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博 于磊 杜祝平 侯雪梅
[摘 要]MOOC與傳統教學的三段混合模式在軟件工程課程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為了汲取MOOC具有國際著名高校的著名課程、課程內容優質的優勢,應將其有效、合理的融入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滲入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學生自主學習三個階段,從而實現教學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體驗,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
[關鍵詞]MOOC;軟件工程;傳統教學;實踐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B /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041-03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是開放教育領域近年來出現的新型課程模式。它具有免費開放、大規模、社會性、自組織等特點,在2008年推出以后引起了廣泛關注,代表了開放課程發展的方向之一。世界名校紛紛加入這場MOOC大潮中,分別由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提供的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MOOC平臺的出現,更是成為目前MOOC最有影響力的“三巨頭”,它們的課程教學模式值得分析與借鑒。MOOC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里程碑,其必將為傳統高等教育帶來一場新的變革。[1] [2] [3] [4]
MOOC作為一種新的開放教育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熱捧,對于高等學校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就目前而言,MOOC不可能取代傳統高校,但可以作為高等學校的延伸,它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規模和市場。除了國外知名平臺外,國內也已出現中文MOOC平臺,部分高校也開始嘗試探索MOOC與高等教育的結合方式。[5] [6] [7] [8]
本文借助當前流行的、豐富的、優質的MOOC資源,結合我校軟件工程課程自身的教學特點,研究探索將MOOC資源與傳統軟件工程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從軟件工程課程教學的三個不同階段考慮,選取適宜的MOOC資源,分別應用于傳統課堂講授、實踐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中。
一、軟件工程課程現狀
軟件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強的課程,對培養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溝通技能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軟件工程課程具有如下特點:(1)理論知識抽象。由于軟件工程中核心技術和開發原理均來源于實際軟件開發,經提煉形成原理和方法而引入課堂,理論知識較抽象,而對于本科生來說,軟件開發的基礎理論和經驗缺乏,在有限的學時內學生很難掌握軟件工程理論與實踐的精髓。(2)實踐性較強。由于軟件工程是從工程的角度,講述軟件開發與維護的原理、技術和方法,因此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踐和理解相結合的融會貫通非常重要。[9] [10] [11]
目前,軟件工程課程教學大概由課題教學和項目實踐兩部分組成。軟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與相關技術知識在傳統的課堂講授中完成,項目實踐環節組織學生按照軟件工程生命周期各階段完成一個項目。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及教學反饋來看,大多數學生對軟件工程課程的學習感到茫然,課程理論知識抽象,不易理解運用,學生因而學習積極性不高。
如何利用好國內外的計算機與軟件工程MOOC課程,為我國高校的計算機專業與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服務成為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借鑒國內外MOOC引入大學教學的模式,針對我校軟件工程實際教學情況,結合近幾年來課堂教學的經驗,以及五年來軟件工程化、規范化在我校推廣的經驗,積極探索將MOOC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新模式,優化教學效果。
本文提出的MOOC與傳統教學的混合模式,通過整理、篩選、分類軟件工程相關MOOC視頻資源,將MOOC資源應用于傳統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中。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穿插引入“國際大師級”高質量的短小精悍的視頻,豐富了授課形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實踐教學中,引入與實踐內容和工具相關的視頻資料,可在學生動手實踐時給予指導,便于實踐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選取軟件工程基本知識點的MOOC視頻資源,分發給學生,作為課外自主學習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講解、討論、提出問題,而部分基礎知識的講授,則通過“翻轉課堂”來實現。
二、MOOC與傳統教學的三段混合模式
提出MOOC與傳統教學的三段混合教學模式,將MOOC優質資源有效的融入傳統教學的三個階段(傳統課堂、實踐教學、課外自主學習),其中課外自主學習階段要借助選取的合理的MOOC資源實現“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交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內,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參與到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可以看講座視頻,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
不同于“翻轉課堂”,三段混合教學模式仍以課堂授課為主體,以精選的典型MOOC視頻為輔,更適合我校的教學實際。
(一)MOOC與傳統課堂講授有機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老師的課堂教授為主,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主動性不高。如果在傳統講授的課堂中,適當選取MOOC上高質量的短小精悍的視頻,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可使課堂形式多樣化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MOOC平臺上的資源來自名校名師,學生通過授課視頻獲得了來自“世界級”的指導,會對授課內容印象深刻。課堂上教師結合視頻進行討論互動,圍繞重點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將MOOC和課堂討論兩者結合,融入傳統課堂,通過實踐討論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可提高教學效果。
(二)MOOC融入實踐教學
