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國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也是主干學科,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語文教學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學生培養優良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和教學風格的直接體現。筆者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展開論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0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055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年齡偏小,往往會模仿教師的教學語言而且對其產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對于小學生起著指導和啟蒙的作用,對學生語文的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教師要注重教學語言的規范運用,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影響。相較其他學科而言,小學語文的教學語言有著鮮明的特色。
一、規范性
1.小學生的知識積累較少,事物的分辨能力較差,在學習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模仿,模仿教師的拼音發音,模仿教師的提示作文思路,模仿教師的寫字筆畫,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這個階段學生的學習模仿能力都很強,形成的印象也很深刻,如果教師運用了不恰當的教學語言,學生記住了之后往往很難改掉,所以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正確地拼讀字音,正確地運用詞匯,規范地使用語法結構,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否則會對學生的語言發展產生阻礙作用,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2.有些教師由于受到方言或者自己的語言習慣的影響,常常會在平舌音和翹舌音上犯錯,將一些字音讀錯,把花束(shu)讀成“花(su)”;有些教師也會將字詞的聲調讀錯,把氛圍的氛一聲讀成四聲;還有的分不清前后鼻音,把政(zheng)治讀成“(zhen)治”;有些教師還把口語化的語音帶入課堂,把“你做過嗎?”說成“你有做過嗎”等等語言類的錯誤。這些語言的表達都不規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使用規范的普通話,避免自己的語言出現錯誤,對學生的語言進行正確的引導,做到準確之后,教師的發音還需清晰、洪亮、流暢自然。
二、科學性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語文教師要用科學準確的語言表達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升其人文素養。所以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運用詞語之前要完全清楚詞語在語境和情感上的意義,然后才能傳授給學生。有些教師在沒有完全弄清楚詞語含義的情況下就運用了此詞語,有些學生會認為教師說得都是對的,會讓學生產生知識性的錯誤。
2.有些教師會使用帶有歧義的句子,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對學生語文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另外,口語的科學性和口語的簡潔精煉度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或者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要使語言簡練、重點突出,清晰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意思。
三、接近性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的掌握程度采用恰當的表達方式,用學生熟知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教學情景,有利于其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和理解。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簡單易懂,形象生動,而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就更要讓自己的教學語言準確科學。比如,教師在講解學生不熟悉的景物時可以考慮學生易于接受的心理,運用情景教學方法,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畫面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生動性
1.小學語文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此同時結合語文教材內容,語文課文中有很多生動、深入人心的形象,教師要運用貼切、富有活力的語言來進行講解,將學生帶入到教材內容所創設的藝術情景中,使得學生深刻體會課文意境,通過課文的學習和自我聯想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困惑。
2.教師在講解教材中的經典課文或者代表性人物時,要將其中曲折的情節和感染人心的故事講述得形象具體,并讓學生聯想自己的生活和家人朋友或者自己由此想起的事情,將學生并沒有接觸過的事情講解得清楚明白。
五、趣味性
1.教師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性格品質。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在合適的地方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講述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2.語文教學語言要運用得詼諧準確就需要教師有深厚的語文積累,既要有各種知識的積累又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感受語文語言的文字魅力,感受語文語言的美,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六、情感性
小學語文教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基礎的語文知識,更是優良的品質,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情感的滲透,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教會其辨別真善美,假丑惡。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充滿感染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積累字詞和句子,更明白作者表達的意思,知道自己將來該怎樣做。
七、藝術性
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如果能夠做到準確、生動、詼諧,引人入勝就達到了藝術的高度。教師使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文學作品和文字語言的魅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聲音要洪亮,表達通順流利,語言幽默風趣,能夠貼近學生心理,最大程度地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
語文教學語言要做到上述幾點需要教師深厚的語文知識積累和不懈的教學探索,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養成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