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中職語文活動課以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為特征,其形式生動活潑,拉近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是最典型的“以生為本”的模式,這種語文教學模式提倡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能夠愛學習、會學習,從而體會到中職語文教學所帶給孩子的學習樂趣、生活樂趣。
關鍵詞:中職語文;以生為本;生活;語文
在中職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中,中職語文活動課以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為特征,其形式生動活潑,拉近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是最典型的“以生為本”的模式,這種語文教學模式提倡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能夠愛學習、會學習,從而體會到中職語文教學所帶給孩子們的學習的樂趣、生活的樂趣。中職語文活動課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使語文課程生活化。通過有效的語文活動課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幸福地體驗到語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生活就有語文;體驗到生活和生命的意義與樂趣;體驗到學習語文的無窮樂趣,在學語文、用語文中獲得語文學習的規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那么,怎樣才能上好一堂中職語文活動課呢?
一、廣博的學識是教好書的基礎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我想現在恐怕一桶水是不夠的,必須是源源不斷的自來水。其實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做到了這點。孔子“禮、樂、射、御、書、數”樣樣精通,但一生仍“學而不厭”,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為了學到知識、道理,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代價,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他還認為“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意思是每天都要學習一些不知道的知識,每月都要將所學的東西進行復習,這樣日積月累,才能達到博學的境界。他對自己提出了“博學而篤定,切問而近思”的要求,不僅要苦學,還要勤于思考,善于提問。好學永遠是孔子的追求,他在《論語·陽貨》中指出,沒有好學,仁、智、信、直、勇、剛都是空話;有了好學,一切皆有可能。
二、實施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既要強調語文的社會實用性,又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性
我們在中職語文活動課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明確活動的主題,每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都應該有一個集中鮮明的主題,突出重點。同時,我們在中職語文活動課教學過程中應當指導學生選好活動的角度。語文活動可以從很多個角度來入手,在掌握一定的方法后,他們樂意去自己完成這樣一些更能發揮個性的作業。但是,在初始階段,需要老師帶領他們一起學習,先指導學生讀懂要求,然后明白收集資料的途徑,再是確定本組本次活動的側重點,可通過與地理、歷史等學科的結合,開發其綜合性學習資源。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確語文學習不只是掌握課本知識,還需要利用各種有效資源提高語文能力。在讓學生獲取資料的同時,不僅要學會獲取資料的方法,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整理資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最后,我們在中職語文活動課教學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在整個活動的準備過程中,教師既要與學生平等參與,又要注重激發學生準備活動的積極性,適時地給予學生激勵性評價,特別是個性化評價,盡可能多地挖掘他們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與眾不同,保持一種躍躍欲試的良好狀態,進而迸發創新的熱情和研究的欲望。教師可以是總策劃和總編導的角色,但不可面面俱到、包辦代替,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創造性,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教師也可以對學生提出要求而不做具體指導,而只在學生遇到困難或適當的時候進行恰當的點撥、引導,起指導參謀作用,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總之,在中職語文活動課教學過程中,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應當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保護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職語文活動課必須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具體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引導學生扎實掌握學習內容,認真檢查學習效果,使活動課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各有收獲。我們通過中職語文活動課,讓學生能夠愛學習、會學習,從而體會到中職語文教學所帶給學生的學習樂趣和生活樂趣。
參考文獻:
[1]孟瑞紅.中學語文語感教學研究[M].寧夏人民出版社,2013-10.
[2]顧明元,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5-03.
[3]張行濤,郭東岐.新世紀教師素養[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6.
[4]伊道恩.教師教學能力培養[M].科學普及出版社,2005-07.
[5]魏書生.魏書生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實踐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09.
[6]彭小明.語文研究性學習[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0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