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鴻
(曲靖高級技工學校,云南 曲靖 655000)
?
淺析新課標理念指導下音樂課堂中的幾個轉變
王鴻
(曲靖高級技工學校,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中職音樂課程教學在模式、理論及方法上都有了較大的改動,這也對從事音樂教學的工作者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中職音樂教師應明確音樂教學的內容,樹立正確的音樂教學觀,創新教學方式,為培養高素質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主要對新課標下,音樂教學的方法、模式以及體系等方面的變化進行闡述,以期對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標;音樂教學;教學模式;轉變
引言: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中職教育中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音樂課程教學改革應該以實現多元化音樂教學為基點,從而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時代下,音樂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樹立正確的音樂教學理念,將現代化手段引入到日常教學中,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及時解決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準確把握新課改的要求;積累更多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并及時教授給學生,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較為陳舊的教學模式。在中職課堂中,音樂教學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為音樂課程教學既不是單純的審美教學,也不是單純的技能教學,該門課程的教學是依托于音樂技能訓練,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為指導方向,旨在提升學生整體的審美意識的課程教學。依照其教學模式,中職音樂課程的核心是藝術體驗,借助學生對音樂產生獨有的理解和體會,塑造學生的道德水準和人格魅力。中職音樂課程的教學應以學生自身對音樂的感覺和體會以及音樂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為基礎,形成學生感受音樂而音樂影響學生的“雙邊關系”,而傳統的音樂課程教學模式已經完全無法適應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狀況,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能夠全面提升音樂課程的教學效率,保證素質教育的正常施行。
2.音樂課程的課程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中職階段的學生年齡與高中、專科生相仿,而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沒有一個確定的意識形態,音樂課程在幫助學生擺正意識形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但相關教育部分和學校對該類課程缺乏應有的重視程度,所有類別的課程均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法,不僅學生對該類課程擁有極低的關注度,就連音樂教師也不怎么重要音樂課程的教學,導致音樂課程無法發揮出在學生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3.音樂課程教學效率低下。“滿堂灌”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典型代表,不難想象在音樂課堂中通篇都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其教學效率如何高的起來。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中音樂占據很少一部分,而講解過程卻占據課堂的絕大部分;傳統音樂課堂學生被動接受占據絕對優勢,而主觀思想的發表占據極少的一部分,導致課堂成為教師的課堂,學生的主體性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抑制,最終課堂氛圍異常壓抑,學生也昏昏沉沉,難以提升音樂課程的教學效率。
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無處不在,教師在實施任何教育行為時都必須在一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基礎之上。考慮到音樂課程不參與其它類型的考試當中,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壓力相對較小,因此可以推斷出學生還是很享受音樂課的。然而實際情況卻是音樂幾乎所有學生都喜歡,但音樂課卻只有很少的學生喜歡。由此,我們不難得出學生無法在音樂課上體會到音樂所能帶來的快樂,學生對音樂課缺乏學習熱情,甚至在音樂課上出現“上甲課做乙課”的情況。反思我國長期以來的音樂課程教學:單一乏味的教學內容;課程教學跟不上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音樂課堂教師講的多學生的做的少;專注于音樂背景知識的教授,音樂技法的訓練,而忽略了音樂本身作為一門藝術的存在價值;音樂教師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教師強行將自己的情感體驗附加于學生身上,忽略了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身對音樂的所感所想,最終導致音樂課堂變得“四不像”,既沒有文化科目那么厚重的文化氣息,也沒有藝術科目中充沛的感情,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種抹殺。
1.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發去學習和掌握知識。學生主體地位的樹立一般經過三步:①教師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②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有正能量的內容進行教學,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③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了解班級中不同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音樂教學是一種基本素質的教育,通過音樂教會學生認識生活和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下創造生活。進而完成學生的全面培養。
2.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觀。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是整個教學的核心,甚至出現“唯師是從”的師生觀,而新課標理念下的音樂教學需要構建一種師生之間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和互相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應懂得聆聽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建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和諧關系,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以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3.要樹立理性的教師權威觀。在我國的傳統教育理念中,教師是課堂的權威,甚至將教師神化為課堂的精神領袖。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了更為廣泛的交流,建立師生平等關系也成為主流思想,其權威地位必然受到一定的挑戰與沖擊,此時教師樹立理性的教師權威觀,這種權威來源于教師不斷創新的人格魅力、對待知識一絲不茍的態度以及教師本身謙虛進取的精神特質等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力,才能使教師保持一種新時代條件的權威地位。
總結:音樂既是提升學生精神素養的平臺,同時也是使學生獲得健康人格的落腳點。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機制,重視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成新時代條件下音樂課堂的完美蛻變。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曹理主編:《音樂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3]陳泓茹主編:《中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4]曹理、繆裴言主編:《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