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嬌+辛勤
摘 要: 本研究立足于蘇北農村留守兒童的現實生活和教育問題,以問卷、觀察、訪談等方式研究蘇北農村留守兒童接受教育的基本狀況(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等方面情況),找出蘇北農村留守兒童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學習教育不夠、道德教育不行、安全教育不足、心理教育缺失、情感教育欠佳等教育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剖析,在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的基礎上,從社會、家庭、學校和留守兒童自身等方面提出解決教育問題的措施,為蘇北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創造適合的教育環境。
關鍵詞: 蘇北農村 留守兒童 教育問題
所謂“留守兒童”就是父母雙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親屬的14歲以下兒童。由于“留守兒童”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關愛,引發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了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
據對徐州市、宿遷市、連云港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深入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人數占全校的59%,平均每班10人,有的班甚至達到1/3,這還沒有包括父母早出晚歸到城鎮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監護的占近79%,也就是說這些留守兒童由老人監護的占大多數。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將呈上升趨勢。兒童是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重要支柱,農村留守兒童作為未來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隊伍,他們的發展與問題是值得社會關注的,農村留守兒童在教育上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小覷的。
一、教育問題主要表現
1.學習教育不夠
根據調查顯示,蘇北農村一些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處于中等偏下,成績優秀者甚少。據老師反映,留守兒童無論是在平時考試中,還是最后的期末考試,平均分總體上比非留守兒童低。除此之外,留守兒童的作業質量比非留守兒童的質量低。總之,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的表現不如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在學習上不僅壓力大,而且無心向學,學習動力不明顯,甚至處于消極頹廢狀態。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在學習上接受的教育不如非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體現的教育效果不佳。
2.道德教育不行
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缺乏約束,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在行為上出現偏差。在生活習慣上表現為穿著比較邋遢,不注意個人衛生;在道德品行上表現為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留守兒童在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上的表現,突出了留守兒童在道德教育上存在的缺失。
3.安全教育不足
留守兒童本身缺乏防范意識,自身防護能力比較弱,監護人對其安全教育不足,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一些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經常遭到同學、鄰居的欺負。有些不法分子將留守兒童作為目標,對其造成傷害。
4.心理教育缺失
根據調查發現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性格比較內向、孤僻、敏感、膽小怕事,遇到問題或困難,由于自身經驗不足,心智不成熟和缺少心理教育,不敢及時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礙。
5.情感教育欠佳
父母長期在外,監護人很少注重與留守兒童的情感交流,加之留守兒童自身比較靦腆內向,所以不喜言談,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根據留守兒童周圍同學反映,他們平時喜歡自己一人,不喜歡和大家在一起玩。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在情感交流方面總體不如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不愿與他人交流,更喜歡獨處。
二、教育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道德、安全、心理、情感教育上存在的問題是比較明顯的,究其問題產生的原因如下:
1.社會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市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好,大多數蘇北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無法滿足大多數青壯年對工資的要求,所以農村越來越多的青壯年開始漸漸涌向城市,追求更高的工資。蘇北是勞動力輸出較大的地區。尤其是蘇北地區的農村里,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掙錢,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自身家庭的經濟收入,不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且支持了新農村建設,推進了城鎮化,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不僅破壞了家庭結構的平衡,而且使得家庭里的兒童成為留守者,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困擾農村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2.家庭原因
為了給孩子更扎實的經濟基礎,為了提高家庭的經濟水平,更多的父母不得不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然而大多數父母不得不選擇更多的經濟收入,改善家庭生活,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舍棄對子女的教育。然而農村相比城市無論在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都遠遠落后,農村的父母大多數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農村父母教育意識薄弱直接導致留守兒童在教育上出現問題。
3.學校原因
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道德上、安全上、心理上、情感上存在的問題與學校是密切相關的。由于農村學校里的教育理念相對于農村比較落后,教學理念停滯在“升學率”上,不能及時跟進社會發展潮流;不能及時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存在;不能細致考慮到留守兒童除學習教育之外,仍然需要道德、安全、心理、情感上的教育;沒有相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措施。學校配備的師資力量不夠雄厚,教師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充足的時間關注每一位留守兒童,不能及時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
4.留守兒童自身原因
由于留守兒童自身長年缺乏父母的愛,缺少老師與同學的關愛,因此慢慢封閉自己的心,漸漸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內向。留守兒童相對于非留守兒童顯得更敏感,一旦他人言語有稍微不適當之處便開始抵觸攻擊他人。除此之外,留守兒童的自尊心較強,一旦遇到挫折與失敗不愿與他人交流,不愿尋求他人的幫助,而是選擇壓抑在心里。由于自身身心不夠成熟,對周圍人持懷疑態度,總是表現出冷漠的態度。
三、解決教育問題的措施
1.政府方面
政府應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重視,從政策上、經濟上給予支持和引導,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充分保證留守兒童不受任何偏見和歧視地接受義務教育。其次,加強農村文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優化社會育人環境,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2.家庭方面
外出務工的父母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要定期打電話與孩子聯系溝通,定期回家看看孩子,與他們進行交流,除了強調學習教育外,還要從孩子身心發展考慮,關注孩子在安全、心理、情感、道德上的教育,使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要正確處理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從孩子長遠發展著想;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并協助學校和老師對孩子進行及時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3.學校方面
學校是留守兒童成長的天地,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優化育人的教育環境,促進留守兒童全面發展。為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當地學??梢愿陆虒W理念,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以留守兒童德全面發展為基礎;可以提高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加情感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應有的心理歸屬;可以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定期組織、有計劃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情感教育、安全教育和道德教育。學??梢酝ㄟ^設立咨詢機構,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校還要與家長及代養人建立經常性聯系,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發揮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四、結語
蘇北地區是農村人口占大多數的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而龐大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并將是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系到蘇北地區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系到蘇北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莊華峰.社會政策導論[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2]徐愫.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3]朱力.社會問題概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303-468.
[4]王思斌.社會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09-124.
[5]徐經澤.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