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學玲
摘 要: 課外閱讀書籍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小學生知識積淀較淺,文學常識相對淺薄,大量課外閱讀對小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大有裨益。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將課外閱讀資源利用起來,讓學生在課外閱讀資源中吸收養分、汲取營養,將課內書本教學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本文著重講述語文課外閱讀資源運用的幾個方面,以及小學語文教師運用課外閱讀資源時應該注意的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資源 課堂教學
課外閱讀資源包括許多種類,各式各樣的歷史故事、童話、漫畫、益智題目、繪本等,這些形式豐富的閱讀資源對小學生來說比書本、課文更有趣。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觀念,不能否認課外資源的正面作用,一味認為書本知識才是對學生真正有用的,要清楚課外閱讀資源對小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有著巨大的輔助作用,學生閱讀豐富的課外資源可以促進智力發展,增加基本知識積累,獲得閱讀經驗,陶冶情操性情,塑造優雅的文化氣質等。站在教師教學角度,學生閱讀課外資源積累的常識和閱讀經驗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課堂中運用課外閱讀資源輔助教學,課下積極督促學生養成閱讀好習慣。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運用課外教學資源。
一、培養學生文化素養,陶冶情操
小學生心性發展尚未成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培養小學生內在氣質和文化內涵,使他們對文字、文學作品具有一定欣賞和鑒賞能力是小學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因此,小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進課外閱讀資源,尋找教科書上課文與課外閱讀書籍的相似之處,將它們表達的相似文化情感和內涵串在一起,推出一般性定律,使這些抽象性知識在學生腦海中定型。這樣,以后接觸相關課文時就會將頭腦中的“套路”運用起來,對課文進行分析和鑒賞。這種抽象的“能力”就是內在文化素養,也是一種文化品鑒能力,這種能力運用到實戰中的時候,可以體現出學生個人優秀的文化氣質與內涵。
比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課文《刻舟求劍》告訴學生的道理是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應這種變化的需要。教師在講該課文時,可以利用類似課外資源,增加道理論證的力度,使學生掌握該典故表達的深刻內涵。如,《揠苗助長》、《掩耳盜鈴》、《畫餅充饑》、《守株待兔》等都是表達相似道理的課文。總之,學生多了解這種課外資源,將充分接受相關文化熏陶,促成良好精神品質定型。
二、輔助課內教學
教師運用課外閱讀資源還能起到輔助教學作用。一般來說,小學教師講解課文時,要對課文基本思路和文章結構進行分析,對于段落大意也要詳細講解。這一教學過程比較枯燥,教師講這一部分時,學生表示不感興趣,學習動力不足,注意力難以集中。如果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教師可以引入課外閱讀資源吸引學生注意力,使課堂氣氛緊張,可以講一個笑話或者讓學生回答一個益智問題,則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集中起來。但是分析文章結構時,由于乏味,學生真的沒有絲毫聽課興趣,教師該怎么辦呢?這時,應該將課文和課外閱讀文章進行“互換”,即在課外閱讀資源中找一篇與課文結構和寫作手法相似且小學生喜愛的文章,如果課文運用“總分總”、“總分分”、“倒敘”或者“插敘”的寫作方式,教師引入的課外閱讀文章要與之相同。
三、養成習慣,提高學生寫作和閱讀能力
閱讀和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兩大重要板塊,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現代教育環境優越,閱讀資源豐富,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課外閱讀資源。課外閱讀能豐富學生的語言創造力和想象力,課外閱讀更能拓展學生的文學基本知識,使學生掌握各種文字使用技巧和語言正確表達方法,為學生實際寫作積累豐富的實戰經驗。學生閱讀大量課外資源,能掌握相關閱讀技巧,熟練地從文章中提煉出有效和關鍵信息。因此,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各種閱讀課外資源,督促學生每天進行課外閱讀,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寫作和閱讀水平。另外,家長要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養成出一份力。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閱讀課外資源對學習沒有幫助,因此禁止孩子閱讀課外書,生怕孩子因為閱讀課外書導致學習成績下滑。教師應該做通家長工作,讓家長了解課外閱讀的積極作用,使學生在家里也保持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資源對學生語文學習和各方面能力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將課外教學資源引入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策略,使學生對課文結構解析產生濃厚興趣。除此之外,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為學生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高美霞.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性[J].教育現代化,2012.
[2]周加云.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