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糧食生產核心區不同類型農戶耕地保護的認知與行為

2016-07-26 11:32:10樊鵬飛梁流濤劉志丹段朋輝陳常優
水土保持通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耕地保護

樊鵬飛, 梁流濤,2, 劉志丹,2, 段朋輝,2, 陳常優

(1.河南大學 環境與規劃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2.河南大學 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河南 開封 475004)

?

糧食生產核心區不同類型農戶耕地保護的認知與行為

樊鵬飛1, 梁流濤1,2, 劉志丹1,2, 段朋輝1,2, 陳常優1

(1.河南大學 環境與規劃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2.河南大學 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河南 開封 475004)

摘要:[目的] 剖析糧食生產核心區內不同類型農戶參與耕地保護的認知與行為差異,為制定相關差異化政策,引導農戶加強對耕地的監督和保護提供支持。[方法] 選擇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省周口市為樣本點,采用分層隨機抽樣與鄉村參與性評估法(PRA)對各類農戶參與耕地保護的認知與行為進行調查,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1)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兼業程度的加深,各類農戶對耕地重要性和多功能性的認識、時間投入偏好、對耕地保護前景的信心、對農業污染的防范都呈現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資產型(Ⅲ)<人力資產型(Ⅳ),得到補償后參與意愿、追加補償到耕地的意愿、定期施用有機肥或采用過測土配方施肥、制止他人破壞耕地的比例都呈現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資產型(Ⅲ)>人力資產型(Ⅳ)。(2) 影響各類農戶耕地保護行為的因素既存在相同之處也存在各自差異。相同因素包括戶主文化程度、投入偏好、補償意愿。戶均年齡高,家庭勞動力少的缺失型農戶影響因素還包括戶主年齡、務農人數、補償方式;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型農戶影響因素還包括家庭毛收入、經營土地面積、耕地破碎度;從事短期兼業且非農收入較高的自然資產型農戶影響因素還包括非農收入比、糧食種植經濟效益、農戶兼業;長期居住城鎮,較少參與農業生產的人力資產型農戶的影響因素還包括耕地經濟區位、當期糧食價、政策性補償方式。[結論] 農戶作為耕地保護的直接參與者,其認知與行為很大程度決定著耕地保護的成效。

關鍵詞:糧食生產核心區; 農戶類型; 耕地保護; 認知與行為; Logistic模型

文獻參數: 樊鵬飛, 梁流濤, 劉志丹, 等.糧食生產核心區不同類型農戶耕地保護的認知與行為[J].水土保持通報,2016,36(3):172-178.DOI:10.13961/j.cnki.stbctb.2016.03.001

耕地具有資源和資產雙重屬性,作為資源,它肩負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任;作為資產,它發揮著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任,保護耕地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命線[1]。作為最基本的微觀經濟單元和耕地保護主體,農戶的認知與行為成為了耕地保護的關鍵[2-3]。伴隨社會經濟發展,農戶生計分化成為普遍現象,逐漸由純農戶向兼業型、發展型轉變[4-5]。不同類型農戶的耕地保護認知與行為存在著顯著差異,探索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對于耕地保護績效提升和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學者們從農戶兼業程度、受教育水平、家庭結構、生產規模等角度對農戶進行劃分,對不同類型農戶耕地保護的認知、意愿、行為開展了大量研究[6-11]。楊偉等[12]從行為決策角度分析出了對農戶耕地保護行為有顯著影響的因素;梁流濤等[13]從農戶兼業角度對農戶的土地利用行為和效率進行差異分析;柴春嬌等[11]從土地規模、收入結構等角度劃分農戶類型,對農戶土地投入特征進行差異分析;王喜等[3]對農戶類型進行多角度劃分,進而對農戶保護意愿進行差異化分析。上述研究雖已取得了可喜成效,但在今后的研究中仍有改進之處: ① 少有研究把不同類型農戶的認知與行為統一起來進行橫向比較,更缺乏對差異原因的探究; ② 農戶劃分方面,僅考慮非農兼業、非農收入等影響,卻忽視了政府補貼、社會福利等影響因素[6]; ③ 研究區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對中部糧食生產核心區關注較少。鑒于此,本研究選擇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省周口市為樣本點,擬采用分層隨機抽樣和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方法進行農戶調查,摸清各類農戶耕地保護認知與行為差異,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定量分析其影響因素,并針對各類農戶提出了相應建議。

