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摘 要:課改以來,大量信息的涌入、課程實施成為每個幼兒園的一項重點工作,新課程的實踐與學習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教研組作為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提升到了一個空前重要的位置,這是新課程對教研組提出的新任務。
關鍵詞:教研計劃;準備;現狀;發展;收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10-01
在日常教研中我們的問題是:教研組長在初制定的教研計劃,預定的工作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最終無法落實。如:1、計劃的重難點未化解。2、教研過程的無準備狀態。3、教研成果的無用狀態。4、組員水平參差不齊。
做為組長如何應對以上問題,如何保證每一次教研活動的有效性?總結了這些年的經驗,我的做法是“有備而來”。
一、 備“紙條” 加強活動前的“小聲”指導,提高基準線
1、現狀。教研要落實,不但要有計劃、命題、更需要在每次活動前將研討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具體的內容引發組員思考,為了讓我們的組員做到有備而來,保證教研活動的有效性,我加強了活動前的指導與準備,每次活動前都備“紙條”
2、如何“備紙條”?!凹垪l“一般根據開學初制定的教研計劃預約內容,提前5天組長向組員預約下一次的教研重點。有“問卷、準備內容”兩種。
“問卷”主要是組長對組員遇到的問題、組員的需要、組員現狀的調查,了解組員的切實需要與想法。
3、收獲?!靶〖垪l”給組長帶來組長的變化是:由于對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進行深入思考,目標達成度高;養成了提前思考的習慣,有助于統籌安排學期乃至學年的工作重點與方向,組員參與教研的主動性增強。
二、備“經驗” 明確過程中專項指導,提升參照線
1、現狀
教研組長在教研活動時最頭疼的是由于組員經驗、水平差異導致的兩種現象分別是:
(1)開會時新教師“蒙頭不響”,老教師“滔滔不絕”的“談不攏現象”。(2)做事時老教師擔心新教師什么都不懂,做得不好要改還不如干脆自己做了省事;新教師們則認為:“我們做什么老教師都看不慣,還不如不做”,既老教師“不肯放手”,新教師“不能上手“現象。如何發揮老教師的長處,用好新教師的朝氣與創新?。這就要求組長要對組員的不同經驗水平有一個“準備”, 讓不同經驗水平的人在完成一項任務時承但不同階段的工作,達成新老成員的水平的“接力”,使新老教師的經驗更接近,從而在教研活動時能有效的進行研討。
2、如何備“經驗”
組長要對每一位老教師的經驗水平有所了解,指導老教師將已有工作經驗、理念、形式、內容進行提煉,形成一定工作的模式。通過老教師提煉的工作模式,再根據每個教師擅長的工作形成新老教師結對項目活動小組,進行專項的指導。有了“老教師”的模式,就有了新教師的參照線。
青年教師對活動模式進行前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詢問,這樣一來,新老教師的經驗慢慢接近,使得新教師在教研時不僅停留在要做什么,從而能夠更加深入的討論“怎么做”,教研活動過程也能夠有更多的碰撞、激發出更多的火花。
3、收獲
組長在“備經驗”中,起到“鋪路搭橋”“造峰填谷”的作用,使得新老教師能有效互動”;“備經驗” 讓老教師從單一的“做”上升到理念、經驗上的“理”,體會了價值感;“備經驗”讓青年教師從被動跟隨者到主動的實施者,促進了青年教師再次投入活動的積極性,以及體驗過程中創造的快樂?!皞浣涷灐笔沟媒萄薪M成員在教研過程中能“平等對話”“有效對話”“快樂對話”。
三、備表格 提供活動中的“無聲指導” 保證了平行線
1、現狀。新課程的實施是全方位的,除了集體教學、區角活動、游戲、生活運動,同時還包括家園共育、環境創設,以及前期經驗積累、后期的表達表現等等。日常,我們的教師會比較重視前者,而后者的實施力度往往更能反映出教師會受到經驗和水平的限制。我們教研組曾將此做為重點進行討論。但是事后各班在實始終仍不能達到預期的水準。由此,如何能保障教研成果在實際中的運用。我采用的方法是“備表格”。
2、如何“備表格”。表格主要是組長將大家研究的內容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歸類羅列呈現,這需要組長及時進行提煉和具備高度概括的能力。例如前面A老師,我為她《音樂活動中動作記憶法的實踐與運用》專題準備的表格是進行相關內容的填寫,如:介紹人、專題名稱、介紹案例名稱、歌詞、音樂素材分析、動作記憶法實踐效果,使他能根據這樣的線索進行準備。另一類是組長用表格式將要完成的工作羅列出來讓組員對工作任務的完成度進行自測。
如此,表格幫助教師明確了應該做那些事,以及如何做,它是對組員工作的“無聲指導”。統一的表格明確了最基本的工作任務,使得各班在實施課程時能基本“平行”前進,而不因為個人經驗的差異“上天入地”。
3、收獲。組長“備表格”是將教研活動的成果及時進行物化,它保障了研討后內容及要求的具體落實,促進了教研的有效性體現在操作成面上,它有效的幫助組員提高了課程的執行力,也使組員感受到教研是“有用”的。
組員在“備表格”的完成情況時,是根據自測表中的項目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自我評價的同時讓組員對自己負責的項目有明確的認識,從而更好的進行合理的安排與思考,提高組員自我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
“有備而來”的思考
新課程的實施要靠年級組長推動,新教師的成長要靠教研團隊帶動,“有備而來”讓我們組員在有限的時間中有了更多的碰撞與交流;“有備而來”讓我們的教研目標得以落實;“有備而來” 讓教研更有效,讓組員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