很想留下光輝形象,又覺得“門牙”還沒長出,不好看,怕被人笑話,所以“急中生智”用手捂著嘴在笑,于是便有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照片……我的一席話“打通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大家滔滔不絕地爭著向同學講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分享了各自成長中的快樂,發出了時光易逝,童年美好的感嘆。我順勢誘導學生把自己剛才向同學述說的童年往事用倒敘的方式記下來,整理成文章。出乎意料,那一次學生的作文寫得特別好,充滿生活情趣,敘事生動、感情真摯。一個小小的“群相冊”,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激活了學生的寫作思維,觸動了學生的寫作“靈感”,開辟了通向優質作文的“高速公路”。
二、利用網絡資源內容的豐富性,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抒寫真實,拓展寫作空間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生活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大百科全書,永遠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引導學生取材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脫離生活、憑空捏造的、不真實的作文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眾所周知,文章不是作者頭腦里固有的東西,而是作者把生活中收集到的材料經過加工,用文字反映出來,不是“想”出來的,更不是“編”出來的。清代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時為了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常于空閑時間鋪席于大樹下,一邊放置茶,一邊手搖葵扇,傾聽過往行人的故事,并且記載、重寫、組織成首尾完整的故事,成功塑造了眾多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文筆簡練、描寫細膩,登上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所以,真實的、豐富的生活才是寫作的源泉。大文豪泰戈爾也曾說過:“一切好的使人感動舒適的事物都是簡單而自然的。凡是美好的都是真實的,而且永遠不會消亡。”因而,教學中,我常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重觀察日常生活,學會并掌握觀察、積累的方法,告訴學生多彩的生活就是我們豐富的寫作素材,作文來源于現實生活,真實的東西最容易打動人。我常常鼓勵學生留意網絡熱點、微博分享、拍客新聞等,把電腦作為學習的工具,而不是玩具,或者看“今日說法”、“今日一線”、“民生視線”等觸摸社會脈搏,積累下豐富的寫作素材。例如:我指導學生寫“秋天”為話題的作文時,為了避免學生“閉門造車”,假話連篇,華而不實,空洞乏味,我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播放秋日里本地的歷史名鎮百侯、茶陽,生態小鎮楓溪、大東自然風光的視頻資料,視聽結合、聲畫合一讓學生真切感受了農村的風土人情,發出對家鄉美的由衷感嘆!此外,我要求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親自到郊外去體驗一番,感受秋天里山川、樹木、河流、原野、莊稼的變化,感受農村的生活氣息以及農村的變化,體會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尚。學生們通過實地考察、體驗,找到了生活,找到了真實的感覺,找到了作文的“生命”,以飽滿的熱情寫出了秋日農村的巨大變化:蔬菜碧綠、瓜果飄香,洋樓林立、農民富足,謳歌了令人向往的農村生活,景物具體可感,感情真摯動人,引起了讀者的共鳴。
三、利用網絡使用者的廣泛性,激勵廣大學生大膽創新,凸現文章審美價值
在作文時怎樣才能寫出新意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突破常規的思維模式,從文題的反面入手,這樣即使是相同的作文題目,也能寫得新穎動人。例如有一次元旦,本校舉行班際籃球比賽,我引導部分學生做記者當拍客,將現場錄制的視頻或拍到的精彩鏡頭放到“班級動態”里供全班同學分享,還布置全班學生完成《記一次校園籃球比賽》的命題作文,多數學生會從常規入手,寫雙方隊員龍爭虎斗的激烈比賽場面,注重對獲勝方精彩表現的描寫。為了讓學生的作文更吸引人眼球,我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大膽創新,引導學生不要把焦點集中在誰勝誰負上,因為不一定比賽獲勝才是最精彩,應該多留意賽場內外的變化,用獨到的眼光去審視球員。有的學生受到啟發,從“班級動態”的球賽場上一段看似不起眼的視頻入手,避而不談籃球比賽是如何的精彩,卻靈活運用賽場上的突發事件,突出表現一個隊員在比賽中無意撞傷對方球員,而主動放棄勝利在望的比賽,及時將傷者送到校醫室救治,從而表現了這個隊員身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高尚情操,文章出奇制勝,新穎感人,魅力無窮。
此外,我引導學生作文與時俱進適當使用一些網絡新詞,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如以“理想”為話題的作文,學生會用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寫“溝通”為話題時用到“微博”、“吐槽”;寫“發現”為話題時個別學生技高一籌寫發現物價上漲厲害,用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鹽如玉”、“糖高宗”等網絡催生的新詞,使文章具有獨特的魅力,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其實這些就是創新帶來的新鮮感。
因此,語文教師要想引導學生提高作文能力,寫出好作文,可以利用網絡的優越性在激活學生寫作思維上多作努力,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抒寫真人真事,鼓勵大膽創新,才能寫出真實感人,新穎動人的好文章,還可以引導學生將習作上傳到班級共享或校園網站與更多的同學分享、PK,這樣一定會激發出無窮的活力,寫出更多高效優質的文章。
參考文獻:
[1]曉蘇.語文教學與研究.上教師版華中師范大學主辦.2004年-01
[2]陳建偉.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