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雪平
摘 要:當前探究式教學已經成為中學教學改革的主流,其能夠針對中學政治教學的具體情況,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情境教學法是探究性教學中一種被大家普遍認可的方法;對于情境教學法而言,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是決定其順利實施教學并取得實效的關鍵。
關鍵詞:中學政治教學;情境教學;運用;策略和要求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04
1.教學情境的選取和設計必須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展開
設置教學情境的目標之一在于活躍課堂氣氛,化解因中學政治教學內容的抽象性所帶來的相對枯燥的矛盾。但活躍的教學氛圍依然是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因此,老師必須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圍繞具體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而設定教學情境,不能為了活躍氣氛而活躍氣氛,為了探究而探究,忽視了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的講解傳授。
筆者曾經聽過一位實習生講授“我國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宗旨”這一課。在課堂上,這位老師花了不少功夫,給學生準備了中日之間關于釣魚島主權之爭的相關視頻、地圖和文字資料。在將這些資料向學生展示后,這位老師要求學生自己發言討論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目的和中國政府的立場及可能的具體措施。因為這個問題本來就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高中生對這個問題也很關注,因此,學生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中,就如何應對釣魚島問題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整堂課氣氛非常活躍。但是,整堂課下來,筆者感覺學生花了太多時間在具體討論釣魚島問題上,老師也沒有及時從具體的案例中做理論的升華和歸納,結果一堂理論課變成了時事課,這就明顯違背了教學改革的初衷。
可以看出,這位老師在選取相關資料,設計教學情境時,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激發師生互動的積極性和如何活躍課堂氣氛,而對本堂課的具體教學任務與所選用的資料及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是否有內在的、直接的聯系考慮不周全。不僅如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這位老師又沒有及時對學生的探究行為進行必要的引導,結果就導致課堂氣氛雖然活躍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雖然提高了,但教學任務卻沒有很好地完成。
2.教學情境的選擇與創設要既貼近學生的實際,又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探究余地
探究性學習的開展關鍵在于學生能夠真正發揮自己的主體性作用,自覺主動地融入學習探究過程,否則就是花架子,起不到實際效果。而要讓學生主動自覺地融入探究過程,課堂環境寬松,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很關鍵。學生只有在一種自然、親切、能夠刺激其求知欲的環境中,才能做到放松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自主地開展探究性學習。因此,老師在選取和設計教學情境時,一定要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切合學生現有的情感特點和知識水平。這就要求政治老師平時對自己的學生要有比較全面準確的了解。
3.教學情境案例的選擇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
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實際上是一個知、情、意、行并行的統一過程。其中,教育行為能否激發學生情感,關系到能否給學生提供一個讓他們自覺主動學習外在的要求,并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要求的動力。教學一旦引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與探究行為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和導向力,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對此,筆者有過比較深刻的體會。有一次,在講授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平等、民族和共同繁榮三大原則這一內容時,我特意從網上下載了新疆“7·5”事件的視頻和圖片,播放給學生看。學生一下子從這些血淋淋的視頻和圖片中看到了暴恐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的兇殘,體會到民族不團結給廣大群眾和社會秩序帶來的極大危害,從而從內心感受到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性。實踐證明,這次教學情境的設計極為高效地調動了同學們的情感,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較好地掌握和認同當前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大原則及知識點。
總之,教學情境質量如何是情境教學法能否順利實施并取得實效的關鍵。要運用好情境教學法,政治老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精心創設能夠高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的教學情境,調動其自主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景驥懷.情境教學策略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中的運用[J].吉林教育,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