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剛(吉林省結核病醫院,吉林 九臺 130500)
?
外科治療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70例臨床研究
曹雪剛
(吉林省結核病醫院,吉林 九臺 130500)
【摘要】目的 探究外科治療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40例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不同的治療方法作為分組依據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各7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抗結核治療的基礎上予以應用糖皮質激素;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抗結核治療的基礎上予以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情況加以比較。結果 觀察組外科治療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未見有胸膜粘連增厚的問題,而對照組發生率為17.1%;上述各組間數據差異比較皆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外科治療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患者療效確切,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外科手術治療;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糖皮質激素
基于抗結核化療方案的不斷完善,雖然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的發病率有所降低,但該病癥仍然屬于結核病種類中的多發性疾病[1]。本次研究以我院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接受治療的140例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外科治療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40例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經X線、CT以及胸膜活檢等檢查確診[2],患者既往均有滲出性胸膜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盜汗、胸悶、氣短等癥狀;將其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各7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42例,女28例,患者年齡20~56歲,平均年齡(34.2±2.7)歲,患者平均體溫為(38.1± 2.6) ℃;對照組患者男40例,女30例,患者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5.3±2.8)歲,患者平均體溫為(38.3±2.7) ℃;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各項數據方面比較均未見有顯著差異存在(P>0.05),可比。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2E(S)HRZ/4R方案做抗結核治療,并根據患者情況使用止痛藥等一般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口服強的松10 mg,每天3次,待患者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后減量到每天口服1次,每次10 mg,治療15 d。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抗結核及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選擇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或胸廓成形術:①胸膜纖維板剝脫術:于全麻、氣管插管下,取患者健側臥位,后外側切口,皮膚、皮下組織、基層以及部分肋骨行切開處理,沿肋骨床途徑進入到胸膜外層,先于胸膜外,做壁層胸膜及胸壁之間粘連的分離處理,再將肋骨牽開器放置其中,壁層胸膜做切開處理,對壁層胸膜及臟層胸膜之間的淡黃色胸腔液體以及干酪樣壞死物等加以徹底清除,采用酒精對其腔隙進行消毒,壁層胸膜做切除、剝除臟層胸膜,于右側至后剝到奇靜脈,于右側至后剝到主動脈;②胸廓成形術:若在①中所述,臟層胸膜及受壓肺組織的粘連異常密切,難以剝脫,則受壓肺組織無法復張,這時便轉行胸廓成形術。
1.3 觀察指標:記錄并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胸膜粘連增厚發生率等治療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經SPSS17.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s),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均恢復良好,觀察組外科治療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未見有胸膜粘連增厚的問題,而對照組發生率為17.1%;上述各組間數據差異比較皆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胸膜粘連增厚發生情況對比
3.1 術前治療: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屬全身結核的一項,應注意對該類患者的全身治療,例如常規的營養支持、休息以及抗結核藥物治療,為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應確保血沉正常或者接近正常[3]。
3.2 手術治療時機: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經常規治療后,當胸膜增厚至約0.5 cm左右時,應在此時予以手術治療,若錯過該治療時機,導致胸膜繼續增厚,則會導致臟層胸膜與肺組織粘連的更為密切,如若時間長不處理,則會造成臟層胸膜不能與其所壓之肺組織剝離,繼而致肺組織由于纖維化而無法復張[4]。
3.3 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的診斷:在選擇外科手術治療時,對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的診斷并不困難,通常來說根據患者病史、體征、胸部CT檢查或者胸部正側位片便可做出診斷。
3.4 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①術前落實抗結核治療,促使血沉正常或者非常接近于正常;②手術治療應嚴謹操作,盡量剝除所有增厚的胸膜,復張受壓肺組織,改善患者胸廓呼吸運動;③術后予以患者常規抗生素、抗結核藥物、營養支持治療,除此之外,還應把握拔出胸腔引流管的準確時機,囑患者增強呼吸功能訓練,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予以手術治療,患者術后并無并發癥的發生,均治愈;而對照組術后有胸膜粘連增厚的問題發生,發生率為17.1%;另外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綜合上述,外科治療結核性肥厚型胸膜炎患者療效確切,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秦本存,張慶弟.超聲引導下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2014,(33):312-313.
[2] 馬醫農,師曉莉.局麻下胸腔鏡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膜炎臨床療效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10):1413-1414.
[3] 劉雙利.26例結核性慢性膿胸患者的外科治療[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1):124-125.
[4] 邵金鳳.結核性胸膜炎53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3):175.
中圖分類號:R52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