1研究區概況

地處中部地區的河南省耕地資源稟賦優異,是中國傳統農業大省和糧食生產核心區。統計顯示,2012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為5.89×108t,其中河南省占到9.95%,達到5.64×107t。以2009年8月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的通知》為標志,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區域內耕地保護提出了更為嚴格要求。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的周口市,2012年全市耕地面積為8.58×105hm2,糧食總產量為7.73×106t,糧食單產為6 567.81 kg/hm2,號稱“中原糧倉”。近年來,由于農業生產比較效益降低和農戶兼業日益多元,越來越多的年輕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耕地低投入、零投入甚至拋荒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摸清核心區內不同類型農戶耕地保護的認知與行為差異,本研究依據分層抽樣、代表性和可行性原則[3],基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中、低分別選擇了川匯區、淮陽縣和太康縣作為研究樣本區。

2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2.1調研設計與數據來源

正式調查之前,2013年11月在研究樣本區進行預調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問卷的設計和調查方案進行了完善,達到預期效果后才進入正式調研階段。在實際操作中采用分層隨機抽樣與參與式農村調查評估法PRA中的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進行農戶抽樣調查。在每個樣本區選5個鄉鎮,每個鄉鎮選3個村莊,每個村莊隨機選13~15戶農戶,共取得662戶有效觀測值,有效問卷率達98.09%。問卷內容包括: ① 農戶家庭情況,包括耕地面積、成員年齡、兼業狀況、教育水平、家庭收支等; ② 耕地效用認知程度,包括對耕地重要性、多功能性、社會性的認知; ③ 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包括補償方式、補償比例、補償用途、補償效果等; ④ 耕地保護認知與行為,包括耕地權屬認識、耕地稟賦狀況、保護前景認識、保護行為偏好等。

2.2農戶類型劃分

有學者從區位差異上來劃分農戶類型[7],也有學者從農戶生產目的以及與市場聯系來劃分[8],更有從兼業程度、收入狀況來進行劃分[9]。目前,以非農收入占比的劃分最具代表[10-11],但卻忽視了政府補貼、社會福利性收入等影響。有些農戶既沒有農業收入也沒有非農收入如某些獨居老人、生活特困戶,主要靠政府補貼或子女贍養,學界對此類農戶并未進行明確劃分。預調查時發現,隨著老齡化加劇和年輕勞動力不斷涌入城市,農村地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獨居老人和生活特困戶。為全面展現出研究區內農戶特點,本研究借鑒相關成果[6,14],依據生計方式、主要收入來源、糧食商品化率3項最能代表當前農戶分異差異的指標,將農戶劃分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資產型(Ⅲ)和人力資產型(Ⅳ)[15](見表1)。

表1 農戶類型劃分標準

2.3農戶特征分析

在662個被調查農戶中,Ⅰ型農戶95戶,占比14.35%,Ⅱ型農戶179戶,占比27.04%,Ⅲ型農戶253戶,占比38.22%,Ⅳ型農戶135戶,占比20.39%。從表2看出,不同類型農戶特征如下:① Ⅰ,Ⅱ,Ⅲ,Ⅳ4類農戶的戶均人口和戶均勞動力依次增加,趨于較為完整的“兩代型”家庭結構。但隨生計方式的多元化,戶均農業勞動力呈現先增加后減少態勢; ② Ⅰ,Ⅱ,Ⅲ,Ⅳ4類農戶的年齡層次逐漸降低,且Ⅰ,Ⅱ型農戶的戶均年齡都超過了50歲; ③ 作為傳統農業區,農戶受教育水平整體偏低,受教育程度從Ⅰ型農戶到Ⅳ型農戶逐漸上升; ④ Ⅰ,Ⅱ,Ⅲ,Ⅳ4類農戶的總收入依次增加,除Ⅰ型農戶外非農收入也逐漸增加。由于Ⅰ型農戶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或子女及親戚贍養,其非農收入高于Ⅱ型農戶,其余各類農戶的非農收入隨著兼業程度的加深逐漸提高。

