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娟
摘 要: 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移動學習已成為信息時代的一種學習趨勢。移動學習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大學英語是高校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針對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英語聽說能力差、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等問題,提出了基于移動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新型的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個性化學習。
關鍵詞: 移動學習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引言
大學英語是高等院校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積極培養復合型人才,國家教育部、各大高校都不遺余力地積極推行大學英語改革。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了“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2]。因此,基于無線網絡技術和移動智能終端的移動學習為大學英語改革提供的新的方向和思路。
1.移動學習的定義
移動學習(M-learning)是指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以無線移動通信設備隨時隨地獲取學習信息、學習資源和學習服務的一種學習方式。移動學習研究最早開始于美國,1994年卡內基梅隆大學開展了一個名為Wire Andrew的研究項目,這項研究工作最終使得校園內的師生能夠享受到無線通信技術支持下移動學習所帶來的便捷性[3]。隨著移動學習這一概念的提出,國內外學者對此都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將移動學習定義為“依托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學生和老師通過利用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無線設備(如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等)更為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教學活動,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4]。移動學習使得學習者可以利用無線網絡在課堂以外的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學習任何內容。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2.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2003年,教育部正式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主要內容為:將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確定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實施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大學英語新教學模式;將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注重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5]。推行改革十幾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各高校積極推行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開始注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聽說能力培養。但我們要看到,大學英語教學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雖然在課堂上積極引入先進教學設備和技術,如多媒體、電子白板等,但在授課形式上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參與度不高;雖然教師一再強調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語言環境,聽力和口語仍是學生的兩大難題,大部分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較差;大學英語教學強調實用性而忽視人文性,學生對西方文化傳統、人文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缺乏了解,使語言學習脫離了文化載體。
3.基于移動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
近年來,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網絡用戶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手機網民規模達6.2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提升至90.1%,平板電腦上網使用率為31.5%;無線網絡覆蓋明顯提升,網民Wi-Fi使用率達到91.8%[6]。以智能手機、iPad等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的普遍應用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為移動學習提供了契機。基于移動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3.1信息型學習
教師在課前通過發布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主動搜集學習資料。學習資料包括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這些都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通過無線網絡連接獲得,并可以隨時在移動終端上呈現,方便學生隨時獲取、學習及鞏固知識。
3.2交流型學習
傳統教學方式中,除了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外,教師和學生課后的交流互動很少。通過智能手機的社交平臺如微信、QQ等,學生和老師可以方便地進行線上交流,學生之間也可以就某一主題進行群組討論。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及時或延時的解答,從而無須受到空間的制約進行交流型學習。
3.3即時性學習
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課堂教學可以變得更加高效。在英語課堂上,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可以立即用智能手機查詢單詞意思和讀音,遇到不懂的知識點也可以通過百度等搜索答案。即時查詢只需要幾十秒時間,不會影響正常的聽課,同時解除學生的疑惑,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4自主性學習
移動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極大的自主權。學生可以決定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學習什么內容。學習地點不再受限于教室或圖書館,學生在公交車、地鐵、餐廳等地方都可以學習。學習時間也變得靈活,學生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時間記單詞、聽聽力等。對于學習內容學生也有更強的選擇性,現在有很多關于英語學習的APP,如提供各類英語時文閱讀的“扇貝新聞”、專注單詞記憶的“瘋狂闖關背單詞”、提供單詞查詢和翻譯的“有道詞典”、注重口語的“英語流利說”、具有各種微課程的“掌中英語”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重點選擇適合的APP進行學習。
結語
由于移動智能設備的便捷性、普及性和多功能性,越來越多學生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進行移動學習。移動學習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分析移動學習的特點和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我們看到移動學習可以有效解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移動學習和英語教學相結合已經成為英語教育的發展趨勢。通過移動學習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加強師生互動,發展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黃榮懷.移動學習—理論·現狀·趨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4]劉富義.新時期再談移動學習的優勢和局限[J].大學教育,2013(4):28-29.
[5]王守仁,王海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方向[J].中國外語,2011(5):4-17.
[6]CNNCI.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601/P020160122 469130059846.pdf.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