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體育教育也不例外。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制度上還有待完善,改革過程中以及在教育過程中依然存在問題。本課題通過梳理美國高校專業體育教育的改革歷程,分析美國高校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特征,以加深對美國高校專業體育課程的認識,了解國際高校專業體育課程的發展趨勢,希望能夠為我國的高校專業體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啟示。
關鍵詞:高校專業體育教育;體育課程;教育改革
一、美國高校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特點
美國高校專業體育課程的特點,首先注重內容的實用性,19世紀下半葉,美國“威斯康星思想”的創始人范.海斯就說過,“作為一所州立大學,他必須考慮到每一項社會職能的實際價值。換句話說,他的教學,科研和服務都應當考慮到州的實際需要。”大學對學生的教育與培養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走向社會、適應其未來的職業,所以高等教育一定要注重與社會的接軌。所以說社會的需要是體育專業改革的根本動力,因為如果體育專業改革不能與社會的需要相符合,那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就可能跟市場脫軌,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也就不能體現這種教育模式的科學性和優越性。所以課程的改革從根本上來講是滿足社會的需要,加強學科建設的實用性。其次課程設置要具有多樣性,課程設置的多樣性,不但可以避免人才的過度集中,從而造成人才的單一性,造為社會人才富集現象。而且還有利于不同興趣的人根據自身的愛好需要選擇不同的專業學習,從而更有利于資源利用的充分性,和人才的合理配置。另外學生畢業后在勞動力市場上自謀職業,如果本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性太強、知識面過窄也會造成就業困難,所以體育院系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多向性,增加專業設置,目的是使學生在畢業后又加大的選擇性和較多的選擇機會。再次是專業體育課程的人文性,體育專業應該是為人才更完善發展的一門專業,所以在培養學生技能學習的同時關注學生身心的協調發展,使其達到全面健康。增加基礎類課程有利于學生在掌握體育鍛煉的同時提高文化素養。而增加了選修課的比例,就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性,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身體技能的提高,除了身體鍛煉外,還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而作為高校專業體育教育科研能力是其所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通過人文性的模式,使體育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發展人性化教育的方針。
二、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走向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以傳授運動技術為中心的體育教育;第二階段是60年代至70年代,以身體教育為中心的體育教育;第三階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這一時期注重人的全面發展,體育教育作為運動手段的教育階段。
我們高校體育教學主要表現在以下以下幾點:一、加強加強復合型體育教師的培養。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的優勢在人才,人才的培養在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這一點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二、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趨向于多元化。高校體育的教學內容、結構形式、手段和方法都將隨著體育科學的飛速發展發生相應的變化,體育教學方法也會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三、素質教育貫穿于體育教學之中。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素質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知識、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是適應社會的需要。四、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注重體育的身心素質發展。大學生接受體育教育和從事體育鍛煉的最終目的是不斷的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而不是單單刻意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五、以快樂體育、主動參與體育為主的教育目標為導向。快樂體育、主動體育是現代體育教育的特征,學生不僅在體育活動中展示自己體能、智慧、思想,以獲得成功、失敗、喜悅等情感體驗,從而得到滿足感,還可以使學生在健康向上的體育活動中宣泄自己感情,陶冶情操,盡情的享受體育的魅力六、重視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高校體育教學在體育理論教材方面將會更加講究科學性,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指導性和時代性等。七、培養高水平競技運動人才。高校體育是優秀人才的搖籃。各體育強國攀登世界體育運動技術高峰,大多數人才是從大學生中發現和培養的。八、終身體育教育是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終身體育主要在于使體育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使學前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等各環節緊密相連,以保證體育教育的統一性、完整性與連貫性實現一體化。因此高校體育教育必須與學生的終身體育相結合,高校體育是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重要的保障。
三、結語
鑒于高校體育改革的發展走向,及其高校體育的教學任務,從高校的管理階層到體育活動的具體實施,都應該向“培養習慣,學會方法、發展體能、終身受益”的目標逐漸邁進。改革后的體育教學內容,強調了其理論內容的科學性、指導性,實踐內容的興趣性、實用性,既符合了大學生現階段身心發展和需要,又為他們今后的從事體育鍛煉在思想上、能力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轉變觀念,不斷地充實自己和提高自身理論知識與專業水平,才能適應改革的需要。另外我們也應該積極主動地想那些體育教育發達的國家學習,吸收他們先進優秀的教育方法,從他們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方式方法中得到啟示,運用到我國的高校專業體育中來,為我們能培養出來更好更優秀和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張長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走向的分析與思考[J].體育文化期刊,2009(10):31-32.
[2]黃曉靈.美國高校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特點及取向[J].比較教育研究,2009(05):17-19.
[3]黃敏,陳英軍.人性化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展望[J].體育學刊,2011(09):78-80.
作者簡介:張利朋(1984—),男,漢族,河南安陽人,講師,體育碩士,單位:南昌工學院體育部,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