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倩倩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要關注學生本身,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皩W講計劃”正是貫徹了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一年級是孩子從幼兒教育向學校教育過渡的關鍵一年。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抓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還要通過自主先學、合作學習、交流展示、質疑拓展等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講活動打下終身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學講計劃 課堂教學 一年級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9-031
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漢語拼音、看圖識字、口語交際、閱讀寫話等基礎知識與技能,并且要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語文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學講計劃”核心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關鍵是學與教的方式的轉變,前提是教師教學觀的轉變。那怎樣進行“學講計劃”活動呢?
一、自主先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自主先學是后續學習的基礎,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前預習、課中的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前或剛開始上課的時自主學習,發現并提出問題;然后,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提取出課堂學習的知識點、重難點;最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討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的目的。同時,要給予一定的學習時間和過程安排的自主性,保證不同學習速度的學生有“異步”學習的機會。如,在教學 “d t n l”時,我結合生活經驗,設計與拼音有關的游戲,讓學生成為學習拼音的小主人。我先讓學生回顧識記“b p m f”聲母的順口溜:“右下半圓b b b;右上半圓p p p;兩個門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再讓引導學習語境歌:悟空本領特別大,天兵天將都不怕,打敗哪吒三太子,樂得悟空笑哈哈;然后,讓學生自己動腦筋給“d t n l”編順口溜來識記。頓時,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了。
二、合作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在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按照學生的學習層次、興趣愛好、特點特長,精心組織、合理分組,以實現深度合作學習的目的。作為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在他們遇到問題時,幫助他們找到解決的策略,指導他們合作的技巧,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鋤禾》,初讀課文時我先是引導:“有的同學已經會讀這首詩了。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呢?”然后,讓一個學生示范讀;接著,我對其他學生說:“想不想像他讀得那么好呢?請小朋友們在本組內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合作學習,互相幫助認識不認識的字?!焙献鲗W習結束后,我請小朋友在本組內合作讀課文,看哪一組表現最好。這樣,培養了小朋友的小組集體榮譽感,形成互相學習的良好態勢。
三、交流展示,體現教師主導地位
交流展示,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是整個學講計劃實施的關鍵環節。課堂交流展示既有自主學習,又有合作學習,學講結合,內外互補,凸顯主體。全班交流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學生字時,由學生提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再交流如何寫好這些字,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得到充分的體現。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不需要通過教師來講解,只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便解決了,這樣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鍛煉。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8》時,我讓學生玩轉轉盤的游戲,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在小組里討論解決。在小組交流學習收獲時,一位小朋友上臺展示。他向同伴介紹自己都學會了哪些字、是怎樣學習的,并展示自己的神奇轉盤。最后,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識字經驗識字,也可以經常玩一玩轉盤,在玩中學習生字。這樣,使學生的識字能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興趣也越來越濃。
四、質疑拓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質疑拓展”是深化學習的環節。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趯胄抡n時,教師可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問題的驅使下,兒童會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并渴望及時解疑。這時,如果教師尊重學生學習的意愿,順從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自覺而積極地投入學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北風和小魚》中,講到第三自然段時,有一個小朋友提出問題:“為什么小魚不怕北風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有的說:小魚是不知道北風的厲害,所以才吹牛的;有的說:小魚不怕冷,因為穿的衣服厚。最后,我總結說:小魚之所以敢在北風面前說不怕,那是因為小魚勇敢聰明,并且知道自己的長處,就像同學們說的那樣。這時,學生感受到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可見,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會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檢測反饋,檢驗學生學習成果
學講計劃實施的效果如何,必須回到實踐中予以檢驗。這樣檢測學習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作業是最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但什么樣的作業最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呢?我認為作業的設計要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詠華山》這首詩時,我給學生賞析此詩,讓他們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奇妙,他們興奮不已??吹竭@種情況,我給他們布置了一項作業:找出自己所知道的與詩中詞語相對應的詞,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第二天收上作業一看,有的學生竟然找了十多組詞語。
六、小結反思,掌握學生學習方法
小結反思是建立知識聯系、領悟學習成果的環節。引導學生小結課堂上學習內容,領悟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更養成一種學習的習慣。作為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注意課堂狀態。當孩子走神或做小動作時,要用合適的語言和動作提醒他,讓他把精力放到學習上。在小結反思時,語速要放慢,尤其是對重點問題的講解,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白并牢固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
總之,“學講計劃”理念下,多方式、多層次、多環節、全過程地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體驗感悟、自主建構,實現真正學進去的目標。教師要把學習的主體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他們才會喜歡語文、學好語文。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喜榮.淺談小學一年級拼音教學[J].祖國(教育版),2013(2).
[2] 王江華.淺談一年級拼音教學[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3(12).
[3] 張闖.淺談“學講計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下),2015(6).
[4] 樊秀君.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2(6).(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