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迪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思源實驗學校,貴州 畢節 551700)
?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
楊迪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思源實驗學校,貴州 畢節 551700)
摘要:所謂的任務語言教學法就是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將完成交際任務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任務指的是進行有目標的交際活動。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任務學習,讓學生理解這里所說的學習不是利用教材和書本的輔助進行反復的練習,而是身體力行,將語言進行應用。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初中;英語教學
新課標對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任務進行了新的部署,要求初中英語課堂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但是,受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影響,現階段的課堂教學效率偏低,學生的各項能力沒有得到較好的培養。因此,以任務型教學法為基礎,闡釋任務型教學的含義和意義,并根據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對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踐進行探究。
任務型教學法是將任務化的活動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任務。同時,也能夠對自身的學習進行反思,從而促進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為英語學習創造源源不斷的動機。
目前初中生在學習方法上多數仍然處于被動,這無疑影響了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尤其該年齡階段學生正在或剛剛完成從感性思考向理性思考的轉移,對于新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并在摸索更好的學習方法,這時,通過任務型教學更易引導學生盡早了解自我,尋找到有效的知識掌握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任務型教學不可缺少以下幾個要素:
(一)任務型教學的基礎在于引導學生自學。
初中的學生由于自制能力普遍較差,因而自習的方式和能力培養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與教育。尤其對于初中英語而言,基礎性知識很多,是培養學生未來英語能力提高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必須扎實地完成如單詞、語法等內容的學習,才能夠為未來的英語運用做好鋪墊。然而,學生的能力差異較大,課時又有限,不可能完全通過課堂上的短暫時間將所有內容灌輸給學生并達到深入掌握的目的,因而,教師最好在課前就為學生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自學任務,讓學生根據任務要求和內容完成課前準備。這種課前的任務準備易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鍛煉自我解決困難的能力[2],當課程進行時,學生已經有充分的思考過程來完成英語知識的加深學習了。
(二)小組合作探討交流,是任務型學習方法的關鍵。
小組通常由4-6人組成,但每個小組內學生的能力和層次都不盡相同,教師下達任務給各小組時,要求學生選進行組內的探討與交流,然后給出一個共同的意見。小組內的討論使得優等生以較快的速度提出建議和觀點,并在小組中產生自豪感,對學習更加有動力;而成績較差或接受較慢的學生,通過組內討論和優等生的指導,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通常情況下,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也不及學生自己的思維接近度高,因此通過組內優等生拉動差生學習,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匯報總結是提高任務型教學成果的必要條件。
無論是課前自習,還是小組討論,最終是要以具有指導意義的結論輸出的。學生無論探討地多深入,如果不能夠適時地總結出成果,將面收之于點結束話題,很難在討論過程中記住要點、深化學習。因而,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總結,總結是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再造,對任務內知識內容的再強化,通過學生的自我總結及老師的意見調整,使學生對于任務理解更深刻,在未來的學習中也更易于應用。
(一)多元化的任務型教學模式。
介于英語本身的學科特點,教學過程就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更不能局限于應試教育背景下的應試技能教學。而是要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課堂,豐富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根據當前最為流行的英語電影、英文歌曲等,選取其中一個片段,讓學生模仿電影里某一片段的人物對話或者唱一首英文歌曲。這樣既鍛煉學生的英語語感,還能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再者,英語是一門語言應用性學科,它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所以,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英文課外讀物、英語話劇、英文演講稿等豐富教學資源。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語言表達欲望。
(二)合理設置教學任務。
在教學任務設置時,要充分考慮教學實際,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同時也要注意設置的任務要具有趣味性和娛樂性,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三)多元的任務評價機制。
以往的傳統教學評價更多是以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過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應用型學科,僅僅掌握基礎知識技能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英語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和技能”的三維目標評價體系。例如,“Howoftendoyouexercise?”的學習中,讓學生匯報自己最喜歡的運動及原因。那么對學生回答問題作出評價時,就不能僅僅對語言應用及口語表達的評價,還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回答問題的熱情、情感等綜合性的多元化評價,逐漸引導學生成為綜合素質人才。在這樣一個互動性較高的課堂之中,能夠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合作和理解。學生和教師以平等的地位進行相互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只有學生有了交流的欲望,并擁有交流內容,課堂才能夠進行真正的互動,學生也才能進行真正的體驗和創造。
總而言之,教師是任務的設計者,而學生才是任務的完成者。所以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將英語同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的任務型教學才能夠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夏紅.科學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海外英語,2011,(1).
[2]謝瓊.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J].科學科研,2011,(1).
[3]歐文勤.初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J].企業導報,2011,(1).
[4]郭輝兵.新課標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西部科技,2011,(1).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