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華
摘 要: 八年級數學導學案編寫充分結合課標與教材,知識體系完整,課堂教學中運用導學案,合理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展示賞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 導學案 數學課堂 合作學習 展示賞學
2014年9月開始我校開展了以導學案為主的“三環五學”課堂教學模式。“三環五學”目的是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真正還給學生以“主體地位”,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利用導學案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問學生答的交流方式,將時間還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下面我結合八年級數學教學談談導學案的運用方法。
一、“導學案”的編寫
編寫過程認真執行總的指導思想是明確方向、明確依據、明確重心。導學案編寫要充分發揮備課組的力量,明確分工,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利用集體智慧把導學案編寫得知識體系完整,簡潔明了,讓教師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學生使用起來與教材相結合,體會到完成導學案是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編寫中需要貫徹的原則:探索性原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啟發性原則,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層次性原則,根據學情,問題的設置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調動各類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定性定量原則,根據課時安排和學生的基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導學案”的編寫分為“預學案”和“檢測案”兩部分內容,如:
北師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位置與坐標第一節確定位置的“預習導學案”的編寫:
(一)學習目標:(1)在現實情境中認識確定物體位置的不同方式、方法,感受確定位置的多樣性。(2)能比較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積累操作活動經驗。
(二)學習重點:理解在平面內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一般需要兩個數據。
(三)學習難點: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四)學習過程:
1.復習:
在數軸上,確定一個點的位置需要幾個數據呢?
2.自主探究:
①(1)在電影票上“6排3號”與“3排6號”中的“6”的含義?搖?搖?搖 ?搖(填“相同”或“不同”)。“6排3號”中的6表示?搖?搖?搖 ?搖,3排6號中的6表示?搖?搖 ?搖?搖。
(2)如果將“6排3號”簡記作(6,3),那么“3排6號”表示為?搖?搖 ?搖?搖,(5,6)表示?搖 ?搖?搖?搖
結論:生活中常常用“?搖?搖 ?搖?搖”+“?搖?搖 ?搖?搖”確定位置。
②閱讀課本第54頁圖3-1及課本的解答過程,我們知道:
生活中還可用“?搖?搖 ?搖?搖”+“?搖?搖 ?搖?搖”確定位置。
③閱讀課本第55頁圖3-2,請在圖中找出汶川地震的震中。從中可知:生活中還可用“?搖?搖 ?搖?搖”+“?搖 ?搖?搖?搖”確定位置。
④閱讀課本第54頁圖3-3,說出“廣州起義烈陵園”在?搖?搖?搖 ?搖,“廣州火車站”在?搖?搖 ?搖?搖。這里用?搖?搖?搖 ?搖確定位置。
3.合作交流:
在平面內,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一般需要個數據。
4.展示賞學: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檢測案”的編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先易后難,有選擇,有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學生能完成相應的問題,都有所收獲,這樣學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習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導學案組織合作學習
通過“預學案”學生明確目標,結合教材進行自主學習,當場解決基礎知識,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對一些重難點問題需要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合作討論,促進各小組的共同成長。如八年級上“一次函數的應用”一課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一次函數圖像的性質基礎上進行應用。導學案中設計這樣的問題:根據圖像一元一次方程0.5x+1=0與一次函數y=0.5x+1有什么聯系?
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數、形方面進行討論,形成兩種情況:
①從數方面看,當一次函數y=0.5x+1的函數值y=0時,相應的自變量x的值即為方程0.5x+1=0的解.
②從圖像上看,函數y=0.5x+1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即為方程0.5x+1=0的解.
合作交流學習是教師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或者依靠單個力量較難以解決的而提出問題,或者根據學生發現的情況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在班內交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共同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案,踴躍代表本組發言。在發言時,其他組同學之間互相欣賞,自我反思,通過判斷對問題的最優解法心中有數。對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促進思維的發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在學生合作學習中,不可放任自流,教師要適時點撥講解。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或生成的問題引導各組之間相互幫助解決;引導學生對本節知識進行梳理或建構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本節知識較繁雜或較零散時,及時引導并與學生共同歸納出具有合作交流價值的問題,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于學生有困惑的問題,要參與到小組活動與學生合作中,若發現影響本節教學的問題,則及時調整教學設計。
三、展示賞學,鼓勵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結合導學案,根據學生在自主學習或合作交流過程中完成的情況,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根據實際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組內展示;一是班級展示。組內展示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個人當堂能解決的問題,對重難點問題在合作交流后整理出本組的意見在班級內展示交流。
展示過程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功夫。展示時要注意圍繞教學的設計與教學的過程相結合,要注意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落實來展示。教師依據課堂中學生展示交流的情況,要及時進行點撥,同時明確本節某些知識點或基本概念是否需要進一步延伸。對于學生自己能掌握的,就不需要過多點評。展示賞學的時間控制要合理,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教學過程中用好的評價激勵機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八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導學案”,進一步貫徹新課程要求,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導學案”教學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關注學生的成長,讓學生掌握的重要學習方法與途徑,促進學生會學,學會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享受學習的快樂,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