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麗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芒市 678400)
?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家庭經濟狀況的相關分析
——以云南師范大學為例
袁麗麗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芒市 678400)
摘 要:不同家庭經濟狀況的大學生,在學習方面有自己的特點,學習動機也不例外。本研究為探討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家庭經濟狀況的關系,采用《大學生學習動機問卷》、《大學生學習動機問題自我診斷測試》和自編《家庭經濟水平問卷》對云南師范大學400名學生進行統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大學生學習動機水平一般,動機取向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物質追求、求知進取、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社會取向和害怕失敗;(2)家庭經濟狀況與學習目標上的困擾方面存在顯著負相關,經濟狀況差的學生學習目標困擾更嚴重,且個人成就相對較低。
關鍵詞:大學生 學習動機 家庭經濟狀況 相關分析
學習動機是指在學校情景中,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習動機作為非智力因素,近年來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日益。與此同時,貧困大學生問題成為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普遍關注、家長揪心、學校擔心、學生憂心的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經濟上的負重, 往往導致心理上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學習方面也不例外。以往研究表明,家庭社會經濟條件影響孩子的學業成就,家庭經濟狀況是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沈濤在研究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學習動機的影響中發現,學生的家庭物質條件愈高,學習動機愈模糊,學習的主動性愈差;盧智泉等人在對家庭教育與學生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的調查指出,家庭收入與學習動機的關系呈正相關。可以看出,以往研究更過關注中學生,且結論存在差異。本研究試圖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家庭經濟狀況與學習動機的關系,旨在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水平,提高學習效果。
1.被試
隨機選取云南省某高校學生400名作為被試,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23份,回收率為81%。其中,男生126人,女生197人;大一80人,大二90人。
2.研究工具
黃希庭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動機問卷》,問卷中將動機分為6個維度:求知進取、社會取向動機、物質追求的動機、害怕失敗、個人成就和小群體取向。
宋專茂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動機問題自我診斷》測試,問卷包括四個方面:學習動機是否太弱;學習動機是否太強;學習興趣是否存在困擾;學習目標是否存在困擾。
四川師范大學周蜀溪的碩士畢業論文中的《家庭經濟狀況問卷調查》,該問卷共有6個題目,涉及住房條件、耐用消費品、食品消費及營養狀況、零用錢消費情況、醫療保險以及整體家庭經濟狀況等方面。問卷經測查具有較好的信效度:折半相關系數0.8167;內部一致性相關系數0.8271。
3.數據統計學分析
全部數據用SPSS13.0 for windows 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
1.大學生學習動機現狀
結果表明,大學生在學習動機問題的自我診斷上與正常水平一致,平均數都在2左右(全距0-5);動機的強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物質追求、求知進取、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社會取向和害怕失敗。
2.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其家庭經濟狀況的相關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經濟狀況與學習目標上的困擾方面存在顯著負相關,r=0.114,見表1.

表1 學習動機與家庭經濟之間的相關分析
1.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總體情況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學習動機取向的總體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物質追求、求知進取、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社會取向和害怕失敗。這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個人利益的追求以及發展成才的需要占據重要地位。在市場經濟、金融危機的大潮中,廣大同學必然受到經濟文化影響,反映出在思想上更趨于現實的特點。發展成才、求知進取作為一種內部動機,將對學習起著持續作用[1]。
2.家庭經濟狀況與學習動機的情況分析
結果顯示,家庭經濟狀況與學習目標上的困擾方面存在顯著負相關,且經濟狀況差的學生在學習目標上的困擾要更嚴重;經濟狀況好的學生在個人成就的得分上要顯著高于不好的學生。美國學者科爾曼認為,家庭社會經濟條件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2];俞國良等人研究指出,家庭資源(包括經濟狀況、父母教養方式、父母期望等)與學習動機存在一定的相關[3]。個人成就對應著個體尊敬的需要,家庭經濟好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個人成就的動機,這主要是由于經濟優越的家庭對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在個體的生理、安全的需要得到成分滿足之后,他們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即尊敬的需要[4],因而,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就比較差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個人成就動機。
大學生在學習動機問題的自我診斷上與大學生總體一樣;大學生學習動機取向的水平由高到低是:物質追求、求知進取、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社會取向和害怕失敗。家庭經濟狀況與學習動機中的學習目標是否存在困擾存在顯著相關。學校及家長應做到:引導貧困生正確認識自己,充分挖掘自我潛力;幫助家庭經濟水平低的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倡導自立自強的人格;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豐富校園文化,創設環境育人的心理發展環境;加強經濟水平低的學生主觀社會支持以及隊社會支持的利用。
參考文獻
[1]劉淳松.張益民.張紅.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性別、年級及學科差異[J].中國臨床康復.2005(20)
[2]周蜀溪.中學生學習動機與家庭經濟狀況的相關分析[D]. 四川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3]周勇.董奇.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與學生自我監控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 ]. 心理發展與教育, 1994 (3)
[4]李鳳杰等.大學生學習動機結構、發展特點及其對學業成績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
[5]卜榮華.大學生學習動機現狀的調查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4
[6]張清海.高校貧困生學習動機的研究[D]. 河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3)
作者信息:
姓名:袁麗麗,女,1988年12月,云南保山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發展與教育學專業,學習及認知的跨文化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