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應該重視對課程資源的利用,在教育教學中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所包含的教育資源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其中鄉(xiāng)土文化更是要融入到與語文教育教學中。本文重點分析了鄉(xiāng)土文化資源在中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鄉(xiāng)土文化資源 中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45-01
在語文教育教學中不應該只是局限在課堂教學范圍內,還應該包含生活化的部分,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鄉(xiāng)土資源,在生活中善于觀察身邊的周邊環(huán)境,將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鄉(xiāng)土資源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在中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應該利用鄉(xiāng)土文化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在鄉(xiāng)土文化的學習中,進一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
1.拓寬學習視野
在每片生活的大地上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鄉(xiāng)土資源本身歷史時間比較長,內容包含豐富,在鄉(xiāng)土資源中包含著武術的瑰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能夠充分挖掘資源將其利用到課程的學習中,起到豐富課程資源的作用,從而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僅僅要局限在課本中,還要讓學生走出“教室”。在學習有關山水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當地的山林讓學生去暢游,當學生在游玩的過程中,認識到山林的特征就會自然的聯想到在語文課堂中學習的有觀山林的語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自己真切的感受課文中描述的內容,從而對學習的知識有深刻的理解,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變得活靈活現,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彰顯文化底蘊
在教育教學中課程本身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的傳承方式,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整合鄉(xiāng)土資源就是給學生整合更多的資源,鄉(xiāng)土資源是每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接觸過的,通過將鄉(xiāng)土資源整和到教育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的知識,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會讓學生學習語文的相關知識,一方面了解書法的相關歷史,能夠對書法的了解中體會書法的魅力,讓學生能夠真正的了解到書法本身的美感和藝術感。這時在教育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到當地相關的書法館進行參觀瀏覽,讓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感受各種書法的魅力,學生在感受魅力的同時,也會對書法有進一步的了解,提升學生對書法的學習效果,也能夠提升學生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3.激發(fā)學生在成長中的動力
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育本身就是促進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生活的美好。在中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旨在通過文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學生在思想上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以便能夠培養(yǎng)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教學中不僅僅是對課程進行執(zhí)行,還要能夠根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生出一些資源,使得教學內容能夠更加豐富多彩。將鄉(xiāng)土資源融入到中學語文教學中,起到對教材內容的補充。例如在學習《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課文時,不僅僅是課文內容進行學習,還結合當地學生比較熟知的故事,通過一些勵志勤奮的故事來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更好的理解。通過這種對課文內容的延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從而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刻舟記》帶領學生參觀一些雕刻的作品,讓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其技藝。另外,也可以激勵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自己來做一個雕刻作品,這樣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習的內容,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4.更好的發(fā)揚本土文化
鄉(xiāng)土資源是對一個地域的領會,是人們長期的精神積淀,也是學生表達情感的來源,通過鄉(xiāng)土能夠更好的讓學生表達內心的情感。在中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融合鄉(xiāng)土資源以此更好的豐富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學習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當地的一些愛國主義故事融入其中,以此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愛國詩人的愛國情感。在教育教學中融入鄉(xiāng)土資源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將所學習的知識和鄉(xiāng)土中的人物相結合,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習的知識,也在思想情感上達到相應的升華。
5.結語
在中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融入鄉(xiāng)土資源可以將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和當地的文化習俗更好的結合在一起,將課堂和課外結合起來,更好的拓寬學生學習視野,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習的知識。也能夠更好的彰顯當地文化的底蘊,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當地的習俗。在鄉(xiāng)土資源的陶冶中,激發(fā)學生成長的動力。也能夠更好的弘揚本文文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擅于觀察鄉(xiāng)土資源并結合到教育教學中,以便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立.例談鄉(xiāng)土資源在語文課程中的開發(fā)與利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8:88-90.
[2]王培江.淺談鄉(xiāng)土文化資源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13,12:179.
[3]李偉中.整合鄉(xiāng)土文化資源,打造開放的語文課堂[J].基礎教育研究,2013,23:27-28.
[4]高文艷,張璇.試論民俗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01:111-113.
作者簡介:
農靜純(1969.08-),女,廣西靖西市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高中教師,研究方向:如何利用鄉(xiāng)土文化拓展教學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