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柱
(保定市滿城區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保定 072150)
?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
殷明柱
(保定市滿城區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保定 072150)
摘要:我們常說興趣是人們最好的老師,但是在學習中只是有著一腔熱血,卻沒有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的意識也是不可取的,數學學科更是如此。要想讓學生提高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必須先要教會學生提出問題,只有提出問題才會進一步的去思考,去解決。此篇文章就針對怎樣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進行了簡述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策略
學習最基礎的就是要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只有有問題存在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就會發人深省,引人深思,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如果沒有問題存在,學習的知識也就只是皮毛,學不到深處,即便當時懂了、會了,也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因此,就需要老師要注重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從基礎做起,為學生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一)可以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思維的動力就是問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是在潛意識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可以讓人的大腦進入到活躍的狀態,通過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想象、回憶、分析等來促進大腦的思考。當提出問題時,大腦就會被激活,就會有解決問題的沖動,形成“問題意識”,可以很靈敏的感受到有用的信息,排除雜念,從而很好的進行思考,強化思維能力。
(二)有助于小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古至今,大多的教育家、理論家均非常的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的問題意識,注重“提問”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現如今社會中較為寶貴的品質,因為不論何時何地都需要我們擁有創新意識,創新促進發展。我們經常會說:“要善于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也就是要有會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問題存在才會激發創新。在課堂中也是如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擁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大膽提問并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提高自身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
(一)結合實際,誘導發問。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教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研究生活實際的角度達到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目的。要讓教會學生善于從數學的角度在生活中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老師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經常做的事來引導學生,通過改變教材道德例子,讓學生聯系實際去探索,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發問的意識。在講數的倍數知識時,聯系實際提出相關的倍數問題。比如,“張佳丹同學和劉俊一共得了幾顆星?”“王佩佩得的星是趙彤珍的幾倍?”“劉香同學和曉敏同學相差幾顆星?”“第一大組的同學共得多少顆星?”……對于學生所提問題,是本課重點,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決方法;對于用已有知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口頭解答,對于本節課不能解決的,讓學生課下研究,使學生感到“問題”就存在我們的身邊,每時每刻都會產生,而解決問題又是必須的,拉近了數學問題與學生情感的距離。課堂上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他們完全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在活動中,學生親歷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作為解決問題的主體投入到學習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而且強化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找準時間,引導學生發問。教學中,當我剛開始要求學生自己提問題的時候,有的學生感到驚奇與喜悅,但更多的學生卻感到茫然,不知道該提什么問題,甚至出現提不出問題的現象。這說明學生發現問題的潛力沒有得到開發,而這方面的能力薄弱,除了知識方面的原因之外,主要是怕失敗心理的影響。因此,我非常注意把握好學生提出問題的時機,適時放慢教學節奏,放大提出問題的價值,讓學生意識到提出問題的重要性,以成功心理喚起學生的提問欲,使學生逐漸養成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比如有這樣一道習題:茶葉500克售價98元,每買500克贈送0.05千克。李叔叔要買2.2千克茶葉,應付多少元?因其是整數倍,較為簡單,所以學生會很快的解出答案。此時就會有學生疑問要是不是整數倍呢?然后再將題目換成非整數倍,除不盡的情況下讓學生再次解答,這時就會出現不同的解法,趁此時在提問學生,你們真的都同意這樣解答嗎?還有不同的意見嗎?老師的反問讓興奮中的學生冷靜下來思考,很快學生發現了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問題也迎刃而解。解答后,我是這樣總結的: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善于運用數學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今天該同學提出的問題,讓我們收獲了很多課本以外的非常有價值的知識。我希望同學們以后在課堂上多提出問題,多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只有大家積極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們才會有更多意外的收獲。
(三)改變激勵措施,讓學生有疑就問。積極的心態是潛能永恒的開發者和催化劑。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不懂就問,有疑必問的重要性。其次,盡量運用諸如“問得好”“了不起”“真聰明”等賞識性的語言回應學生的提問,幫助學生樹立敢想敢問的信心。第三,要改變過去課堂教學重答題、輕提問的意識,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改變激勵措施,讓學生意識到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如在低學段課堂教學中,我確定這樣的課堂評價原則:每節課學生回答問題獎勵1顆星,提出與本課學習有關的問題也獎勵1顆星,提出教師或同學認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2顆星,每周達到8顆星的學生就可被評為數學創新之星。學生感受到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就能激發成功的欲望,進而由點及面地形成群體效應。
(四)先扶后放,讓學生學會問。學生的一切活動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提問也不例外,教師應注意提問的言傳身教。教師要結合學生生活和教學內容,有意識地為學生提問作示范,啟發學生體會教師是如何提問題的,并把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看。開始學生提的問題有些會不得要領,甚至淺顯幼稚。這時,教師在關鍵處要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點、嚴要求、勤訓練、上臺階的策略,循循善誘,使學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同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的思考集中在所學的知識點上,從而保證提問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麗春.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赤子(上中旬),2015,09.
[2]羅水瓊.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J]. 教育教學論壇,2015,35.
[3]達健花.小學中低年級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09.
[4]李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學周刊,2016,23.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