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摘 要:創新型人才是指具備優秀的創新思維能力,而且可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充分運用這一能力創造性地提出新思想的高素質人才。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應當從整體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課程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的高效教學改革,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高校教學;創新性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2-29
一、高校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面臨的困境
1.教學觀念比較滯后
由于各種內部與外部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高校的教學目的還是更為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積累,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1]近些年來,國內高校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內容等相關因素展開了積極的改革和探索。然而就整體來看,其中還存在過度重視知識傳授、智力培養,忽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的現象。
2.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高校課程體系改革中,在課程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專業性與職業性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一定問題。課程設置的專業性不強,基礎比較薄弱,實用性不突出,職業性不濃厚,創新性不明顯。高校還缺少專門的創新教育課程以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學生創新潛力,提升學生創新素質。高校的理論課程體系不健全,主要表現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公共外語課、計算機基礎課、公共體育等公共基礎課的地位不高,學科專業基礎課在培養學生專業特質與職業品格方面還缺乏有效性,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實用性及創造性的專業選修課程體系尚未形成。
3.師資隊伍結構有待提高
我國部分高校教師尤其是民辦高校教師,在學歷、職稱、知識結構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這使得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缺乏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的問題,這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極為不利的。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有些民辦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不高,知識結構不夠完善;創新能力與素質不夠強;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缺乏,致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效果甚微;還沒有真正形成“事業留人、學術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軟環境。[2]
二、加強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可行性路徑
1.完善高校課程體系建設
首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推進課程體系建設的改革與創新。事實上,高校在課程體系改革的過程中,要注重課程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的統一、基礎性與創新性的統一、職業性與實用性的統一。課程設置時其專業覆蓋面要寬廣,基礎要扎實,實用性要突出,職業性要濃厚,創新性要彰顯。其次,民辦高校要以增設創新教育課程為載體,大力開展與改進創新教育教學工作。要通過增設培養創新意識與創造性思維的課程,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與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和訓練,進一步對學生的創新潛力進行挖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素質的培養。最后,高校要進一步優化理論課程體系。
2.優化高校師資隊伍
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求高校教師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事實上,要想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要求高校教師自身具備創新能力與創新素質,唯有如此,高校教師才能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不斷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加強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優化民辦高校教師結構,不斷豐富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要著力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
3.完善高校教學理念
高校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要樹立與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既要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先進教育思想,又要全面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人文關懷理念。在牢固樹立與全面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提升人才培養的多樣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是新時期高等教育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校要科學規范,精心策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把培養新時期創新型人才作為其根本任務。只有這樣,高校才能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龐潔麗.建設創新型國家視閾下的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探析[D].湘潭:湘潭大學,2011.
[2]許青云.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 1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