表2 不同農戶類型特征

注:從事農業活動和非農活動人數計算方法:只務農的勞動力,只計農業人數為1;只在農忙時務農,農業人數計為0.2,非農勞動力人數計為0.8;邊工作邊務農的勞動力,農業和非農人數各計為0.5;不務農的勞動力,只計非農人數計為1。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類型農戶耕地保護認知與行為分析

西奧多·舒爾茨教授在《改造傳統農業》一書中,論證了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農戶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動機[13]。隨著中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加快,農戶在生產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其行為也日趨理性。耕地保護認知決定耕地保護行為[16-17],從此角度來說農戶耕地保護行為與其耕地保護的認知是密不可分的,本研究嘗試著把兩者結合起來做統一分析。出于各自理性角度考慮,不同類型農戶的認知與行為存在顯著差異,探索這些差異的規律對耕地保護績效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同類型農戶的耕地保護認知與行為差異可以通過表3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考察和呈現。

作為傳統農業區,農戶對耕地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比較高,并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類型農戶認知程度呈現出:Ⅰ<Ⅱ<Ⅲ<Ⅳ。但是,僅有52%的農戶了解耕地的多功能性,尤其對耕地的生態和社會屬性知之甚少。對于耕地質量下降影響的認識,除Ⅰ型農戶由于耕地少而影響小外,其余各類農戶隨著各自農業收入比重的降低,影響程度呈現出Ⅱ>Ⅲ>Ⅳ。僅有56%的農戶滿意現行的耕地保護政策,且利益相關度越高滿意率越低。

若得到補償會有高達82%的農戶參與耕地保護,且各類型農戶參與保護的意愿呈現出Ⅰ>Ⅱ>Ⅲ>Ⅳ。僅有45%的農戶對保護前景有信心,尤其是Ⅰ,Ⅱ,Ⅲ型農戶認為耕地保護應該是政府行為,而政府政策具有不穩定性,他們對政策的能否長久實施高度懷疑。

表3 不同類型農戶耕地保護的認知與行為

注:對于是否類問題,表中數據采用肯定回答的農戶比例。

農戶耕地保護的認知會對其耕地保護行為產生直接影響。高達85%的農戶更傾向于短期的保護行為,平時從事農業勞動時間越短的農戶該比率就越高。僅有59%的農戶愿把所得補償金繼續投入到耕地中去,尤其對屬于資產類的Ⅲ,Ⅳ型農戶該比例都低于50%,他們更傾向把資金投入到比較收益更高的非農領域。在土壤保護方面,僅有24%的農戶定期施用有機肥且Ⅲ,Ⅳ型農戶的該項比例都小于10%,主要由于施用有機肥程序相較化肥更復雜,包裝體積大,不方便運輸,選擇施用的農戶大多也僅是為了處理家庭廢棄物。相較于其它地區農戶,糧食生產核心區內采取過測土配肥的農戶比例比較高,Ⅰ,Ⅱ型農戶都超過了50%。對于農業面源污染,大部分受調查農戶不甚了解,只有30%的農戶會采取防范措施,且隨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該項比例呈現出Ⅰ<Ⅱ<Ⅲ<Ⅳ。作為傳統農業區,農戶對耕地有著特殊感情,對于他人的耕地破壞行為,65%的農戶會采取措施制止,其中Ⅰ,Ⅱ型農戶比例最高。

