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商學院 鄭明明 薛東來
?
低碳經濟視角下和諧會計的構建
遼寧大學商學院 鄭明明 薛東來
摘 要: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低碳經濟也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減少碳排放成了人類的共識。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想要貫徹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就必須從成本核算入手,將環境成本納入到成本核算中來,建立以和諧會計為中心的新的成本核算理念,用成本的硬指標來指導企業減少碳排放。本文通過探究我國現階段低碳經濟下和諧會計構建的現狀,分析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構建和諧會計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 和諧會計 現狀 建議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以后,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激增,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石化能源使用量的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也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廢氣污染、光化學煙霧、水污染和酸雨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也不斷攀升,人類在自然界的懲罰之下不斷反思,并于2003年在英國的能源白皮書
《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提出了“低碳經濟”這一發展戰略,而我國發改委也于2010年8月確定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使低碳經濟正式納入我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來。
所謂低碳經濟,是人類在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矛盾日益惡化的條件下,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一個國家將發展的重點放在技術創新、產業轉型與新能源開發上,盡量減少對傳統石化能源的使用,進而減少碳排放量。世界范圍內對于發展低碳經濟,各國基本上已經達成了共識,2015年11月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如期召開,超過190個國家的領導人一起討論關于氣候變化的全球協議,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于碳排放量也做出了具體的指標承諾,使低碳經濟發展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而我國也在“十二五規劃”中承諾在2020年實現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所謂和諧會計是綠色會計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這一背景下的延伸,它要求會計機構在管理體系、組織機構、考評系統以及會計組織之間通力合作,努力構建和諧社會。而在低碳經濟視角下的和諧會計的要求則更為具體,它要求會計的各個機構之間以發展低碳經濟為指導思想,以法律法規為行動依據,利用貨幣的形式,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的總成本中來,讓社會、企業、個人能從更具體的貨幣形式中,理解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從中分析出不同的經濟活動的環境成本,進而限制整個社會的碳排放量。
低碳經濟視角下構建和諧會計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全面貫徹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的保證。因此,構建和諧會計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1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實現經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而構建和完善和諧會計體系則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諧會計不但能夠實現經濟核算過程中各部門的協調發展,還能夠兼顧生態環境,使我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實現和諧共生。
2.2有利于提高我國會計人員適應新經濟發展模式的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企業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低碳經濟形勢下,社會、企業要求會計人員不但具備經濟核算能力,還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對經濟活動的環境成本進行精確的核算。因此,在低碳經濟視角下,構建和諧會計是提高我國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適應新的經濟發展環境的必然選擇。
2.3有利于實現碳排放量的監督,保護環境
低碳經濟條件下的和諧會計是指會計人員利用成本核算的方式,將經濟活動的環境成本用貨幣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的核算過程將環境視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的生產要素。而要想應用這一要素就必須要付出相應的成本,這樣的硬性要求會使整個社會在價格的杠桿下自覺減少碳排放量,從而實現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雖然我國已經引入了低碳經濟理念,政府也通過承諾限制碳排放量,實行“限塑令”等一系列措施來踐行低碳經濟。但是,在低碳經濟視角下構建和諧會計的過程中,目前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
3.1責任意識方面
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企業之間、國家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經濟效益就像一個不斷擰緊的發條,催促著社會和企業不斷擴大生產。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口龐大、經濟基礎薄弱等問題使發展的壓力倍增,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企業難免會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效益。同時,由于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激勵是推進社會經濟建設的主要動力,但企業在考慮環境成本進行投資建設時無法看到短期的經濟利益,這也是多數企業放棄構建和諧會計的主要原因。我國目前不論是在社會還是在企業中構建和諧會計以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責任意識還很淡薄,許多企業在成本核算過程中仍然只將經濟成本作為企業是否投入生產的唯一標準,而社會上對建立和諧會計的責任劃分也很模糊,哪個部門負責核算,哪個部門負責監管區分不清,使得和諧會計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困難重重。
