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組成小組的方式進行的一種互助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鍛煉合作能力。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根據班級的實際需要劃分小組,通過合理分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要根據當前的學習目的制定學習目標,教師應參與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無論是小組成員還是教師,都要注意維護競爭的合理性,通過競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此外,還應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進而實現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實效;合作策略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現今學校教育中教師和學生數量比例不合理的問題。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又實行義務教育制度,每年進入學校的學生都在不斷增加,而教師的數量跟不上學生的數量增長,這就導致每個班級的人數在不斷增多。時至今日,有些小學的單位班級人數已經達到了近百人,很多初高中的單位班級人數也都在50人以上。這種情況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對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同樣的教學精力,因此也就導致有些學生得不到教師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在這種情況下,不應繼續增加教師的教學壓力,而應尋找新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在班級內組織學生形成一個個互助小組,這樣教師只需指導每個小組的學習活動,從數量上減少了需要關注的對象。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也就照顧到了教師無法關注的學生。學生在小組中通過交流能夠感受到彼此不同的思維方式,也能夠收獲多方面的評價和提醒。學生之間相處的時間要多于教師,一些學生具有敏銳的思維能力和對事物較強的認知能力,能夠為學困生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幫助。而且,學生之間無論是身份還是心理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學習方面許多學生不愿與教師交流,卻愿與同學多一些探討。因此,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助于改善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心理健康狀態。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策略
1.合理分組
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在班級內劃分小組。在劃分小組的時候需要考慮很多方面,如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小組數量和組內人數、組內成員的座位距離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小組學習的成效,所以應當慎重考慮。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需求劃分小組,如為了提高班級里學困生的成績,就要將學優生和學困生分到一組,以便于學優生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困生;為了參與某項比賽或者班級內組織的小競賽,就要考慮學生是否具有創造力、領導力、動手能力等,要盡量把有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學生分為一組,而不要將兩個具有領導能力的學生分到同一組。合理的分組方式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基礎,同一小組內的成員只有互幫互助,才能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若是小組內的成員在性格、愛好、觀念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那么合作的時候就勢必會產生許多矛盾,這樣非但不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還會傷害到同學之間的友誼,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教師應在剛剛完成分組的時候對各個小組進行細致觀察,及時發現小組內的矛盾并妥善調解。在無法調解的時候需要當機立斷,及時更換小組成員,使矛盾消解于萌芽階段。
2.制定目標
小組劃分完之后,要根據當前的學習目的制定學習目標。與學習目的不同,學習目標是階段性的,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更新的以學習目的為目的的任務。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能夠給予學生動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明確自己應當完成的任務,并且在任務的指導下完成相應的學習內容。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習成績,但是學習成績應當怎樣提高并不是目的一制定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學生需要根據自己想要提高成績的目的,制定提前預習、按時練習、定期復習的目標,而且這些目標是可以循環實現的,即一次完成之后還可以應用到另外一次學習中再次完成。學習目的的制定是根據學生學習中的需要,而學習目標的制定則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還要考慮到小組成員完成任務的能力。這是一個綜合性的考量,也就是說學習目標的制定應當是小組內成員一起完成的任務。過高的目標會讓學生產生無法完成的沮喪感,從而對學習失去信心。但是過于簡單的學習目標也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和懈怠情緒,同樣也達不到鼓勵學習的效果。所以,制定小組學習目標的時候,教師應當參與其中,發揮主導作用。可以讓小組把制定的學習目的和學習目標以文字的形式上交給教師,教師覺得可行后方能執行。教師積極的引導有利于學生制定合乎自己能力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完成目標的成就感會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完成下一個目標,最終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
3.合理競爭
競爭能夠使學生更加關注自己實現學習目標的能力。一個人一旦意識到自己處于競爭環境中,就會積極地活動,以爭取成功。小組是由多個成員組成,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之間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競爭。無論是小組成員還是教師,都要注意維護競爭的合理性,不能讓競爭最后變成惡性的攀比擠兌。除了小組內的競爭,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更多的還是小組之間的競爭。小組之間在同一時間確立的學習目標可能相同,特別是在參加競賽的時候,每個小組成員都想獲得勝利,于是就會與其他小組之間產生競爭。競爭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在激烈的競爭中也能夠加快思維活動,提高學習效率。然而競爭中也有很多反面效果,如競爭時爆發出來的矛盾更加激烈以及失敗者的自卑情緒和勝利者的自滿情緒,這些都需要外力因素對其進行引導。教師就是一個外力因素,雖然不參與競爭,看似游離于小組之外,實則與小組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如在小組中爆發矛盾的時候進行調解,當個體產生不良情緒的時候進行疏導。合理的競爭有助于學生更加高效率地學習,也能夠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因此,學生和教師都應當注意維持競爭的合理性。
三、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應注意的問題
1.合作并不是全方位的
小組合作學習確實能夠彌補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陷,提高學習效率,但是任何學習模式都不能完美地涵蓋所有方面,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學習任務都適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給予個體一定的自由時間,不能所有的活動都集體完成,這樣很容易讓個體對集體產生依賴,從而逐漸喪失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時,也要注意適時地安排學生做一些個體活動,既要給學生提供小組學習的動力,也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把握好尺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2.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并不參與到小組中,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是被排除在外的,相反,教師的存在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建立的基礎。無論是小組的建立、學習目標的制定,還是學習活動的開展,教師的主導地位都一直不變。教師雖然看似游離于小組之外,但是小組內發生的事情都需要通過教師進行引導和調控,小組間的聯系也需要教師進行連接。如果失去教師的領導,學生就會失去方向,小組內的矛盾也無法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向師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非常適合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也能夠減輕當下教育環境中教師的教學壓力。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劃分小組,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柴翠萍.關于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幾點啟示[J].新課程學習(上),2012(09).
[2]張少文.關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5(29).
[3]李萬忠,陳菊芳.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03).
[4]駱亞奇.在小班化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06).
[5]黃永東.尊重的教學,合作的文化——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新課程(綜合),2011(06).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