3.2模型構建與計量分析

3.2.1變量說明及模型選擇農戶的耕地保護認知最終要體現在耕地的保護行為上,探索不同類型農戶耕地保護行為的影響因素,并依據農戶類型對影響因素進行差異化分析,可以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據。研究中的變量是離散的二值變量,探尋對農戶的耕地保護行為造成影響的因素,結果只有參與和未參與兩種情況。參考有關研究[1,6,17-18],并結合糧食生產核心區實際情況,本研究將各類農戶是否參與耕地保護設定為如下函數表達式:即農戶是否參與耕地保護=(農戶個體及家庭特征,耕地資源稟賦,經濟因素,效用認知,補償機制,外部性因素)+隨機擾動項,有關變量的說明與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4。

本文擬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來分析各影響因素與各類型農戶參與耕地保護行為之間的關系,并分析出不同類型農戶參與耕地保護的主要影響因素。模型具體形式如下:

不同類型農戶是否參與耕地保護為因變量y,若愿意參與y=1,否則y=0;p——農戶參與耕地保護的概率;χ——自變量;i——影響因素編號;α——常數;β——影響因素回歸系數。

3.2.2回歸結果分析應用Stata 12.0軟件對調查得到的662份關于各類型農戶參與耕地保護的行為影響因素進行了二元Logistic回歸處理,具體分析結果見表5。模型的整體擬合效果好,回歸結果可信度高。可以看到,各類型農戶參與耕地保護行為的顯著影響因素既存在相同之處也存在各自差異。

表4 不同類型農戶模型變量說明與賦值

(1) 不同類型農戶共有影響因素。X20是影響各類型農戶參與意愿的最顯著因素,一致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其作用方向始終為正。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戶行為更多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決策前都會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只有讓農戶認為參與耕地保護會得到一定收益時,農戶才愿意參與。尤其對收入相對較低的Ⅰ,Ⅱ型農戶來說,耕地保護補償對他們來說是一筆可觀收入,對其參與有重要激勵作用。總的來說,耕地保護補償投入越多,各類農戶參與保護的意愿就越強烈。X14在回歸模型中一致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作用方向都為正。本研究所指的投入偏好主要是指投入時間的長短。耕地保護如土壤改良、生態修復等需要長期投入,農戶在選擇是否參與保護時,更多的考慮了自身的時間稟賦。實際調查時發現,時間稟賦充裕的Ⅰ,Ⅱ型農戶偏向于長期投入,而兼業程度深、時間緊迫的Ⅲ,Ⅳ型農戶更偏向于短期投入。

X4作為另一共同影響因素,作用方向存在差異。X4在各類型農戶回歸模型中分別通過了10%,5%,10%,5%的顯著性檢驗。戶主在家庭內部決策中起主導作用,其受教育程度越高,對耕地保護重要性的認知程度就越深刻[15],進而越有可能采取保護措施。這對于Ⅰ,Ⅱ型農戶尤為明顯,但對Ⅲ,Ⅳ型農戶,本研究卻得到了相反的結果,即戶主文化程度呈現出明顯的反作用。可能的解釋是Ⅲ,Ⅳ型農戶的生計方式較多元,受教育程度越高,非農收入就越高,對耕地保護投入過程中喪失的機會成本認識也越深刻,參與耕地保護的意愿也就越低。

(2) 不同類型農戶差異影響因素。除上述共同影響因素外,還存在著一些差異因素影響著不同類型農戶的耕地保護行為,即使是同一影響因素其作用方向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影響缺失型農戶的因素還包括X1,X3和X19,分別通過了5%,1%和10%的顯著性檢驗,除X1外其他兩項的作用方向均為正,說明家庭務農勞動人數越多、耕地保護補償方式越理想,農戶越愿意參與保護,而隨著戶主年齡的增大,農戶的參與意愿會逐漸降低。缺失型農戶大多屬于農村中的獨居老人或特困戶,戶均年齡較大、務農勞動人數較少,年齡和勞動人數成為了其考慮是否參與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補償方式的選擇,從調查結果看,84.5%的缺失型農戶選擇了政策性補償,對于平均年齡較高的該類農戶來說更希望通過政策補償能夠一定程度免除他們的養老之患。

