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李春暉,劉忠漢,李 玲
(湖北省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口腔科 434000)
?
口腔數碼攝影和診斷模型在前牙美學修復中修復治療中的應用
李艷平,李春暉,劉忠漢,李玲
(湖北省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口腔科434000)
[摘要]目的探索口腔數碼攝影聯合診斷模型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的應用方法及價值。 方法選取該院口腔門診收治的擬進行前牙美學修復治療的94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7例,兩組均采用常規美學修復技術作為基礎,研究組聯合應用口腔數碼攝影、診斷模型技術對美學修復進行輔助設計,觀察兩組修復效果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研究組美學修復后的美觀性、色澤、舒適性及牙齦邊緣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美學修復后的修復體形態、修復體顏色、邊緣密合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修復后,研究組近中齦乳頭、遠中齦乳頭、牙槽突外形、軟組織形態、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口腔數碼攝影聯合診斷模型輔助常規美學修復技術在前牙美學修復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口腔;數碼攝影;診斷模型;前牙;美學修復;應用價值
牙科臨床中,前牙缺失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也極大影響其面容的美觀性[1]。目前,種植修復與固定橋修復均是良好的前牙修復方式,其均能較好恢復缺牙區內牙槽嵴生理功能。但部分患者由于長時間牙齒缺失或牙周炎、牙齦軟組織嚴重缺損等疾病,導致其伴有不同程度牙槽骨病變而不能完整融合植入齒[2]。同時牙周軟組織也出現萎縮,最終使得患者唇側骨板厚度過低,造成種植體側的嘴唇出現骨裂口,露出固定金屬基樁,極大影響患者面部的美學效果。隨著時代進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患者對口腔醫療結果的美觀要求日趨增高[3],因此多種治療前輔助手段被用于獲取較佳牙齒修復美學,使得植牙和天然牙齒具有形狀、大小及色澤和諧、逼真的美學結果[4]。筆者選取本院口腔門診收治的擬進行前牙美學修復治療的9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探討口腔數碼攝影聯合診斷模型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口腔門診收治的擬進行前牙美學修復治療的患者9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7例。研究組47例,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齡18~49歲,平均(31.2±11.4)歲,共修復前牙93顆。對照組47例,其中男19例、女28例,年齡18~46歲,平均(33.3±9.5)歲,共修復前牙93顆。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在本院口腔門診接受前牙美學修復治療;(2)年齡18~49歲;(3)無口腔急性感染、潰瘍性疾病[5];(4)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及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1)通過正畸、瓷貼面修復進行美容修復治療的病例;(2)具有口腔感染病史患者;(3)治療后不能進行隨診檢查對結果進行評價的患者[6]。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修復前牙的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修復方法(1)研究組口腔修復前均采集比色信息,預選3~5和天然牙的顏色同色的色卡,將天然牙和色卡同放于18%灰的背景下,選擇佳能(Canon) EF 70~300 mm f/4-5.6L IS USM 套裝單反數碼相機攝影,后做設計單在發給技師做處理。牙科手術醫師根據初步設定美學目標,在對患者待修復模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制作診斷蠟型,以直觀地評估預期美學修復效果。通常由轉移到技師制作診斷蠟型,需要參考臨床檢查獲取的患者口腔牙床、牙周組織信息,同時將患者對修復后的美學期望進行準確及全面結合,從而設計出符合治療及美學要求的修復體,在最大程度上使患者對修復體滿意。高標準牙體制備和精確印模方法為,預備體為全肩臺及修復角大于或等于90°,切端咬合面需磨除1.0~1.5 mm,唇舌面和鄰面為1.0 mm,邊緣為有角肩臺且角度為90°左右,而寬度為1.0 mm,從肩臺到齦下長度為0.5~1.0 mm。使用雙層壓排法制作牙模,選擇使用Inpregum 3M聚醚印模材料制作牙印模,后再灌入石膏制作超硬石膏模型。在診斷蠟型基礎上制作硅橡膠印模,后使用其在患者口內使用冠橋樹脂做牙體預備后時所需的暫時修復體,并參照醫師、患者意見將其調整,保證其形態能夠和最終修復體近乎相似,使得患者有足夠高的滿意度。氧化鋯基全瓷冠由專業技師制作,并讓患者進行臨床戴牙。(2)對照組患者常規美學修復及常規比色法,根據鄰牙與同名牙特點制備符合形態、顏色、透明程度等要求修復體,制作高精度的牙體制備和印模,實現氧化鋯基全瓷冠修復體。
