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業+產業”的教、產、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針對目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校企合作不夠深入、人才培養方案不能完全適應行業等培養模式滯后的問題,從政府、行業、企業、學院的角度提出校企產學研協同工程人才培育,建立了多方參與、共同建設、多元評價的長效運行機制,并采用多方聯動的社會服務體系有效地提升社會效益,培養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專業+產業”的教、產、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以兩個職教集團為平臺,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內校企合作建基地,校外校企合作促產業,按企業實際典型任務的工作過程組織教學過程,并在教與學中完成產品的生產,培養企業所對應的工作崗位要求的各項能力。
一、研究背景
1.行業背景
“十二五”期間是國家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科研生產體系、實現國防科技工業整體躍升的關鍵時期,是我省加快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的攻堅時期,也是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實現由軍工大省向軍工強省跨越的重要時期。
2.主要問題
首先,校企合作機制有待系統化。目前,高職院校在形成行業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校企合作機制過程中如何依托行業與區域優勢,增強與企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讓企業全程參與學院辦學的長效機制的構建,多方參與、共同建設、多元評價的運行機制的形成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其次,專業教師的職業素質和實踐教學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國際視野需進一步提高。因此,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按照“校企合作定方案、建基地、輪崗位”的思路,積極探索“雙方聯動、雙崗交替、雙向培養”的校企共建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新模式有待完善。
二、研究思路與實踐
1.立足航空,面向湖南及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服務航空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旅游經濟產業發展,培養適應航空、旅游產業一線中高端技術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學院深度融入航空與旅游產業鏈的發展,及時跟蹤產業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態勢,堅持“立足航空,面向湖南及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服務航空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旅游經濟產業發展”的服務面向定位,著手打造湖南省航空職教集團和武陵山經濟協作區職教集團。
2.以職教集團為平臺,進一步優化“專業+產業”的教、產、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基于工作過程的“生產型”課程體系,重點建設四個核心專業,按照“對接航空與旅游產業、聯通崗位、優化課程、適應產業發展”的專業建設思路,牢固把握航空和旅游產業發展方向,優化專業動態調整及建設機制,動態調整專業格局。
3.建設一支“雙專業帶頭人”引領、師德高尚、水平高超、技能精湛、具有國際視野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不斷優化完善教師的成長機制、激勵機制和管理機制,努力建設一支“雙專業帶頭人”引領、師德高尚、水平高超、技能精湛、結構合理、具有國際視野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根據高職院校教師雙理論、雙實踐的“兩雙”要求,重點加強技能型教師、兼職教師的業務理論進修培訓和專任教師的企業實踐能力培訓。以“內培外引、企業歷練”為手段,建立吸引、穩定、激勵教師隊伍的長效機制,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實踐技能和“雙師”素質。
4.以“職教新干線”為平臺,引入三方評價機制,構建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數字化的多元管理體系。
我院深化學院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符合現代職業教育規律的管理體制機制。在明確學院的內設機構與崗位職責下,以“職教新干線”為平臺,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引入三方評價機制,構建基于“職教新干線”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在提升學院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實現各項管理工作的數字化、系統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專業+產業”的教、產、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學院多方聯動的社會服務體系能有效提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高等特點,但同時該模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存在諸如在教與學中完成產品的生產不理想而影響實踐的效果。因此,高職院校的“教、產、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使其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金昌.高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2]劉沛奇.關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業科學校學報,201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