表5 不同類型農戶模型回歸顯著影響因素結果

注:*,**,***分別表示解釋變量在10%,5%,1%的顯著水平下顯著。

影響基本型農戶的因素還包括X5,X7,X8,分別通過了10%,1%和1%的顯著性檢驗,除X8外其他兩項的作用方向均為正。作為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基本型農戶對耕地的資源稟賦尤為關注,家庭毛收入越高、經營的土地面積越多,耕地的相對重要性就越強,其參與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就越高。與之相反,耕地破碎化程度越高,農戶越不愿意參與保護。一方面,耕地的破碎化造成了人力資本和農業機械在耕作上的浪費,尤其不利于農業規模化經營;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專門拿出來一部分耕地用作地塊的界線(田埂)和修建田間道路,無疑造成了耕地資源大量浪費[3]。

影響自然資產型農戶的因素還包括X6,X12,X15,分別通過了1%,1%,5%的顯著性檢驗,除X12外其他兩項作用方向都為負。自然型農戶占到總調查農戶的38.22%,既從事農業生產又有短期兼業,糧食商品化率超過了70%,在投入決策時存在著非農業投入和農業投入之間的權衡,以追求收益最大化為最終目標。非農收入越高、兼業程度越深,農戶越不愿意參與耕地保護,而當糧食種植的經濟效益提高時,其參與意愿會得到相應的增強。

影響人力資產型農戶的因素還包括X10,X13,X22,分別通過了10%,10%,1%的顯著性檢驗,除X10外其他兩項作用方向都為正。人力資產型農戶大多長期務工或自營工商業,主要依靠非農收入及耕地轉包金,農業收入僅占家庭總收入的30%以下。由于耕地的相對重要性較弱,他們把耕地更多的當成了一種資產,偏向從經濟效益或政策收益來考慮是否參與耕地保護。經濟區位好的耕地一般位于城鄉交界地帶,農戶兼業機會多,大多不愿放棄較高的非農收入來增加對耕地的投入,加上某些耕地即將被開發商收購,農戶更不愿意過多投入;經濟區位不好的耕地多位于偏遠鄉村,農戶對耕地的依賴性強、鄉土觀念深,參與耕地保護的意愿較強烈。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人力資產型農戶會更關注市場環境的變化,農產品的價格越高,其參與耕地保護的意愿也就越強烈。由于長期在城市工作或已定居城市,出于對自己未來的考慮,人力資產型農戶更關心耕地的政策性補償。調查顯示,84.3%的農戶傾向于提供城市保險或購房補貼,所提供的政策性補償越理想其越愿意參與耕地保護。

4結 論

(1) 按照生計方式、主要收入來源和糧食商品化率,將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戶劃分為缺失型、基本型、自然資產型和人力資產型。不同類型農戶對耕地保護的認知與行為存在著顯著差異。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兼業程度的加深,各類農戶對耕地重要性和多功能性的認識、時間投入偏好、對耕地保護前景的信心、對農業污染的防范都呈現出Ⅰ<Ⅱ<Ⅲ<Ⅳ,得到補償后的參與意愿、把補償追加投資到耕地的意愿、定期施用有機肥或采用過測土配方施肥、對他人破壞耕地的行為制止呈現出Ⅰ>Ⅱ>Ⅲ>Ⅳ。

