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洋 吳成奕
摘 要:湖南永州周家大院是一處有著近六百年歷史的古建筑群,有著豐富的歷史、藝術與文化價值。對于周家大院的旅游開發,各級政府部門應做好頂層設計,邀請相關專家對其旅游資源進行考量和評估,對其豐富的旅游價值進行合理規劃與開發。同時,應充分利用電視等媒體進行宣傳,并在全社會形成“保護古建筑,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最終實現周家大院旅游價值的最大化和可持續化。
關鍵詞:周家大院;古建筑;旅游資源;旅游價值;開發
基金項目:衡陽師范學院協同創新項目“古村古鎮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承”立項資助。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以其高超的營造技術、豐富的審美特征和深刻的哲學內涵,成為現代旅游業的重要旅游資源。享有“瀟湘第一古宅院”稱號的周家大院坐落于湖南永州零陵區富家橋鎮瀟水支流——賢水河的源頭。大院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年間(1450-1456年),建成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后裔于明朝中期遷移于此繁衍生息,歷經26代時間近600年,故名周家大院。周家大院占地120余畝,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是湘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古民居落,被譽為“湘南民居瑰寶”。周家大院因其豐富的建筑文化和人文景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1 周家大院的旅游價值
1.1 周家大院的建筑實用價值
周家古宅院的居住功能設計十分完善,每座宅院依山勢高低次第而建,前有曠坪,后有天井,院內鋪設青石地板。建筑以正屋為中心軸線,構成“豐”字形平面布局,井然有序。居家生活功能非常齊全,一道道可隨意開啟的屏門,四通八達的巷道、過道、回廊,將龐大的院落連成一體。外院的排洪渠,內院的陰陽溝,天井的青石,室內的砌火磚,整個院子明暗溝相通,不僅成功地解決了通風、采光、通達等問題,而且防火、防盜功能也極其完善。每棟房屋的兩端構筑高出屋面的封火山墻,外觀造型呈三級跳馬、翼角飛翹之勢,不僅給原本靜態的土木結構建筑以展翅欲飛的動感,且大大增強了防火功能。
1.2 周家大院的建筑美學價值
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時間跨度大,包括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筑樣式。大院規模龐大,由六個院落組成,自西向東呈北斗星形排列,依山就勢,南高北低。從整體上看,六座院落既各自獨立成院,又相互勾連。大院有正橫屋180多棟,大小房間1300多間,游亭36座,其中有回廊、巷道,大小天井136個。
建于明朝的有“老院子”、“紅門樓”、“黑門樓”三個院落,均為盔頂、穿斗式梁架及硬山頂式磚木結構。其設計簡單樸素而又美觀大方、不失雅致,頗有明朝民居院落的建筑風格。建于清朝的“新院子”、“子巖府”、“四大家院”則是高墻深院,飛檐翼角,層樓疊院,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的風火墻把房屋分成一排排、一幢幢。深栗色的柱子,厚重的青瓦,雪白色的圍墻,在青山綠影的映襯下顯得樸素而富有生氣。周氏古宅大院的規模、結構、布局、裝飾等都體現了其由小到大、由簡潔到繁復、由樸拙到精巧的建筑風格。
周家大院的整體布局體現了“中和”的理念。建筑布局上除了采取中國傳統的一條縱向對稱中軸線外,還有若干條與之垂直的橫向附屬軸線。這種建筑結構還很好地與封建血緣關系融為一體。中軸線上的建筑為一組正屋,為長輩所使用,東西兩側橫屋由分支的各房晚輩使用。這種縱為輩、橫為支的布局體現了宗族輩分與子孫分支的嚴格性,將傳統人倫“中和”意識溶于建筑中,充分顯示了周家大院在建筑布局上匠心獨運的個性特色。
周家大院不僅因其規模龐大而著稱,它的雕刻藝術也是獨具匠心。其雕刻方式主要有木刻和石雕兩種,木刻作品主要分布在木梁架、木拓、門頁、木花窗等物件上,內容主要有花鳥、走獸等寓意吉祥的組合圖案。石雕作品主要分布在大門前的石墩和石爽上,內容多為龍、鳳等吉祥物。其中,蓮花的木刻和石雕更是無處不有。
周家大院的選址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整個院落坐北朝南,兩面環山,兩面臨水。周氏第十代子孫周崇傅曾這樣描述周家大院的地形地勢:“左邊青石掛板,右邊雙鳳朝陽;門前二龍相匯,屋后鋸子朝天。”村東面雄踞著“鷹嘴嶺”與“鳳鳥嶺”,嵯峨的山頂、千年古木直聳云霄。其騰飛面向旭日之狀被譽稱為“丹鳳朝陽”;村后巋然屹立的龍頭山,又稱“鋸齒嶺”,層巒疊翠,宛如“鋸齒朝天”。流經村北、村西的兩條清流,一曰“賢水”,一曰“進水”,像兩條玉帶環繞古村,其匯合之勢,形同“二龍相會”,很好地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1.3 周家大院的人文景觀價值