軟件工程課程中,實踐是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傳統的實踐教學中,由教師首先對實踐工具及實踐內容進行講解,演示實踐工具的基本操作和主體功能,對于實踐工具的詳細使用,通常老師不會逐一演示,一般留給學生在上機時自己學習和實驗。傳統的實踐教學方式,不能兼顧到學生對于實踐環節的理解能力及動手能力的差異,理解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經過老師演示后,可自主學習和實踐,完成實踐內容;而動手能力差些的學生,可能會無從下手,或者僅僅會重復老師的演示步驟。如果選擇與實踐工具及內容相關的MOOC視頻資源,在實踐課堂上分發給每個學生,那么在教師對實踐內容講解和演示后,學生可自主選擇觀看與實踐相關的MOOC視頻,主動權在學生,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程度不同,可以選擇不同內容的MOOC視頻學習,邊學習邊實踐,同時根據需要,可選擇暫停和回放,滿足每個獨立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軟件工程課程的軟件設計實踐中,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UML建模的視頻資料,在軟件功能測試實踐中,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QTP功能自動化測試的視頻資料,對學生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三)MOOC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引導
“翻轉課堂”指將傳統教學中課堂內外的時間進行重新調整,使得知識傳遞和知識內化的過程被顛覆,知識傳授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在課堂中完成。學生在課外先自主學習,通過看視頻、網絡搜索、閱讀相關教材等各種途徑查閱相關信息;而教師不再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課程知識,而是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有目的地進行討論和實踐。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師不再受課堂時間的約束而弱化對學生的交流實踐,學生通過討論式上課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有效地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達到真正的課堂教學目的。
結合我校教學模式的實際情況,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軟件工程課程中基本知識點的學習中。由于軟件工程課程中知識點多,不易理解與掌握,且晦澀難懂,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軟件工程課程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記住軟件工程相關知識點,還要讓他們通過分析軟件工程項目,懂得如何對軟件項目進行有效的開發和管理。正是這樣,對于軟件工程課程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識點,可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完成。選擇講授相關知識點的MOOC視頻,分發給學生,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學習視頻中的基本知識點。課堂授課的重點是對知識的應用及問題進行討論、辯論,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請學生上臺講解知識點,之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在軟件工程項目實踐中應用知識,其他同學可以提問質疑,發表意見,小組內成員可進行討論。該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在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協助者與指導者。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提前根據教師安排觀看視頻,查找相關材料,這樣在課上便能很快進入學習環節。從小組討論、師生互動、上臺講解到成果展示,這一系列環節都促進了學生對知識意義的建構,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結束語
借鑒國內外MOOC引入大學教學的模式,針對我校軟件工程實際教學情況,結合近幾年來課堂教學的經驗,將MOOC資源及先進教學理念用于軟件工程課程教學的三個階段,優化教學效果。
三段混合模式具有以下三個特色:
(一)“大師級”風采引入課堂教學
國際名校名師的精煉的MOOC視頻,作為課堂講授的補充,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MOOC指南融入實踐教學
將與實踐工具和內容相關視頻分發給實踐環節的學生,作為實踐指南,有助于學生根據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實踐操作,適應多層次學生實踐需求。
(三)教學內容局部使用“翻轉課堂”
基本知識講授使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教師課堂上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討論知識的實際應用。
教學實踐表明,該模式能充分利用優秀的MOOC資源,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同時,研究成果對于MOOC資源如何融入傳統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對其他課程的改革也具有借鑒意義,可作用于更多的教學領域。今后還需進一步研究如何將MOOC更好的與傳統教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名校的優質資源,創新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提高大學課堂現實教學效果。
[ 注 釋 ]
[1] 徐曉飛.抓住MOOC之機遇促進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4(1):29-33.
[2] 徐葳,等.從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清華大學MOOC實踐的學術對話[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4):13-21.
[3] 凡妙然.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14(9):189-191.
[4] 楊海龍.基礎教育中“慕課”能真正“翻轉課堂”嗎[J].科教導刊,2014(12):77-78.
[5] 袁松鶴,等.中國大學MOOC實踐現狀及共有問題——來自中國大學MOOC實踐報告[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4):3-13.
[6] 張偉,等.MOOC課程學習體驗及本土化啟示[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4(4):3-9.
[7] 祝智庭,等.“后MOOC”時期的在線學習新樣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4(6):36-43.
[8] 劉清堂,等.活動理論視角下MOOC學習活動設計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4):99-105.
[9] 李祁,等.MOOC平臺下的“混合式”計算機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12):111-113.
[10] 池雅慶,等.探索MOOC對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影響[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4):164-168.
[11] 周麗濤,等.探索MOOC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4):118-121.
[12] 宋愛軍,余環虎.多層次實驗體系教學模式的研究[J].大學教育,2012(8):17.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