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光昌
【內容摘要】本文分別從創設良好氛圍,呼喚學生情感;進行各種訓練,指導情感表達;欣賞優質美文,陶冶藝術情操等方面來進行論述,闡述了在語文課堂實踐中進行情感教育的幾種途徑以及實施情感教育的具體策略,并呼吁語文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和情感關懷。
【關鍵詞】語文課程標準 情感教育 情感體驗 陶冶情操
語文新課程標準已經把學生的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確定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階段。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創設良好氛圍,呼喚學生情感
1.巧設導語,激情導入
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特定背景和寫作目的影響下情感的表達和社會生活的反映。教師應抓住教材的情感個性,巧妙設計導語,引入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創設情境,才能激發學生感情共鳴,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心去獲取知識,讓他們盡快進入課文角色,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我在教《羚羊木雕》一文時,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假如同學們要過一條河,身上背著七個袋子,可橋只能承載4個袋子的重量,這七個袋子里分別裝著:財富、親情、友情、愛情、名利、地位、榮譽。那么同學們將丟棄哪三個袋子呢?(學生自由發言)我們一起看看課文中的“她”丟棄的是什么?學生們帶著濃厚的興致投入到課文中。
2.巧用多媒體技術,渲染情感氣氛
語文教師應充分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實施情感教學,創設教學情境與情感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如我在教《紫藤蘿瀑布》一課時,先講述了一段故事:2004年10月3日,本該愉快的假日里,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纜車放飛他們的歡笑,欣賞著被楓葉染紅的峽谷美景。就在這時,纜車忽然間離開了纜繩,急速地墜落。十幾條鮮活的生命一瞬間就要消失了。就在纜車墜地的那一瞬間,父母用雙手奮力托起了年僅兩歲的孩子。父母雙雙遇難了,而他們卻用雙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緊接著,多媒體播放韓紅的歌曲《天亮了》,聽歌曲時,教室一片寂然。然后,在音樂聲中,開始提問:在父母為你托起了這第二次生命后,你對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請你以“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開頭,說說人生目標與生活方式”。充分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圖文并茂,聲情并舉,展示文字藝術的魅力的同時,無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創造一種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進入其中,從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
二、進行各種訓練,指導情感表達
中學語文教學應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指導學生情感的表達,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說”是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我主要通過課前5分鐘演講、提問回答、復述課文、小組討論發言等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要求學生做到發音要準確,輕重音要適當,節奏要富有變化,情感更要融入,使口頭表達富有真情實感,極具感染力。朗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教會學生基本的朗讀方法,對朗讀中的語氣、語調、節奏、停頓、重音等朗讀技巧,應恰當地給予點撥。還應根據文章的多種風格,采用多種風格的朗讀方法,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恰到好處的聲量、充沛濃郁的氛圍、籠罩心頭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會更快地進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靈里,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寫作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作者要有創作的素材和豐富的創作靈感。除了與教材相銜接的寫作訓練外,還應注重從課堂到課外,從教材到社會生活實踐,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生活面。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如征文、書法、歌詠、演講、名人訪談等;或者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走向社會,讓他們在活動中關注人、事、物、景,從切身體驗中獲得情感,產生不同的反應,指導學生學會從生活實踐中積累原始素材,學會辨析真、善、美和假、丑、惡,并能夠恰當地把自己真實的情感準確表達出來。
三、欣賞優質美文,陶冶藝術情操
新課程教材中所選編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理解和感悟。閱讀和學習這類文學作品,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入作者在作品中的情境,調動學生自身的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尋找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心靈的愉悅。如在教授《蒹葭》時,我先給學生設定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個深秋的清晨,一位戀人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河畔,徘徊反復,魂不守神地尋求自己思念的戀人,然后要求每位學生想象自己在這樣場景下的情感并加以抒發。學生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樂、共悲傷,陶醉其中,以至于達到忘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