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守杰
摘 要:在高效課堂中合理選擇和靈活運用“少教多學”方法與策略,有效干預和及時調適教學進程,實現教師精細化、高質量的教學,實現學生主動的、高效率的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少教多學;自主性
“少教多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獨立性具有積極的作用。在高效課堂中只有理性選擇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加強對教學進程的有效干預和及時調適,才能通過教師“少教”促進學生“多學”。
一、“少教”的策略
1.為“少教”發展素質
教師“少教”的支撐點是必須具備設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和評價教學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洞悉學生需求、策劃教學行為、創新教學思路、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學法指導、關注習慣養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師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理論修養,才能真正推行“少教”且落實好“少教”。“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師還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反思怎么少教,在哪些地方少教,少教到什么程度,少教有什么高效方法。
2.為“少教”制定要求
高效課堂要實現學生的“多學”,就要限定教師的“少教”。即杜絕我說你聽的“滿堂灌”;拋棄無思維碰撞的“滿堂靜”和沒有思考留白的“滿堂鬧”;摒棄無思維價值的“滿堂問”;減少過電影式的“滿堂投影”。教師“少教”了,就可以促使教師“精講”,即學生已經會的不講;自主學習能弄懂的不講;未經慎思的不講;怎么學也不會的不講。“少教”的主旨是為了學生“多學”,教師就要控制講的時間,只需兩分鐘講清楚的問題不用四分鐘;不繞圈子引入主題;不擠占學生的自學、訓練和思考時間。
3.為“少教”精設目標
高效課堂的首要目標就是高效,然而高效并不等于三維目標多,“欲速則不達”“貪多嚼不爛”,這是教學的大忌。為避免數學教學目標虛化,設計時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要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要能付諸于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形成一個有層次結構的、整體的、動態的系統,以便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精設教學目標是實現教師“少教”的前提,卻是學生“多學”的保障。教師在教學目標指引下,從學生學情和認知規律出發,再合理設計出學生的學習目標,導向課堂教學活動,進行高效率教學。在教學活動前,必須把學習目標明確地告知學生,使教與學有的放矢。
4.為“少教”找好抓手
導學案是鋪設高效課堂的快車道,更是教師“少教”的有效抓手。導學案的優劣,直接決定了課堂“多學”的成敗。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根據數學學科內容和課型特點,編制適合學生的學案,盡可能讓學生多一些思考、活動、體驗、展現,發揮“導學、導思、導做”的作用。
二、“多學”的策略
1.為“多學”提供問題情境
構建真實而復雜的數學問題情境,能喚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好奇、渴求、探究、協作、交流等學習欲望,誘發思維的積極性,不斷地提出問題、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對數學的真正理解。
問題情境對于學生來說,是引發認知沖突的條件,對于教師來說,是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手段。教師呈現的問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具有新穎性、現實性和可解決性等特征,以便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數學價值,能激發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思維的品質。
2.為“多學”提供數學活動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就要設計感知的、操作的、表達的和思維的課堂活動形式,以活動承載“多學”內容,以活動推進“多學”過程,讓學生動眼看數學、動耳聽數學、動腦想數學、動口讀數學、動手寫數學、動手做數學,使學生經歷數學的發生發展過程,逐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愛學、會學,達成數學學習目標,促進生命成長。
3.為“多學”提供展示平臺
課堂因展示而精彩,“多學”因展示而高效。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就要通過兩兩對話、兩兩檢查、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全班辯論和板演等多種交流機制來實現。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是高效課堂的“制高點”,教師要把問題的爭論權、發言權還給學生,引導、鼓勵學生敢說愛說,怎樣想就怎樣說,訓練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述問題,形成數學邏輯思維。
4.為“多學”提供時空保障
把自主學習的時間權和空間權還給學生,是“少教多學”提出的新理念。如果教師不放權,學生“多學”只是一句空話。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獨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數學建模,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知識建構,做到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統一,凸顯“學在先、學為主、學而會、學為用”的意義。
5.為“多學”提供多元評價
建立“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和個人自評”的主體多元化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的評價氛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
教師的評價有著充分的導向作用,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給予適時、全面、公正并富有激勵性的評價,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產生成就感,增強“多學”的熱情和主動性。
將評價權交給學生,參與課堂評價,可以使學生“多學”的欲望倍增。教會學生評價自我和評價他人的方法,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評價觀。通過自評、互評,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欣賞自己、欣賞他人,發現自我的價值。
參考文獻:
張志勤.小學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6(3).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5]GHB0007)《“少教多學”在高效課堂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
成果。
編輯 薛直艷