1.2.2觀察指標對患者治療后的美學效果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牙體外形、色澤、牙齦邊緣是否美觀、舒適性4個方面[7],分別按照不滿意(1分)、較不滿意(2分)、一般(3分)、較滿意(4分)、滿意(5分)進行評分;臨床治療效果主要采用美國加利福尼亞牙科協會制定的5分制標準進行評價,評價項目包括:修復體的整體形態、邊緣密合度、修復體顏色3個方面,每一個項目最低評分1分、最高評分5分,得分越高美學效果越好;應用Furhauser等在2005年提出的軟組織評估標準評估美學修復治療后周圍軟組織的紅色美學指數(PES),該標準主要包括7個項目(近中齦乳頭、遠中齦乳頭、唇側齦緣水平、牙槽突外形、軟組織形態、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地),每一個項目按照0、1分、2分的標準進行評價,2分為最好、0分為最差。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美學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研究組美學修復后的美觀性、色澤、舒適性及牙齦邊緣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美學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s,分)
2.2兩組美學修復后的臨床美學效果評價研究組美學修復后的修復體形態、修復體顏色、邊緣密合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美學修復后的臨床美學效果評價±s,分)
2.3兩組美學修復后的PES指數評價修復前,研究組與對照組的PES指數評價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研究組近中齦乳頭、遠中齦乳頭、牙槽突外形、軟組織形態、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美學修復后的PES指數評價±s,分)
*:P<0.05,與修復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
3討論
前牙美學修復過程中,患者和牙模技師、牙科醫師間對牙齒美學的主觀認同存在偏差,故在進行前牙修復時,需要他們進行充分的交流,以了解彼此具體需求和認識。但傳統語言交流往往表述不夠直觀、清晰及準確,反而誘發前牙修復過程中,醫師、技師和患者相互產生誤解,造成不必要糾紛[8]。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攝影被引入到牙科臨床中,數碼攝影照片能夠對患者前牙缺少情況及其他相關牙齒及牙周病情進行高分辨率和高清晰的展示,使得醫師和患者通過照片結果進行有效溝通,同時根據照片制作診斷模型,并讓患者進行術前試用,能夠及時糾正既往診斷錯誤,從而實現優秀的前牙修復結果和修復后牙齒的美觀性[9]。由此可見,數碼攝影照片和診斷模型由于其能夠直觀、清晰及具體地表現前牙病狀的特點,因此能夠有效輔助醫師、技師和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既往文獻中,可得數碼攝影聯合診斷模型對前牙美學修復具有提高植入義齒及牙周軟組織與天然牙及修復旁正常牙組織結果、顏色匹配度[10]。同時,通過對數碼照片進行數字軟件操作,使得影像處理及共享更加簡便,保證診斷美學信息能夠快速、及時在醫師和技工間的傳遞,并可實時、準確記錄患者進行修復治療中的階段信息[11],方便手術者能夠針對性、全面地審視治療方案,增強治療療效,提高患者美學滿意度。臨床中,前牙美學修復過程常使用比色板做視覺比色,但其受光源、環境及修復者主觀性等影響較明顯,導致該方法的比色準確性不夠理想,而醫師目測觀察待修復前牙病灶后,無法準確地將修復所需的美學全面地表述給技師,造成制備修復體顏色和真正牙齒或牙周組織顏色差別較大,從而難以完美匹配天然牙復雜的顏色要求,使得前牙美學修復效果降低。相比之下,口腔攝影技術可有效表現口腔牙齒待修復體的微小特征,通過高清晰度影像記錄的形式將牙齒名美學信息客戶、準確及細致化地傳給技師,但數碼攝影仍無法直接傳導顏色信息,故需要醫師必須先找到能夠準確反映天然牙色澤的色卡,在使用其和天然牙同時拍攝,最終得到符合真實天然牙色澤的數碼照片[12]。此外,診斷蠟型也可有效增強前牙美容修復效果,這是因為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制作能夠較完全反映及模擬牙齒及組織的立體修復效果,能夠使得患者對醫師及技師修復方案產生直觀認知,并根據他們的方案提出自己對美學的需求和認識,對不符合自己審美觀的牙齒形態及排列進行符合科學的糾正;醫師通過觀察及分析制備好的診斷蠟型,能夠準確檢測美學修復前所制訂修復方案臨床科學性、適用性及可行性,同時對實際牙體預備產生較高的指導意義。