(2) 各類農戶參與耕地保護的影響因素存在顯著差異。① 缺失型農戶多屬于獨居老人或貧困戶,收入偏低、社會保障能力偏弱,對耕地有濃厚感情。影響因素包括戶主年齡、務農勞動力人數、戶主文化程度、投入偏好、耕地保護補償及方式等因素。對于這類農戶,若條件許可,鼓勵他們把耕地轉包給其他種糧大戶,在補償方式上盡量滿足他們的醫療、社保、住房需求,引導他們間接參與耕地保護。 ② 作為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型農戶,其耕地保護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戶主文化程度、家庭毛收入、經營土地面積、耕地破碎程度、投入偏好、耕地保護補償。對該農戶來說,應加強農技教育和耕地保護宣傳,完善承包政策、鼓勵規模經營,降低耕地破碎程度,增加耕地補償,提高他們參與耕地保護的積極性。③ 作為從事短期兼業的自然資產型農戶,影響因素包括戶主文化程度、非農收入比例、糧食種植經濟效益、耕地保護投入偏好、農戶兼業程度和耕地保護補償。針對該類農戶,一是通過采取措施提高糧食價格,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來提高農業生產比較收益,二是通過適當補償來提高農戶從事耕地保護的積極性。④ 作為長期居住城鎮,較少參與農業生產的人力資產型農戶其影響因素包括戶主文化程度、耕地經濟區位、糧食價格水平、耕地保護投入偏好、耕地保護補償及政策性補償方式。針對該類農戶,一是通過宣傳增強其耕地保護意識,二是通過相應政策性補償方式引導農戶流轉出土地,為耕地規模化經營提供條件,三是通過耕地股份合作制,使農戶成為股東,減輕對土地保障功能的依賴,間接參與到耕地保護中去。

[參考文獻]

[1]馬文博.糧食主產區農戶耕地保護利益補償需求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357份調查問卷的實證研究[J].生態經濟.2015,31(5):97-102.

[2]李小建.還原論與農戶地理研究[J].地理研究,2010,29(5):767-777.

[3]王喜,梁流濤,陳常優.不同類型農戶參與耕地保護意愿差異分析:以河南省傳統農區周口市為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5,29(8):52-56.

[4]周婧,楊慶媛,信桂新,等.貧困山區農戶兼業行為及其居民點用地形態:基于重慶市云陽縣568戶農戶調查[J].地理研究,2010,29(10):1767-1779.

[5]劉洪仁.我國農民分化問題研究[D].山東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6.

[6]李贊紅,閻建忠,花曉波,等.不同類型農戶撂荒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重慶市12個典型村為例[J].地理研究,2014,33(4):721-734.

[7]張改清.糧食主產區不同區位農戶營糧貢獻差異研究:基于河南農戶的實證[J].經濟地理,2011,31(7):1171-1177.

[8]譚淑豪,曲福田,黃賢金.市場經濟環境下不同類型農戶土地利用行為差異及土地保護政策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1,24(2):110-114.

[9]楊明楠,陳海,梁小英,等.不同類型農戶土地利用與其土地屬性要素的關系研究:以陜西省米脂縣高西溝村為例[J].水土保持通報,2001,21(4):200-204.

[10]Hao Haiguang, Li Xiubin, Zhang Jiping. Impacts of part-time farming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ecologically-vulnerable areas in north China.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3,4(1):70-79.

[11]柴春嬌,呂杰,韓曉燕.不同類型農戶土地投入特征差異分析:以遼寧省阜新地區為例[J].農業經濟,2014(11):15-17.

[12]楊偉,謝德體,廖和平,等.基于完全理性行為特征的農戶耕地保護行為決策研究:以重慶市開縣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4(11):81-86.

[13]梁流濤,曲福田,諸培新,等.不同兼業類型農戶的土地利用行為和效率分析:基于經濟發達地區的實證研究[J].資源科學,2008,30(10):1525-1532.

[14]閻建忠,吳瑩瑩,張鐿鋰,等.青藏高原東部樣帶農牧民生計的多樣化[J].地理學報,2009,64(2):221-233.