3.2理論研究方面
缺乏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我國低碳經濟起步晚,如何在低碳經濟的視角下構建和諧會計在我國理論界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論,更不要說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了。企業在利用和諧會計進行環境成本核算時,對于要將哪些環境因素作為核算的目標這一問題,理論界尚沒有明確的規定,只是大致規定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對當地的土壤、水源、空氣、植被進行保護,這無疑會使會計人員在核算過程中一頭霧水。除此之外,理論界對于會計核算的計量標準還未實現統一。通常情況下,貨幣是較為便捷的計量標準,但是,由于環境成本核算的復雜性,使得貨幣在有些情況下并不具備普適性,而這也是阻礙和諧會計構建的一個關鍵因素。
3.3體系構建方面
在低碳經濟視角下構建和諧會計需要完善的體系做依托,而這一體系的建立要求政府和市場雙方的共同努力,但是,我國目前在構建和諧會計體系上還沒有完善的制度體系和法律體系作保障,這使得企業在公開生產成本核算過程中既沒有政策依據也沒有法律保障。因此嚴重限制了在企業內部構建和諧會計的進程。市場經濟的一大特征就是開放性,市場經濟主體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能夠通過供需的變化,自發地調節生產要素的價格,但是,由于環境要素量化的難度大,加之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夠完善,使得市場體系在調節過程中出現失靈,這使得各種環境指標在市場中無法被衡量,增加了企業、社會構建和諧會計的難度,阻礙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步伐。
低碳經濟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而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的主體,更應該擔負起發展低碳經濟的職責,而這就要求企業在生產成本核算時要引入“和諧會計”的理念,不但要關注其經濟成本,更應該關注其環境成本,以及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互動。
首先,企業應該提高低碳意識。企業是構建和諧會計的主力軍,而企業要想實現和諧會計的構建必須要樹立低碳意識。所謂低碳意識是指,企業要時時將降低碳排放量貫徹在發展生產的全過程中,這就要求企業不僅在財會部門樹立低碳意識,還應該在整個企業文化中宣傳低碳思想,為促進和諧會計發展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企業要想提高低碳意識,構建和諧會計,還應該樹立責任意識,保護環境是企業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將生態環境指標納入和諧會計系統中,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公眾以及社會團體的監督作用,使企業不斷探索新的發展經營模式,開發新能源,既要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也要追求環境效益最大化。
其次,會計理論界應該加快理論研究步伐,使和諧會計的構建有“理”可依。針對我國目前低碳經濟理論和和諧會計理論不盡完善的情況,理論界應該主動承擔起責任,深入研究我國低碳經濟和和諧會計的發展理論,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為在低碳經濟視角下構建和諧會計的實踐活動提供理論指導,使整個實踐活動能夠沿著科學的發展道路前行。目前,我國各高校的經濟學專業還未開展專門研究低碳經濟的課程,即使是有所研究也只是一掠而過,缺乏深入的理論探究,難以對低碳經濟的有序開展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同時,在會計學專業中,傳統會計學仍然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和諧會計的研究只是一個小分支,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這樣的理論環境必然會阻礙我國現階段和諧會計的實踐,因此我國各大高校在相關專業的課程設計中應該加入低碳經濟及和諧會計的內容,使低碳經濟下構建和諧會計成為一種常態的理論研究。
最后,政府應該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是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頒發的政策、法規是調節低碳經濟的必要手段。我國要想在低碳經濟下盡快構建和諧會計,就應該建立健全法律體系,為和諧會計的構建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例如,政府可以將碳排放量納入立法項目中,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對企業的碳排放量實行硬性的制度安排,促使企業盡快建立和諧財會體系;同時政府還應該加強政策鼓勵,對于積極創新,努力開發新能源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并鼓勵企業建立合理的會計體系,使企業生產的環境效益通過和諧會計體系明確地表現出來。
綜上可知,工業文明發展到今天,我國已經陷入了保證經濟利益與保護生態環境的兩難境地,而在低碳經濟下構建和諧會計正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低碳經濟并不是放棄經濟發展,而是讓整個社會找到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路子,而這也是人類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張焜,李夢悅,鄒楊.關于我國建立環境會計的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5(1).
[2] 李陽艷.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企業環境成本會計核算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5(15).
[3] 何靜,劉文艷.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低碳會計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5(22).
[4] 徐凱,卿玲麗.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環境會計的現狀及對策探析[J].財會學習,2015(18).
[5] 聶穎,田蓉.低碳經濟視角下企業碳會計體系的構想[J].綠色財會,2015(10).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4(a)-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