周家大院是一個人才輩出的聚落。500多年來,從封建時代科舉選拔的秀才、舉人、進士,到現代高考脫穎而出的大學本科生、研究生,有數百人之多。其中的佼佼者有先祖周敦頤、明朝的周希圣、清朝的周崇傅、現代的魯迅、周恩來等。他們在哲學、文學、政治、教育等領域做出杰出的貢獻。
宋朝的周敦頤是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鼻祖。他的學說對后來的程顥、程頤兄弟及其傳人有著很大的啟迪作用。周敦頤曾在蓮花峰下開設濂溪書院,世稱“濂溪先生”。他為政清廉,品德高尚,愛蓮取德,修己治人,真正做到了“官清贏得夢魂安”。他的千古名篇《愛蓮說》以蓮之“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褻玩”的“五不”特征借喻君子品德,揭示了他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表達了他潔身自好、高尚人格的人生追求。周家大院的石柱、窗花、卵石路花紋等均為蓮花,表明先祖的蓮花精神已深入人心,成為后世傳家立業之根本。
清朝的周崇傅于1875年隨左宗棠進軍天山南北,收復新疆。其間他參與決策,督辦軍需,功績卓著,賞戴孔雀花翎,官至三品。在任期間,他關心百姓疾苦,懲治貪官污吏,注重維護民族團結。陜西總督譚鐘麟曾評價他“德威兼并,政治合一,可勝大任”。1882年,他辭官返鄉,被聘為萍洲書院山長。他嚴格要求弟子,所教授的學子品才兼優。在光緒十五年(1889)的湖南鄉試中,萍州書院學生有八人考取貢生,一時為當地人們所盛傳。
據史學界考證,魯迅是周敦頤的31代孫[1],周恩來是其32代孫[2]。魯迅早年棄醫從文,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他的精神代表的是現代中國人人的意識覺醒,是新思想的啟蒙。周恩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他不僅在政治、外交、軍事等領域功績卓越,人格魅力更是令世人贊嘆不絕。中國著名地質專家李四光曾說:“周恩來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胸懷寬闊,不計恩怨,廣交朋友,用人唯賢,關心體貼,無微不至,為中國共產黨團結了一大批人”。肯尼迪夫人杰奎琳也曾評價說:“全世界我只崇拜一個人,那就是周恩來。”可見周恩來總理的人格魅力蜚聲海內外。
2 周家大院的旅游開發現狀
21世紀,周家大院的旅游價值得到相關部門和游客的高度關注。2006年,周家大院被列為湖南省第八批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周家大院所在的干巖頭村被國家建設部、文物局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1 周家大院旅游開發工作的進程
近年來,當地政府對周家大院開展了初步的開發工作,當地政府零陵區政府計劃以引進投資或與國家知名旅游企業共同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的方式,打造以賢水河風光帶連成一體的何仙觀景點、周家大院景點、淡巖景點三大景點群的一個大型文化旅游項目,計劃通過五年的開發建設,力爭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
1.制訂了干巖頭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2年,零陵區政府編制了何仙姑旅游區旅游規劃、干巖頭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和干巖頭巖頭新農村建設規劃。這三個規劃在市規委會上都評審通過。周家大院所在的干巖頭村被作為歷史文化名村,對其的保護規劃通過了湖南省建設廳評審。
2.完成了部分征地拆遷。該項目爭取到了省、市項目的支持。2013年表態解決周家大院維修資金1000萬元;按照省建設廳2013年棚戶區改造工程計劃,到2016年5月,周家大院里有80余戶已經完成了搬遷工作;賢水河流域改造項目初步設計、規劃方案已獲省水利廳評審通過,列入計劃,總投資2060萬元;280萬元的賢水河兩岸溝渠疏浚項目即將實施。共拆除各種建筑40多處,2400平方米,新村建設用地工作已完成選址、測量和材料報批手續。
3.啟動了搶救性維修工作。政府對六大院落進行全面改造和修繕,主要完成了子巖府四處、四大家院兩處圍墻的維修,紅門樓古建筑基礎探挖;在不破壞文物原樣的原則下,對一些木質破舊文物進行了修復;完成了人民橋到周家大院道路的拓寬、修繕;建好了兩座高標準的公廁、8000平方米的停車場、1200米的游步道等等,使周家大院六個院落連為一個整體;初步完成了旅游標識、標牌的安裝。
2.2 在建的景點項目與初步成效
當地政府已經修繕了何仙姑道觀和其他古跡,開發了紅玉洞。建設了新的旅游配套設施,如停車場區、農家旅館,完善供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娛樂項目和觀賞區,如漂流(游艇碼頭、自駕游基地等)、花海(花海木屋區、千畝紫薇花谷)等。
目前,周家大院已成為永州市民短期出行的最佳選擇。湖南省內也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來,游客量達每日150人左右。同時也吸引了各地古建筑愛好者前來調研。2016年“五一”黃金周期間,當地高校湖南科技學院組織學生志愿者到周家大院義務導游;在永州紅網組織開展的全民“微長征·徒步穿越大湘南”活動中,周家大院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站點。
