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金貴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與社會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準確定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目標:基礎目標和能力目標并重;合理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化單一的教師講授為綜合性的學習活動;靈活采用教學方法:選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手段;作業設計與評價:通過有效作業設計與點評,提高課堂訓練的有效性。從而讓小班化教學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創造廣闊多樣的自主學習環境,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小班化教學 學習目標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與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今,生源的大幅減少,家庭與社會對教育的期望等眾多原因為小班化教學提供了可能。小班化教學以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的提高與全面及富有個性的發展為目的,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及教學評估等環節的改革來實現。對學習水平、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引導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隨著教育辦學條件的不斷優化和城鎮化的發展,農村中學適齡學生數量大幅減少,實行小班化教學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小班化教學實施以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利用教育資源,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下面談談筆者對目前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的思考。
一、準確定位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基礎目標和能力目標并重。
小班化教學,由于學生數量一般在三十人左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關注到每個學生。由于他們的基礎與學習能力有差異,這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有所側重,基礎目標和能力目標并舉。根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各不相同,需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爭取每天都要有進步。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內容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二、合理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化單一的教師講授為綜合性的學習活動。
小班化教學讓教師不再執著于一直固守的講臺,而能夠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學的特點,走近每個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可以更多地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流。
課堂教學合理變革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帶來的樂趣;教師要將傳統的課堂講授變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交流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
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這樣設計:傳統的課堂,學生人數眾多,課堂教學重視知識點的羅列,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中,體驗與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改變傳統的例題講解模式,將例題、課后思考題處理為學習交流活動,充分使學生自主、獨立、交流學習,然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享受彼此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設計探究活動,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讓每個學生都能走上講臺,演示數學實驗,歸納總結自己的重大發現。
三、靈活采用教學方法:選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手段。
常用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有:小組合作討論、數學實驗探究、自主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各種教學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揚長避短,優化組合。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首先要明確課標要求,即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師生實際等進行選擇;其次要多了解和熟悉有關的教學方法,交叉或結合進行。比如在學習“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時,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確定好調查的主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據調查、整理、分析的活動中,感受數據的形成過程,學會分析、比較數據,然后組織全班所有學生進行交流,這樣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得小班化教學效果更好。
四、作業設計與評價:通過有效作業設計與點評,提高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必要的課堂作業能夠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步驟,有針對性地采取查漏補缺。在檢驗課堂學習效果時,教師首先必須根據課堂教學重難點,設計好當堂練習,題型設計多樣,難易度適中且有一定的梯度,體現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對于小班化教學學生人數少的特點,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可以多一些“深耕細作”,可以采用傳統批改和面批相結合的批改方式,在面批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采取針對性的練習鞏固,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當然,我們在研究小班化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決不能孤立地看以上幾個基本環節,而應相互整合、靈活運用。
讓小班化教學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創造廣闊多樣的自主學習環境,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