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彥斐
摘 要: 隨著對小學教材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科學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不斷提高,新課標要求在未進行小學科學教學前,教師就必須對小學科學進行規范化的教學設計,從而確保教師所傳授的教學方式更容易為小學生所接受,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設計出一種符合小學生學習心理特征的教學方式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許多教師隨意設計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從而導致許多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嚴重缺乏規范化和科學性。因此,作者將分析小學科學教學設計中存在的缺點,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在探討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缺點的原因后,對規范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途徑進行總結,并共同探索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設計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針對小學科學規范化設計所需要注意的事項提出一些建議,完善或者改進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方法,從而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并提高小學生科學課程學習效率。
關鍵詞: 小學科學 規范化教學 教學設計
一、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設計的途徑
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設計時要適當營造開放性的課堂學習氛圍,運用一些當下的時事熱點及植物動物知識進行科學規范化的教學設計。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還應當充分將課堂所需傳授的知識與生活實際、時事熱點相結合。比如:以生活實際問題為原型,通過多媒體的展現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讓學生自主思考。可以讓學生分成多個討論小組進行探究,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心中的疑問并給予解答,讓學生對問題答案的理解更加透徹。
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比如:大氣中的空氣是否會被人類呼吸吸完?空氣中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工廠排出的廢氣最終去向何處?從而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導入本次科學課的主題。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創設出一些情境從而導出本次科學課的主題。例如:設置一個小鼠在密閉容器中與綠色植物共生的生存環境,通過改變變量讓學生意識到綠色植物對小鼠生存的意義,從而引發學生思考空氣成分的含義,教師可以通過示意圖讓學生認識到大氣的組成成分。
二、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規范性。隨著這幾年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科學也與時俱進,要求教師跟進國際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及設計方法。教師應當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結合并借鑒國內外優秀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設計模式,進行對比及反思,根據實際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一個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以此為基礎,按照我國新課標改革對小學科學的新要求不斷改進教學設計,最終達到高質量教學的目的。
根據小學教學經驗,筆者發現約有過半數的教學設計的重點是新穎的教學方式及合理的作業布置。然而,小學科學教師經常在教學設計上采用隨意性的設計方式,具體表現為對教材分析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不合理,以及對學生學習能力分析不明確,錯誤地認為教學分析就是教學的背景分析,從而導致教師將傳授知識的數量擺在首要地位,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隨意地進行小學科學的重點及難點劃分并確定,以不斷灌輸知識達到教學目的。此外,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還有教師習慣運用傳統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被動式地不斷接受新知識,忽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導致教師采取不恰當的教學方式。
教師對小學科學相關概念描述的不準確將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部分新概念的認識模棱兩可,從而造成學生對所學習的新知識的認識產生混亂。例如:在進行一些學術性較強的名詞講解時,教師切忌用模棱兩可的語言解釋,或者采用“對話式”的講解方法講解一個新的概念,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會直接導致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教師需要適當地記憶或背下一些關鍵概念的解釋,以準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教師在進行教材分析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控制教學進程,讓學生能夠最大化地吸收新知識。
三、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
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概念最早由一個名為哈里斯的美國學者提出,其提出的理念是,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合理地分析一節課堂對其影響的相關因素但與教學設計的方法沒有任何關聯。在教學設計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時,我們國內的相關研究者以另一個角度去調查研究,發現了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的設計的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學生對學習需求的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環境分析。無論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包括哪幾個方面,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都對教師在進行以后的教學上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四、結語
一個優秀的小學科學教師之所以優秀,往往是因為其教學設計出色。如何設計好小學科學規范化教學是一個教師所必備的教學技能,教學設計不僅是一個具備很強實踐性的技能,還是教師在教學領域的一個專業共同體。隨著教學設計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至今教學設計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關鍵時期。教學設計要求教師不僅對所教學的知識了如指掌,還要對教學理論及理論運用的指導等其他教學環節有相當熟練的掌握,因此,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理論的前提條件。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教師在技能比賽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技能比拼往往就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作為師范學校的必修課程,是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大測試指標。可惜如今的師范學校對學生的教學設計并不重視,這就直接導致教師規范化教學設計的能力的喪失。因此,筆者通過對一些實際教學事例進行分析,進而提出針對規范化教學設計缺失情況的對策。
教師能否設計出一個優秀的教學設計不僅取決于教師是否開展好了一個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是否受學生的歡迎及一節課堂教學過程的完整性,還取決于學生對于新知識或者新概念的掌握情況、學生的學習熱情及興趣等方面。目前小學教師在科學課上教學的設計缺乏規范性及科學性的原因在于對學生的學期情況的忽視及對教學設計的不重視且缺乏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所以,教師在每一次課堂教學后都應該進行適當的教學反思并總結經驗,將實際教學經驗轉化為自身的教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李君.精心策劃,促進有效交流——小學科學教學中交流有效性模式構建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5).
[2]王勇.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