3 進一步合理開發周家大院的措施
3.1 政府加大宏觀規劃與投入力度
周家大院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交通不便,其中從人民橋到周家大院20公里的路段,雖有兩個車道,但路面坑坑洼洼,路基也多有破壞,且容易積水,車子行駛不便。旅游住宿條件基本上不具備,游客往返車程時間長,游玩時間不充足;且當地經濟欠發達,主要為外出務工和在家務農,使當地消費需求減少。知名度也需進一步提高。
因而,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首先應進行頂層設計,做好周家大院的整體旅游規劃,力爭實現從古村落修繕到歷史環境整治、文化遺產展示等方面的立體綜合保護和利用。同時政府應增加項目建設資金投入,完善交通和開發基礎設施,進一步發展旅游服務業。進行人才整合,給予寬松政策吸引旅游開發管理人才對周家大院進行開發建設,培養優秀的導游隊伍建設。
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各級政府和相關旅游管理部門、宣傳部門還應加大對周家大院的宣傳力度,如開通關于周家大院開發的“在線對話”,在網上聽取群眾對周家大院開發的好的意見和建議;采取旅游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的措施,在強化開發、管理的同時,增加居民和游客的保護意識,使開發出來的旅游資源比原來的生態環境質量更高。
3.2 當地居民和旅游者應增強對周家大院的保護意識
在周家大院的開發過程中,由于部分居民和少數游客的環境保護意識缺失,當地環境和一些文物古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當地居民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也受到一定沖擊,自然、淳樸的民俗風情因受到物質化潮流的浸染而銳減。因此,當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應具備蓮花般的君子人格,樹立對于文物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首先,永州當地居民應具有一種主人翁意識,深入了解周家大院,將開發、宣傳及保護工作真正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力爭做一個稱職的東道主;在發掘商機、發展當地特色小吃、提供特色旅游產品時,以先祖周敦頤不為物欲和各種世間利誘所動的君子品質自勉,做良心商家。真正做到維護、弘揚周家大院潔凈純樸、正直剛正和堅強自重的傳統品格。
其次,廣大旅游者應文明旅游。在游覽周家大院時應遵守游客守則,不在周家大院的門、窗、柱等地隨意刻劃。注意保護其生態環境,不亂扔垃圾,分類投擲垃圾。尊重服務人員的勞動,對服務不滿意的地方及時進行溝通,避免與當地人發生爭執。在享受周家大院這的藝術瑰寶同時,深入領略其中的思想精髓,如蓮花品質、濂溪家風,不僅感受周家大院立于藝術之林的“根”,更重要的是能將蓮花精神視為人生路上的準則,潔身自好、勿忘本心,從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學習蓮花品格。
古民居建筑是不可再生資源,在周家大院的開發過程中,政府應該做好整體規劃和生態建設,當地居民應強化對周家大院的認知,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責任意識,廣大游客應注意保護周家大院的文物古跡,尊重當地的民俗文化。政府、當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努力,實現周家大院旅游價值的最大化和可持續化。
參考文獻
[1]《紹興縣志姓氏篇》中魚化橋周氏載:“先世(魯迅家稱謂祖先)與后馬(周恩來族系)同為澳長子名德之后。此族支派有……保佑橋系、覆盆橋等處。此稱魚化橋者就其宗祠所在地而言。”專家們考證了周氏先祖、宋明理學創始人周敦頤的出生地道縣樓田村的《濂溪故里周氏族譜》及魯迅出生地紹興后認定,魯迅屬魚化橋支覆盆橋分支,周恩來屬魚化橋保佑橋分支,整個魚化橋支與后馬支都是周敦頤十世孫、周澳“長子周德”的后代。
[2]明萬歷九年(1581)諸暨豐江《周氏宗譜·續修宗譜序》云:“(諸暨)豐江、新州、梅山、湖西、楊柳堰、五指山、清平嶺、吳家橋”和“山陰之周橋、姑蘇之吳江、蕭山之來蘇”俱為南門族之后裔,該譜尊稱周澳為“山陰周氏始祖”。
[3]湖南科技學院黎蓉等同學. 永州周家大院解說.土豆視頻,2009年8月22日.
[4]譚文波. 零陵區何仙姑景區 中國永州新聞網,2013-07-15 10:05:06.
[5]唐青雕.周家大院保護工程開工:投資6千萬元3年內完成,中國永州新聞網,2015-03-12 11:42:09.
作者簡介
盤洋(1997—),女、瑤族,湖南永州人,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2014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