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澤碧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師要把閱讀的權利交給學生,給學生創造更多的閱讀空間與思考時間,引導學生與文對話,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18-01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理念,強調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主觀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行為,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空間,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悟與體會。這為我們的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將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閱讀與主動思考的時間,與文本展開積極的對話,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感悟與體會,這樣更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更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現我結合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構建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
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幾乎都將寫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內容循序漸進地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總結出標準答案。教師的詳細講解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的鍛煉,學生幾乎都是被動聽講,基本沒有自主閱讀的時間。新的課改環境下要求要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環境,幫助學生認識杜會,加強課上溝通,使得語文與生活更大程度上達到契合。只有構建和諧、良好且具有個性化特征的閱讀氛圍,才能夠幫助學生加深思考,自主探究文意,主動分析文章,表達內在情感,分享閱讀感受。只有個性化的閱讀才能夠讓學生體會文本的精華,找到自身的感覺,體會其中情感。
二、設計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大膽質疑
閱讀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那么,學生自然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課文產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所以,在課文問題設計上,應多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對教師的提問,我們最大的愿望是學生能作出準確的回答。但在開放性問題上,往往事與愿違,這個時候,一定要寬容,一定要耐心。只要學生的回答能自圓其說,即使是違背主旨的回答,我們也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而不應一味的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去統一學生。
三、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表現為不同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學習,教師加以適當的指導,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邊想邊讀,可以是邊表演邊讀,可以集體讀、個人讀,也可以是批注閱讀。學生通過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個性品質的發展,當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閱讀時,他們會學得自主、自覺、輕松、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無奈。
四、強調個性化的朗讀方式
個性化閱讀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教學中的活動,首當其沖的應該是朗讀。朗讀是理解文本的一種表現形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朗讀無疑是表現學生對文本理解和內心感受的有效形式。學生搖頭晃腦地讀,抑揚頓挫地讀,咬文嚼字地讀,甚至是帶有表演和夸張地讀,無一不是展示學生個性獨特體驗的亮點。通過個性化朗讀,學生不但讀出了個性,也深刻感悟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奧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展現出來,不僅要讀出個性,也要讓其他人感受到你的獨特理解。我想,這才是《新課標》提出個性化閱讀的主旨所在。
五、在拓展延伸中發展學生閱讀個性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的思維拓展和個性發展,既是新課標下對語文教學的新要求,也是對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高效運用。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活動,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拓展延伸,發展個性,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帶著感觸和答案走回課堂,進行分析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要避免將多姿多彩的文本內容轉變成“千人一腔”的結論,不要讓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被蒼白空泛的文字概念所取代。在小學生學習文字和言語表達的重要階段培養個性化的閱讀學習模式,有助于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經過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消化,逐漸形成個體的認知,這樣的學習過程才能將學生的差異性和不同的學習方法有機整合,才能在拓展延伸知識層面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個性。
六、構建多元化的閱讀評價體系
個性化閱讀評價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盡可能地去實現自身價值。因此,在個性閱讀評價中我們要樹立多元化評價觀,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評價,評價的內容要從各個方面進行考慮,應是一種發展的、全面的、動態的評價體系,要尊重每一位學生,把重視“知識”評價向重視“人”的課堂評價進行轉變,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和諧的發展環境。
總之,閱讀是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應該更加開放,更加具有活力。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堅定不移地把握這一本質屬性,求真務實,讓小學生從正襟危坐的“三味書屋”走向生機盎然的“百草園”。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也會因為個性之花的綻放而變成孕育無限生機的智慧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