本研究中,研究組美學修復后的美觀性、色澤、舒適性及牙齦邊緣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通過修復前,采取數碼攝影技術聯合診斷模型方式能夠準確獲取患者牙冠長寬比例、齦緣線及唇型協調位等數值,并制作出高精度的診斷模型,并利用得到模型和攝影照片與患者有效溝通,從而得到患者對自己修復后美學需求,并根據其意見對修復方案進行不斷調整,實現最終的修復結果能夠使得患者得到充分的滿意和認可。同時,修復后,研究組近中齦乳頭、遠中齦乳頭、牙槽突外形、軟組織形態、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數碼攝影技術能夠準確獲得待修復牙齒處牙齦、牙槽及牙周軟組織形態及顏色,提高診斷模型制備能夠符合實際需求的牙齦邊緣密合度及舒適度,從而實現質量更高的牙體制備及精確印模,提高修復體的精密。
綜上所述,在前牙美學修復中,口腔數碼攝影聯合診斷模型輔助常規美學修復技術能夠顯著增強前牙修復美學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桂萍,馮曉蘇.口腔數碼攝影技術和診斷模型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的聯合應用及評價[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4,15(3):169-171.
[2]Zhang N,Tao LS,Zhang XD.Efficacy of E-max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 on esthetic restoration for anterior teeth over 2 years[J].Shanghai Kou Qiang Yi Xue,2013,22(6):705-707.
[3]范靜,李雪鈴.前牙區引導骨再生同期植入兩種種植體的美學效果比較[J/CD].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5,2(3):237-242.
[4]劉一,楊偉明,周彬.纖維樁在前牙美學修復應用中臨床考量因素的Meta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5,31(5):292-293.
[5]張寧,姚希,杜文華,等.上前牙區延期即刻種植后的骨量變化及美學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4(29):4672-4676.
[6]羅媛,羅娟,周軍,等.IPS e.max Press全瓷冠用于前牙修復:邊緣適合度及顏色匹配隨訪[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4(25):4017-4021.
[7]White C,Ge C,Green D,et al.Effect of porcelain and enamel thickness on porcelain veneer failure loads inevitro[J].J Prosthet Dent,2014,111(5):380-387.
[8]章加宇,孫應明,張夢潔,等.“HSB色彩模型”的數字化在色素牙修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7):1196-1200.
[9]Kursoglu P,Karagoz Motro PF,Kazazoglu E.Correlation of surface texture with the stainability of ceramics[J].J Prosthet Dent,2014,112(2):306-313.
[10]吳慶慶,龔婷,宮蘋,等.口腔種植手術攝影的要求與基本流程[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8(7):394-400.
[11]索萬奎,胡丹.Photoshop用于前牙美學修復前的設計[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5,1(3):138-142.
[12]Bhargava S,Hari J,Sharad P,et al.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various surface treatments on the shear bond strength of three different intraoral ceramic repair systems:an in vitro study[J].J Indian Prosthodont Soc,2013,13(3):315-320.
作者簡介:李艷平(1978-),主治醫師,本科,主要從事口腔科工作。
doi:·經驗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17.032
[中圖分類號]R78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17-2398-03
(收稿日期:2015-12-21修回日期: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