[15]何威風,閻建忠,花曉波.不同類型農戶家庭能源消費差異及其影響因素:以重慶市“兩翼”地區為例[J].地理研究,2014,33(11):2043-2055.

[16]周婧,楊慶媛,張蔚,等.貧困山區不同類型農戶對宅基地流轉的認知與響應:基于重慶市云陽縣568戶農戶調查[J].中國土地科學,2010,24(9):11-17.

[17]楊志海,麥爾旦·吐爾孫,王雅鵬.不同類型農戶土壤保護認知與行為決策研究:以江漢平原368戶農戶調查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7(3):15-20.

[18]殷小菲,劉友兆.農戶參與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以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為例[J].水土保持通報,2015,35(3):317-324.

收稿日期:2015-11-10修回日期:2015-11-29

通訊作者:梁流濤(1981—),男(漢族),河南省開封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資源經濟與環境經濟研究。E-mai:liangliutao415@163.com。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88X(2016)03-0172-07

中圖分類號:F301.24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Different Household on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Core Area of Grain Production

FAN Pengfei1, LIANG Liutao1,2, LIU Zhidan1,2, DUAN Penghui1,2, CHEN Changyou1

(1.CollegeofEnvironmentandPlanning,He’nanUniversity,Kaifeng,He’nan475004,China; 2.KeyLaboratoryofGeospatialTechnologyforMiddleandLowerYellowRiverRegions,MinistryofEducation,He’nanUnirersiy,Kaifeng,He’nan475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different household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government policy making and guide farmer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Methods] This research took Zhoukou City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household’s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 assessment metho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armer’s cognition and behavior were studied by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Results] (1)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the cognition of household on the importance of farmland, time investment preferences, confidence in the prospects for the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th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prevention showed as: Ⅰ<Ⅱ<Ⅲ<Ⅳ. In contrast, the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after compensation, regularly using organic fertilizer or soil testing fertilizer, and to prevent other people from destroying the arable land showed as: Ⅰ>Ⅱ>Ⅲ>Ⅳ. (2) Some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were similar in all types of household, while the others were different. The same factors included education degree, investment preference, 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household with high average age and less labors included age, the number of farmers, and the way of compensati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ousehold specialized in agriculture included family gross income, cultivate area and arable land fragmentati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atural assets household(work short in farming, and high non-farm income) included non-farm incom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grain producti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ssets type household(living in town and invested less in farming) included cultivated land economic location, the current food prices and policy compensation mode. [Conclusion] As the direct participant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household’s cognition and behavior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farmland protection to a large extent.

Keywords:core area of grain production; household type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logistic model

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PSER分析框架的農戶環境保護行為機制及政策調控研究”(4130164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農戶行為的農業環境政策創新研究”(11YJC790095); 國家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012M510175,2013T60695)

第一作者:樊鵬飛(1990—),男(漢族),河南省焦作市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利用與估價。E-mai:18438703566@163.com。

猜你喜歡
耕地保護
基于糧食安全的耕地保護補償研究
新農村建設導向下耕地保護研究
淺析山東省臨沂市耕地保護與利用
經營者(2016年19期)2016-12-23 17:44:08
耕地保護約束下建設用地合理發展措施
農村勞動力轉移風潮下的耕地保護問題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耕地保護問題分析
論建立耕地保護的土地管理新機制與策劃
西藏山南地區耕地保護現狀及對策探討
科技視界(2016年8期)2016-04-05 20:06:08
耕地保護補償標準及跨區域財政轉移機制
耕地保護優先序省際差異及跨區域財政轉移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18|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97视频免费看|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青青操国产|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久久免费看片|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久久综合激情网|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国产成人一二三|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伊人久综合| 国内黄色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天堂成人在线| 色综合五月|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亚洲国产系列|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青青草一区|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一区成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不卡|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成人三级|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欧美a在线| 91视频青青草|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四虎成人精品|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久| 婷婷六月综合|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99热最新网址|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va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 麻豆精选在线| 日本一区高清|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