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芳
【摘要】應用題是數學中的重要題型之一,通過將數學知識代入到實際的問題中,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數學定義定理以及公式的正確用法,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然而很多教師一味的采用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引起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學生對數學興趣缺缺,無法專心聽講,數學成績也始終無法得到提高。本文將論述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現狀,并提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以供廣大數學教師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數學應用題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51-02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一環,而應用題是與實際生活聯系的最為緊密的題型,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高深復雜的數學知識,從而為日后數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應用題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隨著新課改的大力實行,數學學科的難度顯著提升,這向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
傳統教育中教師一貫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知識強加灌輸給學生,雖然學生背誦記憶了大量的數學定理和公式,但是應用水平卻沒有相應的提高,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不能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教師往往會將同類題型放到一起,先講例題,然后讓學生模擬例題的解題方式進行大量的練習,通常情況下學生都能快速的解答,可是如果將已知條件和問題調換,學生就不能做出正確的應答。這是因為學生的思維模式在反復的練習中已經被牢牢固定,缺乏聯想力和跳躍性,不能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只會被動等待教師的講解,造成了學生的理性思維僵化,學習能力變差。同時,有些教師將應用題完全當作普通的教學內容,而沒有將其與生活實踐相連接,學生無法領悟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也就不能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致使數學應用題的用途被極度削弱。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題能力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很難發現應用題中的陷阱,這是阻礙學生正確解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在應用題教學中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審題,使學生了解每句話的含義以及應用題考查的知識點,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例如:王師傅原來每小時可以加工30個零件,采用新的加工技術后效率提高了20%,問王師傅現在每小時可以加工多少個零件?這道題目中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加工效率高,而且比原來提高了20%,要想得出現在的零件數量應該用原來的零件數量加上多出的20%,所以列出以下式子:30+30*20%=36(個),即現在每小時加工36個零件。教師要引導學生耐心、細心的審題,從題目中尋找邏輯關系,并學會正確的使用運算符號,這是學生學好應用題的關鍵。
2.設計貼近生活的應用題
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信息,例如買賣問題、時間問題、行程問題等數學問題都源自于生活,也是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應讓學生從生活中發掘數學問題,同時在課堂上設置貼近生活的應用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深刻內涵,并學會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
例如:小明上周買了鉛筆和油筆兩種文具,已知鉛筆2元/支,油筆3元/支,小明一共買了5支鉛筆,4支油筆,問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錢?學生會在審題后列出以下式子:2*5+3*4=22(元),即小明一共花了22元。這是一道簡單的買賣問題,也是學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通過解答這類問題能夠使學生留意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
再比如,小紅家距離學校5km,步行速度是5km/h,騎車速度是10km/h,已知學校8點上課,小紅出門時間為7點20分,問小紅選擇哪種出行方式能夠按時到校?首先學生會分別計算步行和騎車到學校需要花費的時間,步行:5÷5=1(小時),騎車:5÷10=0.5(小時),然后算出當前與上課的時間差,因為0.5<8-7
<1,所以應選擇騎車上學。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應用題,并讓學生也參與到題目設計之中,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數學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枯燥的傳統教學方式不適合正處在天真活潑好動年齡段的小學生,如何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熱情,是現在教師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應用題制作成生動的動畫,使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學會審題、解題;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設置專題講座,讓學生講述他們的解題思路,教師給予糾正和引導,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教師還可以將班級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和解答,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師要增加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次數,從而使學生喜歡數學學習,主動接觸數學學習。
4.積極展開課外實踐
小學高年級數學的學習是結合廣泛的思維空間與實踐空間的學習活動。將數學學習活動引入課外實踐活動中去,將學習與生活體驗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快樂的學習。同時結合實踐活動學習高年級數學應用題,也給了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體驗,以及了解高年級數學應用題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性。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以及生活經驗出發,積極展開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交流知識,從實際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提供場所與機會。
三、小結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小學數學教師應立即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重視運用新型的多樣化的教育方法,為學生創造生動活躍的課堂環境,使學生的思維保持在活躍狀態,有助于學生思考和研究數學問題,進而提高應用題的解題水平。教師還應不斷研究新的教學策略,并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將數學學科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趙勤.小學數學應用題的幾點教學探討[J].吉林教育,2016(02).
[2]賴曉梅.試析小學數學應用題優化教學的實現途徑[J].新校園(閱讀),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